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海濕地生物多樣性科普:牛背鹭

北海濕地生物多樣性科普:牛背鹭

牛背鹭

Bubulcus ibis

脊椎動物,鳥綱,鹳形目,鹭科,牛背鹭屬。多栖息于平原草地、牧場、湖泊、水庫、低山水田、旱田和沼澤地上,主要吃蝗蟲、蟋蟀、牛蠅、金龜子等昆蟲以及蜘蛛、黃鳝、螞螨和蛙等其他動物,是唯一不食魚而以昆蟲為主食的鹭類。常伴随牛活動,喜歡站在牛背上或跟随在耕田的牛後面啄食翻耕出來的昆蟲和牛背上的寄生蟲,是以得名“牛背鹭”。中國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夏季活動區向北擴充至華北地區。

牛背鹭屬于中型涉禽,體長46~55厘米,體重0.3~0.5千克。夏羽大都白色,頭和頸橙黃色,前頸基部和背中央具羽枝分散成發狀的橙黃色長形飾羽,前頸飾羽長達胸部,背部飾羽向後長達尾部,尾和其餘體羽白色。冬羽通體全白色,無發絲狀飾羽。嘴橙黃色,虹膜金黃色,嘴、眼周裸露皮膚黃色,腳黑褐色。

牛背鹭常成對或3~5隻的小群活動,有時亦單獨或內建數十隻的大群。性活躍而溫馴,不甚怕人,活動時寂靜無聲,休息時喜歡站在樹梢上,頸縮成“S”形;飛行時頭縮到背上,頸向下突出像一個喉囊,身體呈駝背狀,飛行高度較低,通常直線飛行。繁殖期在4~7月,常成群營群巢,營巢于樹上或竹林上,巢由枯枝構成,内墊有少許幹草,卵淺藍色、光滑無斑,由雌雄親鳥輪流孵卵。

牛背鹭部分留鳥,部分遷徙。中國長江以南繁殖的種群多數為留鳥,長江以北多為夏候鳥。盛夏八月的北海濕地,水草鮮潤柔婉,浮萍漂蕩,蓮影搖曳,水面上不時有野鴨水鳥凫泛其上,綠草叢中的牛背鹭們,時而飛來躍去、追逐嬉戲,時而梳理羽毛、顧影自賞,時而振翅高飛,盤旋天際。駐足于此,望着空中飛翔的水鳥、水面上戲水的野鴨,聽着濕地草叢中的蟲鳴,又怎能不陶醉其中?

來源:騰沖北海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