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10月27日,陳果夫生于浙江湖州府學前街五昌裡,本名祖焘,字果夫。陳姓始祖為虞舜,第56代孫胡公滿被封在河南宛丘,那裡原是陳豐氏部落的故地,号為陳州之山,是以,胡公滿建立陳國,其後人以國為姓,陳氏就這麼開花散葉起來。
明代中葉,第七十八代孫陳缜舉族遷到了浙江吳興,世代經營絲業,到了陳豐、陳絢,已成為當地的望族。傳到祖父陳延佑時,正趕上太平天國,江南被打得繁華不再,陳家力耕圖治,漸漸地恢複了元氣。
陳延佑生有三子。老大陳其業是晚清秀才,企望走一條工業救中國的道路,在湖州經營絲織業;老二陳其美早年經商養家,後上司江浙革命,是蔣介石的帶頭大哥,後來遭到刺殺;老三陳其采留學日本士官學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創辦湖南武備學堂,後進入金融界。
陳果夫是長房長孫,下有兩個妹妹及一個弟弟陳立夫。陳果夫看上去文靜秀氣,卻也經常惹事。母親何氏是大家閨秀,家教極嚴,培養他節儉、勤勞、守禮等習慣,甚至教他繡花來鍛煉耐性。
那時候,陳果夫長得可好看了,親友們誰來誰抱,何氏不管是誰,都約法三章:不準給吃的;不準舉起來逗着玩;不準帶出家門。她們陳家的女人都信佛,總領孩子們去廟裡,這對他們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他最早跟父親和大姑識字,7歲進私塾,讀了幾年卻學業平平。13歲跟三叔去了長沙,在明德學堂讀書。放假回家,小8歲的立夫纏着讓他講故事,特别愛外國的《小拇指》啥的。
有一次,他編了一個石榴的神話,說裡面500個籽,可以變成500個小人,每個人每天講一個故事,結果,講到59個,他就跟三叔到南京讀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