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的時候,長江流域遭遇了一場大旱,這場大旱導緻長江的水位不斷降低,在當時,江豚就已經是瀕危物種了,于是,為了避免這場大旱,對于江豚造成更嚴重的影響,中科院的從業人員,也在江豚的栖息地,對其進行監測。

卻沒想到在湖北的一處自然保護區内,在水中看到了一頭流淚的江豚,這張照片經過媒體傳播後,迅速在網上發酵,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江豚即将滅絕的信号,意味着在生态環境不斷惡劣的當下,江豚正在岌岌可危。
那麼,如今7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如今長江中的江豚生存現狀,又是如何呢?仍然是瀕危物種的它們,種群數量是否得到恢複了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長江的微笑”回來了!罕見江豚在南京現身</h1>
江豚,是一種生活在長江中下遊一帶,我國特有的獨立物種。它們的外型看起來和海豚差不多,也是屬于水生哺乳動物。
早在2013年的時候,江豚就已經是瀕危物種了,同時,在2017年的時候,江豚也成為了中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18年7月,江豚的數量僅剩下1000頭左右,而在2006年的時候,江豚卻還有1800頭左右,可以見得,短短12年的時間裡,江豚的種群數量減少了40%以上,顯然,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我們都知道,由于人類活動的原因,長江流域的生态環境,早已經遭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除了江豚之外,還有很多生活在長江中的物種,也都面臨着種群數量不斷銳減的局面。
于是,在2019年的時候,農業部決定對長江的重點水域,進行為期10年的禁漁期,這項舉措從2021年1月開始正式成效,這也為江豚等瀕危物種,提供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于是,在長江禁漁期開始了大半年之後,近日,在南京,人們在江水中看到了多隻江豚出沒,很多人都開心地表示,“長江的微笑”又回來了,因為江豚被稱作“微笑天使”,它們重新在長江中現身,不得不說,真的是一件大好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江豚數量越來越少呢?</h1>
說起來,早在多年前,江豚就已經是保護動物了,但是它們種群數量卻仍然在持續減少,讓生存前景不容樂觀,研究者表示,大緻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第一,江豚繁殖速度很慢,雌性江豚又母愛泛濫</h1>
江豚作為哺乳動物,它們交配後,需要懷胎10月的時間,才會産下1胎,而且雌性江豚還會帶着幼仔,專門在淺水區域生活,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哺乳,另一方面,也是讓幼仔可以更好地适應水中的生活。
這就導緻在過去,很多人在發現了這個規律之後,都會專門去淺水區捕獵江豚,而且由于雌性江豚母性極強,是以,人們也都會先捕獲江豚幼仔之後,等到雌性江豚因為舍不得幼仔不斷靠近,嘗試救援的時候,再将雌性江豚也一同捕獲。這樣一來,自然也就導緻江豚的數量不斷減少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第二,人類“搶”江豚的口糧,導緻江豚食物短缺</h1>
從食物來看,江豚主要是以各種小型魚類為主的,很多我們在市面上經常可以購買到的魚類,事實上都是江豚的主要食物之一。
看起來這些魚類似乎都沒有什麼生存危機,不過事實上,由于人類的大肆捕撈,其實野生魚類的數量,也都是不容樂觀的,而且我們在市場上購買到的,也都普遍是人工養殖的。
這就導緻當長江中适合江豚吃的野生魚類數量不斷減少後,江豚就會出現“吃不飽飯”的情況,是以,如今一方面是長江禁漁期,希望可以讓長江中的物種都得到種群恢複,另一方面,為了讓江豚吃飽飯,也會定期向長江中投放人工養殖的魚類供它們食用。
不過,由于江豚的繁殖速度非常慢,自然,即使如今食物充足了,想要恢複種群數量,仍然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就導緻江豚如今仍然是非常罕見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8">第三,人類活動對長江的破壞,導緻江豚栖息地受損</h1>
除了捕魚業的發展之外,事實上,人類在長江流域圍湖造田、高壩工程等等,都會導緻江豚的栖息地受到影響,特别是在三峽大壩建成之後,江豚的數量更是一下子銳減了不少。
同時,過往的船隻也會發出很大的噪音,進而影響江豚的回聲定位系統,讓它們經常會出現迷路的情況,而且船隻的船槳,也很容易傷害到江豚,自然,在諸多因素之下,它們也就成為了瀕危物種,難得一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