天天看點

大軍閥曹锟發迹一次必娶一妻,但到66歲才明白人生之福不在妻多

作者:說曆史的女人

(說曆史的女人——第1475期)

在近代的民國曆史上,曹锟是繞不過的一個風雲人物。縱觀曹锟一生,會發現一個頗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曹锟娶妻納妾與自己的事業和人生幾乎緊密相連。

大軍閥曹锟發迹一次必娶一妻,但到66歲才明白人生之福不在妻多

常言說得好: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會站着一個女人。對于大軍閥曹锟而言,情況略有改變,那就是他每發迹一次,或者在每一個關鍵的上升階段,必會娶一妻妾,作為某種隐秘的支撐。是以有史家調侃說,女人運是曹锟最好的風水。

首先我們都知道曹锟的出身很低,家徒四壁,是窮人中的窮人,因為在家是老三,村人看他為人憨傻,就給他取綽号曹三傻子。

他老爸是造船廠的小工,待遇微薄,讓家人吃上飯,都是格外艱難。艱難歸艱難,到了結婚的年紀,曹锟的父母也得盡責,想辦法給孩子娶媳婦。

可是中國傳統總講婚姻要門當戶對,是以窮人家的兒子是娶不成富人家的千金的,是以曹锟的爹媽就給他尋了一門所謂的門當戶對的媳婦——鄭氏。

大軍閥曹锟發迹一次必娶一妻,但到66歲才明白人生之福不在妻多

鄭氏跟曹锟家一樣,很窮!可是出身窮苦人家的女兒,有一個極大的優點,那便是勤勞持家,沒有富家女子的各種富貴病。對于當時的曹锟而言,能夠讨得一房老婆,把日子紅紅火火地過起來,就是一種成功和幸福。

就這樣,成了家的曹锟,在鄭氏的幫襯下,開始出去做小生意,每日早出晚歸,小生意雖發不了,倒也充實。但是轉眼三年過去,曹锟就對這小生意産生了懷疑,原因是他不想這樣晃蕩一輩子。

恰逢清末,社會動蕩,他便産生了從軍之念。可是當時社會觀念裡,對當兵的是十分瞧不起的,是以全家反對,但在這關鍵時刻,鄭氏卻同意了,而且還保證自己會照顧好公婆家人,讓他放心。曹锟感激不盡,一把男兒淚灑罷,他就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家,投奔了李鴻章的淮軍。

這一次選擇,對于曹锟本人而言,正是他人生崛起的第一個重要契機。

投軍後的曹锟,真可謂如魚得水,表現突出,深受上司欣賞,不斷取得晉升之機會。後來甚至被送往天津武備學堂進行深造。

曹锟從軍之初的老上司高某,見這小子前途不可限量,就想建立深厚的關系。于是,就學漢唐之風,搞聯姻。他粗略打聽曹锟未婚,實際不過是因為曹锟一心撲在事業上,基本不與家裡聯系,是以就造就了單身的假象。當然這個假象,高某未必不是裝作沒有看穿,反正曹锟不說,他也不說破,就做主把自己的胞妹高氏嫁給了曹锟。

高氏是天津衛的書香之家,家庭富足,高氏養尊處優、擅長交際。恰好此時的曹锟,已經進入武官序列,少不了迎來送往之事,結果高氏正好成了曹锟的得力助手。翌年,高氏又為曹锟生下一女曹士熙。

大軍閥曹锟發迹一次必娶一妻,但到66歲才明白人生之福不在妻多

不過曹锟和高氏的夫妻關系沒有走太久,因為曹锟有原配鄭氏的消息不知如何跑到了高氏的耳朵裡,其實也不奇怪,畢竟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曹锟在娶了高氏之後,情場、官場都得意,上升得也很快,官做得大了,自然關注地人就多。

高氏原本是大戶閨秀,出身富貴,心氣自然高。本以為是軍官的正妻太太,如今卻成了一個二房,而正妻偏偏還是一個她瞧不上的鄉下女人。這一對比,高氏這心髒就受不了。偏她又生了一個林黛玉的身體,沒氣幾下,便把自己氣病了,到1908年,更是一病而去永離人間。

曹锟在感情上,郁悶了好長一段時間。不過前文說了,曹锟的命中,女人運比較旺。高氏一去三年後,又有人給他提親了。

提親之人是他的五弟曹鈞,對方女子是天津衛的大富商陳家陳寒蕊。

不過這次曹锟對五弟曹鈞是再三交代,一定要吸取前車之鑒,把咱家的情況給人說清楚,一是有原配,二是有過亡妻高氏。

可見曹锟這個人,還是比較吃教訓的。不過,這次倒好,曹锟把自己的妻妾關系坦白,反而對方來了個不在乎,甯願把自家20歲的黃花大閨女嫁給50歲的曹锟做姨太太。實則,并非陳家不在乎,而是因為當時兵荒馬亂,陳家世代經商,積累财富,着實不易,為了保全基業,必須有軍閥保護,是以他們就看中了正在崛起階段的曹锟。

迎娶陳寒蕊不久,1916年,曹锟的事業又取得了一次突破性的進展,他被提拔為直隸督軍兼省長,坐鎮保定。對于曹锟而言,官銜很重要,但是地盤更重要,他終于有了一塊自己的地盤保定,這才是關鍵。曹锟在保定修建了自己的豪宅,取名“光園”。在這裡,陳寒蕊給曹锟生了一個兒子!

截止目前,我們回看曹锟的個人發展史,頗有意思。從賣布郎、曹提督到曹大帥,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女人,分别是原配鄭氏、天津衛高氏、富商家陳氏。

是以,等到曹锟做了大總統後,便立即有人對曹锟說,應該再娶一女,鎮一鎮這“總統之富貴氣”。曹锟回看自己的人生,也覺得确實如此,自己每上升一次,都會娶一個女人,說明女人對他是有好運的。于是,便默許身邊的人去辦這事。最後,下邊人就為曹锟物色了一個女子,叫劉鳳威——雖然出身清寒,且是戲子,但是美貌無雙。

當然,不要小看這身份低賤的戲子劉鳳威,就是她讓曹锟保住了晚節,留得了美名。話說1931年之後,觊觎華北的日本人想找一個有威望的人,在華北搞個自治,實際不過是建立一個由日本人控制的傀儡政權。日本人看上了曹锟大總統身上的政治光芒,于是,便派出了好幾撥人馬,前往遊說。

大軍閥曹锟發迹一次必娶一妻,但到66歲才明白人生之福不在妻多

但是這些說客,竟然連門都沒進去。原因是曹锟大宅門口,堵着一個美貌的女子,便是劉鳳威。來一波說客,她就硬是把對方罵走。罵走說客之後,再回來教育曹锟,最後,曹锟在劉鳳威的建議下,沒有做漢奸。

雖然迎娶新姨太太劉鳳威沒有保住曹锟的大總統寶座,但是卻保住了曹锟的名聲!實際上,這四姨太太還有更大的功勞,那就是還保住了曹锟的老命,讓他多活了十年。

對于大軍閥曹锟而言,每發迹一次,必娶一妻,看似風光無限,事業佳人雙豐收,但是到了66歲,他才明白人生之福氣并非有很多妻子很高官職很多錢财,而是簡簡單單的陪伴!為何如此說呢?原因是随着時局的不斷變化,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後,曹锟的巅峰時期就開始過去了。到1926年的時候,他想去投奔吳佩孚的時候,連他最看重的吳佩孚也不願收留他。最後,他才無可奈何失魂落魄地回到天津老宅。

事業沒有了,有家也行了。可是家也是四零五散、雞犬不甯,劉鳳威帶着子女搬出另住,三太太陳寒蕊患了精神性疾病,曹府的财政支出又被曹少珊把持——這小子是從曹锟四弟曹銳那裡過繼過來的養子,但此養子極為不孝,根本不管曹锟死活,他生病也不給醫治。在這絕望之際,曹锟給四姨太劉鳳威寫了一封短信:

“慶的心肝壞了,他們也不管我,我可能不久于人世,對士英和士嵩,我管的少,很覺對不住你,你要照顧好他們。”

一個66歲的老男人,曾經叱咤風雲,風雲一時,如今大勢已去,身體腐朽,滿心絕望和悲切之際,發出如此之信,雖然短短數十言,但也足見其内心洶湧之情。

而在此之時,被人抛棄的時候,是劉鳳威站了出來,主動提議把曹锟接到這裡來住。在劉鳳威的照顧之下,曹锟生病的身體得以恢複,絕望的内心又終于燃起了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就這樣,曹锟在劉鳳威的陪伴和照料下,竟然又快快樂樂地生活了十年光景。

大軍閥曹锟發迹一次必娶一妻,但到66歲才明白人生之福不在妻多

直到這時,曹锟才明白,官再大、錢再多、子孫再多、妻妾再美,都不如在年老之時有一個貼心之人給予的最暖心的陪伴。因為,隻有到了老年之時,才發現畢生追求的事業、财富、美女,都是過眼雲煙,而隻有在你坐在輪椅上、躺在病榻上陪伴你左右的那個人,才是生命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寄托和心之安放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