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層黨建網) 為發揮黨建引領功能和為民服務作用,深化“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浦東新區高橋鎮老街片區各居民區以推進“七彩”樓組建立工作(即紅色“先鋒”樓、橙色“文化”樓、黃色“睦鄰”樓、綠色“環保”樓、青色“公益”樓、藍色“平安”樓、紫色“自選”樓)為抓手,激發黨員群衆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居民群衆的歸屬感、認同感、獲得感,讓老小區煥發新活力。
高橋新村居民區:唱響樓組“微幸福”
高橋新村居民區黨總支以樓組黨建為引領,標明有代表性的樓道開展特色樓組建立,發揮黨員骨幹先鋒引領作用,織密“黨群互動、鄰裡互助、樓棟互鑒”的樓組服務網。
結合每個樓道的不同特點,深入挖掘樓組内黨員、志願者、居民骨幹特長,動員大家共同參與特色建立。老小區樓道空間狹窄,怎樣在“螺蛳殼裡做道場”,提升樓道環境品質,是大家商議解決的首要問題。通過幾次“頭腦風暴”,大家決定一起動手,先營造幹淨、整潔的樓道氛圍。在黨員等骨幹帶領下,大家走出家門,共同清理樓道堆物、拆除陳舊鐵門、擺放綠植花卉等。經過大家的攜手努力,原本雜亂的樓道環境變得幹淨明亮起來。
“硬體”提升了,樓組骨幹們又開始琢磨如何在“軟體”上下功夫。大家認為要把樓道打造成服務群衆的“微陣地”。通過黨員亮身份,引導黨員做好群衆“宣傳員”和樓組“服務員”,把小區各項政策、各類資訊及時傳遞給居民。同時,樓組定期召開黨員碰頭會,商議服務居民的舉措。有的建議設定鄰裡互助角,放置雨傘、拐杖等便民小工具;也有的提出,可以整合各方資源,聯合各樓組有特長的黨員、志願者共同開展便民服務項目,更好地滿足群衆需要,提升居民滿意度。
西街居民區:打造樓組“微景觀”
西街居民區黨總支多次召開專題座談會,引導黨小組、黨員發揮自身優勢,以樓組黨建帶動小區治理,因地制宜開展特色項目。經過交流探讨,二支部第一黨小組投入西街124弄老式庭院特色建立。黨員們紛紛表示,這既是解決花壇髒亂差問題,回應居民訴求的最佳契機,也是打造樓組黨建特色的有力舉措。
通過引入專業力量幫助設計整新,原本雜亂破舊的花壇煥然一新,還添置了休閑椅供居民及遊客休憩。改造後的小花園以翠竹為背景,點綴映山紅等花卉,再配上造型獨特的奇石,與老街建築相映成趣。花園内設有樓組黨建公示牌,還巧妙融入黨建智語等紅色元素,督促黨員以實際行動踐行為民服務宗旨。周邊居民看到如此整潔的花壇,也主動加入澆水、修剪、除蟲等日常維護的工作行列。小花園在黨員、群衆的關心、照料下,成為老街上别有韻味的“紅色微景觀”。
學前街居民區:強化樓組“微治理”
學前街居民區黨總支結合小區實際和居民需求,在學前一村42号樓道先行試點“平安法治”特色樓道打造,努力探索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新思路。
42号樓的樓組長周阿姨是黨小組“帶頭人”,她關聯黨員、志願者骨幹營造樓組安全氛圍,強化樓組法治教育,讓居民群衆收獲滿滿的安全感。黨小組在樓組内的黨建公示欄中,針對平安法治内容進行專項宣傳,還積極落實上門走訪制度,及時向居民宣傳各類法治安全知識。不僅做好了宣傳教育工作,又及時了解了居民情況及訴求。
結合實際需要,先後在樓組開展《珍愛生命、安全出行》平安勸導、《詐騙花招多、警覺要提高》防詐騙等宣傳活動。當樓道裡的居民發生鄰裡沖突時,黨小組也第一時間上門調解,耐心安撫居民情緒,并及時與居委關聯,提供解決方案,努力實作“小事不出樓道、大事不出小區”。
高橋鎮将持續深化“七彩”樓組建立工作,把黨建引領貫穿基層治理、基層服務全過程,立足樓組探索多元治理模式,激發更多的黨員群衆有序參與到家園建設中來,讓樓組更有活力,讓小區更有溫度。
【來源: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