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鄉單州
作者/王同光
陽春三月,單縣榮獲“菏澤市詩詞之鄉”的榮譽稱号,菏澤市詩詞學會在浮龍湖舉辦“菏澤市詩詞創作基地”揭牌儀式,使本來就詩意滿單州的氣氛更加高高揚起,單州真地成為詩詞的聖地了!
自古以來,單州就是詩詞之鄉。古單父賢宰宓子賤三千多年前的鳴琴而治,使琴台成為單州曆史上标志性建築,吸引了曆代文人雅士登臨詠懷,留下了許多光輝的詩篇。唐天寶三年(744年),詩人李白曾與杜甫、高适同遊單父,寫下許多在詩壇有永存價值的詩篇,記錄下來并收入《單縣志》的就有20餘首,李白曾前後三次來單父遊曆,保留下來的詩作還有七首。高适曾居于單父,留下的詩作就更多了,僅吟詠琴台的詩就有八首。這些詩熱情洋溢,歌頌了宓子賤的才幹和政績,表達了對宓子賤、巫馬施的深切懷念,同時也鞭撻了當時統治階級的腐敗。“宓子昔為政,鳴琴登此台。琴和人亦閑,千載稱其才。”“開門無犬吠,早卧常宴起。昔人不忍欺,今我還複爾。”(高适《宓公琴台詩三首》)。李白恐怕是最早歌頌半月台的詩人吧:“置酒望白雲,商飙起寒梧。秋山入遠海,桑柘羅平蕪。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鏡湖。”(李白《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再看杜甫的《昔遊》中的句子:“隔河憶長眺,青歲已摧頹。不及少年日,無複故人懷。賦詩獨流涕,亂世思賢才。”單父的遊獵竟能使大詩人杜甫這般動情,足見這方土地的優美動人之處。
試想他們從大西方的唐都趕來,對久想遊曆的單州一定充滿新奇感,當他們遊獵孟諸,獲得足以下酒的獵物,回來一邊品茗,一邊閑聊的時候,詩興就自然大發了,動人心魄的精句,就會齊集筆端,口念筆寫,詩篇即就,心意暢然。
繼唐代三位大詩人遊單父留下永垂青史的瑰麗詩篇之後,曆代官員、文人也為單父留下許多吟詠唱和,如宋朝的司馬光、王禹偁、陳堯佐,元代的陳祜、楊維桢,明代的夏維藩、薜宣、于慎行、秦紘、陳策,清代的盧錫晉、李開芳、張元鎮、王奪标、袁養、李簧等,這些人的詩詞,或歌頌宓、巫二賢的功德,或反應勞動人民的疾苦,或吟詠單州大地的旖旎瑰麗風光,無不閃耀着思想和藝術的光輝,将千古流芳。如王禹偁的《初上單州有作》、夏維藩的《琴台》、李開芳的《河決歎》、袁養的《河決篇上王太尊》、金天定的《鳴琴書院落成》、劉峨的《栖霞山》、李經野的《贈王生惺若二首》都是其中的名篇。

這裡需要提及的是,曆代詩詞達人,曾為單縣的八大景觀琴台夜月、栖霞晚照、呂井寒泉、漢河歸帆、仙橋流水、幵山積雪、普照晨鐘、青冢暮雲題詩,成為千古流芳的曆史印記。前些年,在勝利路東關的城河上,縣裡專門建了八景橋,引出當代單縣詩人歌頌八景的新作,镌刻于橋上,供遊人觀賞。大家知道,單縣有“三絕”,即張家的牌坊,李家的匾,王家的大旗杆。這李家的匾,就是指的劉隅首北的李家。他家曾獲得過雙進士。清乾隆三十六年,李簧中了進士。李簧詩寫得很好,雄渾豪放,高妙倜傥,筆勢如春雲,層層卷舒,耐人尋味。如《雨後》:“新霞虛閣月,晚霞散又聚。秋雲多變态,吞吐遠峰樹。夕山中高僧,可識雲歸處。”攝行大總統周自齊十分贊賞李簧的骨氣和詩詞,為防其散失,多方搜集,內建《樓梅詩存》,親自校點,刊印行世,成為縣内現存的極少古籍瑰寶。
到了近現代,單州成為湖西革命老區的中心,有名的“小延安”張寨,就在單州。許多革命志士在和敵人浴血奮戰的閑暇,也寫下不少歌頌革命、歌頌英雄、歌頌單州的詩篇,這些革命上司人加革命詩人如郭影秋、苗春亭、陳璞如、闫學增、魏欽公、時思文、劉清訓、戴潤生、魯光、齊潘揚等等,必将名垂青史,他們的詩作,将為世代人民傳頌,激勵後人奮勇前行。
時代的滾滾車輪轉到了20世紀,在黨的上司下,單州人民繼承和發揚了這塊土地上的優良文化傳統,使詩意單州之風勁吹,詩詞就更加興盛開來。早在五十年代末,單州就有過詩詞的興盛時期。那時勞動人民中出現了許多詩人,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賈憲。賈憲的民歌體詩作《為啥雲上紅旗瓢》引起全國關注。據《單縣志》記載:“農民詩人賈憲創作的民歌《為啥雲上紅旗瓢》,刊登于1958年的《紅旗》雜志。郭沫若給予很高的評價,還被錄用為高中國文教材和影片《一日千裡》主題歌歌詞。”這首民歌,後被由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周揚主編的《紅旗歌謠》一書收錄,改題目為《明天要去鬧天宮》。《紅旗》是黨中央的機關刊物,當時與《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被合稱為“兩報一刊”,是黨中央的喉舌。這首詩,當時中國小生和有文化的廣大幹部群衆,差不多都會背誦。《為啥雲上紅旗瓢》,僅是代表,那時在單州大地,到處可以聽到詩歌的朗誦,牆上到處可以看到老百姓創作的詩歌。
在格律詩(含古體詩,下同)創作方面,單州同樣有輝煌的業績。這裡先講個“琴台五樂士”的故事。在八九十年代,單縣好寫格律詩的王吉人、孔凡凱、史紹賢、程長坤、秦令樸五人經常在一起談詩、聚餐,就有了“琴台五樂士”的雅稱。當過單縣師範校長和單縣副縣長的王吉人先生去世後,秦令樸心情悲傷難抑,就連夜寫了一首《五律.悼吉人兄》:“琴台五樂士,王孔史程秦;長飲知音酒,多彈弦外琴;研詩煉字句,考古辨訛真;哥弟文章在,悲傷少一人。”在單縣,寫格律詩較早的除了“琴台五樂士”,還有鄭燕、蔡敬超、孫譜薰、張清正、陳福禮、張永革、李勤凡、謝聖存、張健、黃紹杜、劉有禮、蔣一農、單承英、王存忠、王世品、張逢建、郭和平、賀文彬、李行宏等人。2010年出版的《曹州詩詞選》就選了單縣72名作者的作品,收入單縣作者格律詩230餘首,這在菏澤當時8個縣和市直是比較多的;2012年出版的《單縣古今詩詞選》收入單縣作者130餘人的400餘首格律詩。近些年,成績較大的格律詩作者有程長坤、張清正、田雲川、陳福禮、謝聖存、孫運法、李勤凡、劉有禮、柴明科、趙勤虎等人。孔凡凱、陳福禮、張清正、謝聖存、孫運法、程長坤、田雲川成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張清正、田雲川、孫運法還在中國格律詩權威大刊《中華詩詞》發表作品。張清正出版了格律詩專集《拾貝集》和《浪花集》;程長坤出版了格律詩專集《桑榆拾趣》;孫運法出版了詩詞賦合集《璞玉集》;秦令樸出版了以格律詩為主的詩文集《秦令樸文集》;黃紹杜出版了以格律詩為主的文集《秋翁文集》。
1990年,以于世敏為代表的五位青年詩人孫廣乾、邵子華、牛志敏、秦閃雲發起成立太陽雨詩社,後有劉太品加盟。他們聘任當時的詩壇泰鬥艾青、史學家(楚辭專家)文懷沙先生為總顧問,著名詩人李瑛、張志民等為編委,自費出版詩刊詩報20餘期,發表詩歌近千首,發展縣内外會員200餘人,在詩壇産生了較大影響。在“首屆全國民間重點詩社詩刊詩報負責人經驗交流會”上,被評為優秀社團。得到一些著名詩人的欣賞和首肯。太陽雨詩社骨幹在專業性的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詩歌100多首,廣大會員在各級報刊發表詩歌千餘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單縣的詩歌水準,奠定了單縣的詩歌基礎,在全國文學界赢得了良好的聲譽。
上世紀末,單縣成立了琴台詩詞學會,後為單縣詩詞學會,已有會員近千人。前期在縣政協的大力支援下,在社長孔凡凱等人的上司下,由史紹賢任主編,編輯出版了多期《琴台詩刊》,發表了外地著名詩人和本會會員許多有影響的詩詞作品,多次召開社員大會,舉辦詩詞創作活動。2005年12月,史紹賢、陳福禮和程長坤等人與江蘇省沛縣聯合編印了詩集《琴韻歌風》。單縣詩詞學會先後創辦《單州詩刊》等詩詞報刊多種,出版詩詞專集和合集20餘部,其中詩詞散文集《老子在單縣》獲省級三等獎,近年又編輯出版了大型詩詞合集《單縣古今詩詞選》,引起積極反響。去年又在網上開辟了“單州詩詞群”,吸引單縣和外地詩人發表詩作,在孫運法等的組織上司下,專欄《單州詩苑》已出100多期。同時,本着“切入生活,雅俗共賞,繼承和弘揚傳統詩詞文化”的指導思想,由陳福禮為主編的《單州詩刊》也已編輯出版3期。據初步統計,會員已在全國各級報刊發表詩詞作品近萬首。單州詩詞園地出現了許多新面孔,一支嶄新的詩詞創作隊伍正在形成,單州的詩詞創作必将迎來新的局面。正像陳福禮《單縣,詩詞之鄉》寫的那樣:“文韻千秋吟夢長,幵山涞水詠詩鄉。觀花賞景詩成樹,步月追星詞溢香。煙柳牧童鳴彩鳳,甘泉碧水釀瓊漿。琴台聖地聽一曲,天籁悠悠賽盛唐。”為建立詩詞之鄉,弘揚傳統文化,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縣文化局和一些詩詞社團近年多次組織緻敬經典詩詞詠唱大會和詩詞競賽活動,促進了經典的普及,促進了詩詞新作品的産生。
1990年5月,單縣還出現了以劉蘭勇、張月紅為代表的”小星詩社”,發展社員60多人,編印以詩歌為主的文學期刊《小星》12期,刊發作品300餘篇(首)。先後在《山東經濟報》《小作家》《牡丹》《濟甯日報》《詩潮》等報刊發表詩作20餘首,湧現出了劉蘭勇、張月紅、徐剛、郭玫、裴保真、周翠榮等一批寫詩的骨幹力量。當時,小星詩社積極活躍在單縣詩壇,曾多次組織召開作品研讨會,多次應邀參加其他社團活動,對單縣詩歌創作的發展和文化事業的繁榮做出了貢獻。後來劉蘭勇和裴保真也參加了太陽雨詩社。那時,太陽雨的年輕人經常在一起煉詩的雙鶴樓,成為單州的詩歌創作搖籃。現在可惜雙鶴樓開發了,于非魚的谙石園也成了單州曾經的曆史地名,在那裡再也看不到一群年輕詩人的迹象。但他們的詩作猶在,他們雖已進入中老年,但寫詩的精神尚存,這就安慰了一些人的心靈。随着二十一世紀開始,單縣作家協會的成立,于非魚的詩集《雪野紅燭》、黑牛的詩集《仰望時間》、劉蘭勇的詩集《守望五月的麥田》同期出版,縣裡為這三本書的出版發行召開了新聞釋出會。在單州,乃至菏澤市文學界引起強烈反響,在當年這三部詩集全部榮獲菏澤市精品工程獎。後來,秦閃雲詩文集《寫詩女孩》、朱艾華、張春生詩集《螢火蟲與生命的光斑》、張崎的詩集《家鄉的小河》,也獲得菏澤市精品工程獎。張春生的土詩,近些年進步很快,到處發表作品或受獎,成為單州詩壇的一朵奇葩。
随着網絡文學的興起,太陽雨又活躍在“51”大網站中,以于非魚為正管、劉蘭勇為副管的太陽雨群組,曾經發展到近3000人,成員遍布全國各地,發表了大量有水準的詩作,成為一時極有影響力的文學社團。十幾年間,曾有太陽雨代表去江蘇省沛縣拜訪著名詩人丁可,去菏澤拜訪詩人、學者邵子華教授,再去菏澤會見詩友杜志斌、王志國、魯子、春暖花開,去成武會見詩友陳曉沖,去河南鶴壁、淇縣會見詩友窦增新、郭娟、趙春芳、藍調等。手機微信興起後,太陽雨群組又在劉蘭勇的上司下,開展活動。幾年來,《太陽雨文學》已編輯發行1060期,其中發表的詩詞作品就有3000餘首,吸引了全國各地衆多的詩詞愛好者參與活動。每天都有大量有才華的詩人和詩歌愛好者發表詩作,成為令人向往的詩歌聖地。這時期,單縣的紙質期刊如《單州古今》《樂齡天地》《湖西》《單父人物》每期都有單縣詩人創作的詩詞發表。
在新世紀初,單縣建了一個大公園,在周圍10幾個居民小區的包圍中,成為廣大遊人遊覽的好去處,這就是幵山公園。這裡就有一處詩詞的園地,令遊人向往。在公園的中心地帶,方圓200多平米的範圍内,所建的 10 堵詩詞牆和詩詞台上,刻上了李白、杜甫、高适、李簧等曆代詩人的50餘首詩詞,雕塑了李白、杜甫、高适、陶沔在一起作詩飲酒的群像,大小正如真人一般。他們的表情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有的手持酒杯,有的高聲吟唱,有的凝思琢磨。所到遊人總要伫立群像前久久注視,不肯離去。在詩詞牆前吟詠、拍照、記錄、讨論交流得更多。是經典的魅力吸引着他們,是詩鄉的氣氛感染着他們。
在單縣,一個“聚寶集珍傳後世,填詞作賦效先賢。吟鄉處處百花妍。”(孫運法詞句)的大好局面即将形成,一個百花争豔的詩詞創作熱潮會如巨輪破浪、動車出站一樣,飛速向前!
王同光,山東省單縣退休中學進階教師,曾任高中校長多年。愛好散文和詩歌寫作,有近百篇詩文發表,數篇獲獎,有《情滿桑梓》《同光散文》《歲月留痕》《微霞滿天》四本詩文集出版。為單縣作家協會理事,菏澤市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