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黑熊、大熊貓前後食用同一具羚牛屍體!紅外相機拍到珍貴畫面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老河溝片區獲悉,該片區一紅外線相機拍攝到了大熊貓、黑熊前後食用同一隻羚牛屍體的珍貴畫面。其中大熊貓的出現就在十餘天前,即5月13日。

“黑熊來了三次,算是意料之中;大熊貓來了一次,讓人很意外。”老河溝自然保護中心負責人劉小庚介紹,紅外線相機拍攝既有照片,也有視訊,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熊貓和黑熊進食的畫面。

黑熊、大熊貓前後食用同一具羚牛屍體!紅外相機拍到珍貴畫面

大熊貓啃骨頭,黑熊邊吃邊打滾

今年3月20日,在該片區一條名為幹溝的溝内,保護中心巡護員發現了一具羚牛屍體,随後巡護人員在該處安裝了紅外線相機。5月16日,巡護人員經過該處時,驚喜地發現,該相機拍攝到了兩百多張照片以及十餘段視訊,其中有大熊貓以及黑熊前來“用餐”的畫面。這隻黑熊更是“三顧茅廬”,4月30日、5月4、5月10日,三次出現在該處食用羚牛屍體。“三百斤應該是有的,是隻大塊頭。”收取該相機的巡護員何軍介紹說,該黑熊應該是聞到羚牛屍體味道過來的。

黑熊、大熊貓前後食用同一具羚牛屍體!紅外相機拍到珍貴畫面

殘留的羚牛屍體

不光吃,該黑熊更是一邊吃,一邊抱着食物打滾。相比黑熊,大熊貓要“斯文”一點,不過也有它抱着骨頭啃的畫面,一改往日吃素的形象。“野生大熊貓主要以竹類為食,幾乎不會捕食其他動物,但發現其他動物屍體也會吃一點,大熊貓本來也是雜食性動物。”劉小庚表示,從視訊看,該隻大熊貓不小,大概兩百斤,應該是聞着味道過來的。該處海拔大約在1800米左右,大熊貓長期生活的海拔2600米區域。這個季節,大熊貓出現在該區域還是很少見的。

黑熊、大熊貓前後食用同一具羚牛屍體!紅外相機拍到珍貴畫面

相機拍攝到的大熊貓

16日該處現場,羚牛屍體身體部分隻剩下少許骨骼和毛發,頭部較為完整,牛角清晰可見。劉小庚介紹說,該羚牛中老年,應該為病死。除了大熊貓、黑熊在該處進食,相機還拍攝到了紅嘴藍鵲、大嘴烏鴉等鳥類前來分食。保護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人為幹預,羚牛的屍體會通過其他動物食用,以及其他看不見的方式重歸自然。是以巡護隊員發現後,并不會過多幹預,但會及時安裝紅外線相機,記錄這一過程。

大熊貓去年就曾造訪,頻頻相遇背後是大量巡山

大熊貓國家公園老河溝片區位于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古城鎮高村鄉。從平武縣駕車前往該處大約需要一小時。老河溝是中國第一個社會公益型保護地,是政府監督下民間機構管理的案例。老河溝片區由一個停伐的林場轉變成自然保護地,片區内有14隻大熊貓和川金絲猴、羚牛、林麝、亞洲金貓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紅豆杉、珙桐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0年來,該片區動物種群得到極大恢複,動物遇見率大大增加,就在去年,巡護員拍攝到大熊貓造訪老河溝上瓦房保護基地。今年過年期間連續一個月,有一隻羚牛每天“蹲守”老河溝沙壩子基地。

黑熊、大熊貓前後食用同一具羚牛屍體!紅外相機拍到珍貴畫面

相機拍攝到的黑熊

在劉小庚看來,無論是面對面,還是紅外相機裡與各種野生動物頻頻相遇,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說偶然,是因為有的巡護員可能一輩子也沒親眼見過野生大熊貓,說必然,是因為自然環境越來越好,動物活動範圍越來越來,人類和動物相遇的機率肯定越來越高。“沒有什麼秘訣,就是做好最基本的巡護,并且堅持大量去做。”劉小庚表示,老河溝巡護隊苦練基本功,加強巡護員三門基本功課“上山、下鄉、掃廁所”。該片區被劃分成了1公裡乘以1公裡共176個管理單元,要求每個巡護員每半年把每個管理單元全部踏遍,2020年,老河溝16名巡護員累計巡護裡程超過10000公裡。為了真正激勵大家去做,老河溝片區巡護員工資中獎金部分與巡護公裡數直接挂鈎。

除了下苦功,10年來,老河溝保護中心在110平方公裡的面積裡,布設了紅外相機150台,累計拍攝的動物照片超過100萬張,并呈逐年上升的狀态。同時保護中心搭建了資料平台,歸納總結了收集到的照片視訊等資料。“平台有了,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走進去,大量收集大自然的各種基礎資料,為之後的大資料分析打下堅實基礎。”劉小庚表示。

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攝影報道 部分圖檔及視訊據大熊貓國家公園老河溝片區

編輯 柴暢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黑熊、大熊貓前後食用同一具羚牛屍體!紅外相機拍到珍貴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