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作者:維達說

當今蒙古國的前身是清朝在蒙古高原設定的烏裡雅蘇台,但若有心,對比烏裡雅蘇台與蒙古國的疆域圖會蓦然發現,清朝時烏裡雅蘇台所在的政治中心烏裡雅蘇台城并非是如今蒙古國的首都烏蘭巴托,事實上烏裡雅蘇台城與烏蘭巴托完全位于不同的兩個地緣闆塊中:前者處于西部大湖盆地的紮布汗河上遊峽谷,而後者烏蘭巴托卻位于北部鄂爾渾河-色楞格河流域的圖拉河畔,為何會出現這樣截然不同的設定?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清朝時烏裡雅蘇台所在的政治中心烏裡雅蘇台城并非是如今蒙古國的首都烏蘭巴托。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先弄清楚烏裡雅蘇台這個清朝在外蒙古設定的行政管理機構。與清朝在内地設定的行省不同,烏裡雅蘇台全稱“烏裡雅蘇台統部”,指駐烏裡雅蘇台城定邊左副将軍(即烏裡雅蘇台将軍)之轄區,屬于“軍管區”性質的管理機構,與盛京将軍、黑龍江将軍職權類似。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烏裡雅蘇台是清朝在外蒙古設定的行政管理機構,内地行省不同之處在于其是一個屬于“軍管區”性質的管理機構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其偏向軍事的屬性,事實上烏裡雅蘇台也确實是清雍正帝為了管理外蒙古,對付當時清王朝最大的威脅—準噶爾汗國于1733年在康熙帝降服喀爾喀蒙古(即漠北蒙古)諸部的基礎上設立,駐地便是烏裡雅蘇台城。前期我們講過,蒙古高原内部存在三大地緣闆塊:東部的鄂嫩河-克魯倫河流域、北部的色楞格河流域和西部的大湖盆地,那麼從地理的角度而言,烏裡雅蘇台無疑是屬于大湖盆地的範圍。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烏裡雅蘇台城位于蒙古西部大湖盆地的紮布汗河上遊峽谷

清王朝選擇杭愛山脈西南麓作為烏裡雅蘇台将軍的駐地,形成外蒙古的政治中心,而沒有選擇外蒙古傳統的鄂爾渾河-色楞格河流域作為政治中心,除了大湖盆地更接近準噶爾汗國對抗的前沿外,還有崛起于東北地區的滿人對來自蒙古高原威脅的顧忌。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農耕民族依靠堅固且連綿不斷的長城,并将陰山一線的遊牧部族驅逐至漠北,便可保證核心區的戰略安全。

要知道,我國北方的蒙古大草原自古以來就是遊牧民族的舞台,先是匈奴、鮮卑,後是柔然、突厥,而後再是契丹、蒙古,最終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建立了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帝國。面對“你方唱罷我登場”相繼馳騁在蒙古台地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長城以南的農耕民族采用的政策便是沿着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修築一道高大、堅固且連綿不斷的長垣,作為軍事防禦工事,并保證将陰山-河套-賀蘭山一帶的遊牧部族驅逐至漠北,即可保證核心區的戰略安全。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大興安嶺與燕山支脈七老圖山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缺口—西拉木倫河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西拉木倫河将錫林郭勒草原與科爾沁草原相連,成為遊牧民族滲透東北的便捷通道。

但對于龍興于東北地區的滿人(女真族)而來,為了保證祖居之地的安危,僅僅靠修築的長城和對陰山一線的控制是絕對不夠的,還必須要将大興安嶺西側的錫林郭勒—呼倫貝爾一線的草原地帶納入直接控制之中,因為大興安嶺與燕山支脈七老圖山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缺口—西拉木倫河。正是這條河,将錫林郭勒草原與科爾沁草原相連,成為遊牧民族滲透東北的便捷通道。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西拉木倫河流域地處蒙古高原向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西北是大興安嶺南麓,西南被七老圖山脈環繞。

在這裡,滿人的先祖“女真人”有着慘痛的教訓。那是女真人的第一次崛起,在完顔部首領阿骨打的上司下,起兵反遼建立了金朝,後又與北宋聯合滅遼國後,趁機南下滅北宋,并與南宋對峙百餘年。頂住了嶽飛等南宋将軍的數次北伐,卻最後亡于北方草原遊牧的蒙古人,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為了防禦草原遊牧民族的襲擾,金國修築了1926公裡的金長城,至今其遺址橫亘于大興安嶺西麓。

雖然金朝為了防禦蒙古草原上遊牧民族的襲擾,不但直接控制了錫林郭勒草原,而且還在大興安嶺西側修築了中原王朝從未嘗試過的草原長城,即金長城。其中的金明昌長城是為防禦金國西北邊的塔塔爾、弘吉剌、合答斤等部族,起于莫旗七家子村,終止于武川縣上廟溝,全長1650公裡,另外一條是為了防禦成吉思汗蒙古軍的烏沙堡長城,東起河北豐甯至内蒙商都縣與金明昌長城相連,全長276公裡。至今金長城的遺址仍橫亘于大興安嶺西麓和内蒙古高原及壩上地區。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崛起的成吉思汗從呼倫貝爾出發,最終統一了蒙古大草原,而後金國也随之覆滅在蒙古騎兵的鐵蹄之下。

但由于呼倫貝爾草原并不掌握在金國女真人手中,崛起的成吉思汗從這裡出發,先是統一了蒙古東部草原,而後成為整個北方草原的可汗,金國也随之覆滅在蒙古騎兵的鐵蹄之下。由此女真人的挫敗告訴作為後裔的滿人,如果想要自己的“根據地”安然無事,必須将大興安嶺西側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和錫林郭勒草原置于直接管轄之下,于是當漠南蒙古被納入滿清統治之後,将呼倫貝爾草原劃歸黑龍江将軍管轄,将包括錫林郭勒草原和科爾沁草原在内的内劄薩克49旗分屬于6個盟為“内蒙”。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漠南蒙古納入清王朝後,呼倫貝爾草原被劃歸黑龍江将軍管轄,而錫林郭勒在内的49旗分屬于6個盟為“内蒙”。

是以當蒙古草原東部的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和科爾沁草原被剝離為内蒙之後,那麼剩餘的部分便成了“外蒙”。古人說内外有别,那麼清王朝對于内蒙與外蒙的控制力度自然存在不小的差别。作為清王朝的非核心地帶,清王朝對外蒙古的管理方式自然與内地的行省大有不同,烏裡雅蘇台便是這樣一個軍政合一的行政機構。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盡管蒙古草原東部的呼倫貝爾被劃走,但鄂嫩河-克魯倫河流域依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闆塊。

東部草原既然已經不在漠北蒙古的闆塊之内,那麼外蒙古的政治中心自然可以西遷一點,不必保留在傳統的中心—鄂爾渾河-色楞格河流域,當然雖然東部草原最為富庶的呼倫貝爾被劃走,但鄂嫩河-克魯倫河流域依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闆塊,外蒙的政治中心依舊有機會放置在傳統的地緣中心。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烏裡雅蘇台所轄之地并非隻有今蒙古國的疆域,還包括阿勒泰地區、齋桑泊地區、阿爾泰共和國、圖瓦共和國等地

但這裡我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當時的外蒙古所轄之地,并非隻有如今蒙古國境内的疆域,還包括現屬中國的阿勒泰地區、歸屬哈薩克斯坦的齋桑泊地區、歸屬俄羅斯的阿爾泰共和國、圖瓦共和國,不過在當時它們的名稱是科布多和唐努烏梁海,就地理區域而言,其大部分屬于大湖盆地和唐努烏梁海盆地。那麼如果出于加強對這兩處地區的控制而言,位居外蒙中心位置的杭愛山南麓(即烏裡雅蘇台城),無疑是控制外蒙地區的最佳選擇。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清朝将喀爾喀蒙古四部、唐努烏梁海及所附厄魯特、輝特二部的軍政事務悉數交由烏裡雅蘇台将軍府管轄。

隻是烏裡雅蘇台城所在的大湖盆地,其幹旱的自然條件緻使環境的人口承載力确實有限,對于希望加深對外蒙古的管控的清王朝來說,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以當乾隆帝滅亡準噶爾汗國末代汗王達瓦齊之後,先是強化了烏裡雅蘇台的權限,将喀爾喀蒙古四部(即劄薩克圖汗部、賽音諾顔部、土謝圖汗部、車臣汗部)、唐努烏梁海及所附厄魯特、輝特二部的軍政事務悉數交由烏裡雅蘇台将軍府管轄。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蒙古國科布多省首府科布多城

但随後又于1761年将烏裡雅蘇台将軍府之下增設參贊大臣兩員,分别是庫倫辦事大臣(主管土謝圖汗部與車臣汗部民政事務,庫倫即今烏蘭巴托)、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科布多地區,駐地科布多城),下屬的章京四員,分别掌管轄區的内閣衙門、兵部衙門、戶部衙門和理藩院衙門;綠營換防守備、千總、把總和外委共6員。烏裡雅蘇台将軍監管餘下賽音諾顔部、劄薩克圖汗部二部民事與唐努烏梁海事務,并統轄喀爾喀四部、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各路蒙古兵。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如今烏裡雅蘇台城垣已經不複存在,同治九年,肅州回亂叛軍曾攻陷烏裡雅蘇台城,付之一炬!周邊為新城

并将烏裡雅蘇台将軍的官職從正一品又改為從一品,與地方總督的品級相同,轄區數十個相當于州縣的行政機關“旗”與“佐領”,分為七大部分。相當于拆分了烏裡雅蘇台将軍的直接管轄範圍,這裡面即有分權制衡的考慮,也有深化外蒙古治理的目的。當然此時的阿爾泰(或稱阿勒泰)地區仍歸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科布多地區原為喀爾喀和烏梁海蒙古各部的遊牧場所,面積約有40萬平方公裡。

科布多地區原為喀爾喀和烏梁海蒙古各部的遊牧場所,面積約有40萬平方公裡。東接喀爾喀蒙古的紮薩克圖汗部,有驿道直達烏裡雅蘇台,西通塔爾巴哈台(今塔城)、伊犁,南通迪化(今烏魯木齊)、哈密,北鄰唐努烏梁海,西北與沙俄接壤。統轄範圍包括阿爾泰山南北、厄魯特蒙古諸部和阿爾泰烏梁海、阿爾泰諾爾烏梁海諸部。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沙俄武力要挾清廷簽署《中俄北京條約》和《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割占總計44萬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

但從嘉慶帝之後,烏裡雅蘇台地區防務逐漸廢弛,已不足以應對北方沙俄不斷滲透的威脅,後者通過武裝入侵、築壘移民等手段,不斷蠶食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中國領土。最終1864年沙俄趁清政府敗于第二次鴉片戰争(1856-1860年),武力要挾清廷簽署《中俄北京條約》和《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割占總計44萬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1907年科布多辦事大臣錫恒與科布多參贊大臣連魁上奏清廷,将阿勒泰地區從科布多劃出作為安置回歸牧民所用。

但居住在外西北的大批哈薩克牧民不願受沙俄奴役,便大量潛回新疆伊犁、塔城等地,人數越來越多。于是1907年科布多辦事大臣錫恒與科布多參贊大臣連魁一道上奏清廷,請求将阿勒泰地區從烏裡雅蘇台的科布多轄區劃出作為安置回歸牧民所用,得到清廷同意後,阿勒泰正式由科布多劃出,阿勒泰自成一區,歸屬朝廷直轄,科布多辦事大臣移駐承化寺(今阿勒泰市)辦事,阿勒泰地區正式建制。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科布多約40%被沙俄侵占,約20%并入中國新疆,剩餘的40%便成了今蒙古國的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烏布蘇省

由此烏裡雅蘇台西部的科布多約五分之二被沙俄侵占,約五分之一阿爾泰地區并入中國新疆,剩餘的五分之二便成了如今蒙古國的科布多省、巴彥烏列蓋省、烏布蘇省的大部,再加上後來唐努烏梁海的丢失,以及外蒙古獨立是由位于庫倫(烏蘭巴托)的分裂集團主導,是以當1911年外蒙首次宣布獨立時,其首都的選擇自然就落在了處于草原北部的鄂爾渾河-色楞格河流域。

蒙古國的重心為何從烏裡雅蘇台轉移到烏蘭巴托?背後是領土的割讓

鄂爾渾河-色楞格河流域的核心城市烏蘭巴托距蒙俄邊界的恰克圖、買賣城,直線距離不足300公裡

而且此地還有具備一個其他兩大闆塊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該地更靠近沙俄,鄂爾渾河-色楞格河流域的核心城市烏蘭巴托距蒙俄邊界的恰克圖、買賣城,直線距離不足300公裡。要知道,外蒙古能夠在民國時獨立出去,蘇俄是其中的關鍵因素。是以也就不難了解為何以烏裡雅蘇台疆域為基礎的蒙古國都選擇烏蘭巴托而不選烏裡雅蘇台城了。

上期回顧:大湖盆地:蒙古國的“塔裡木盆地”,擁有300多個湖泊的地緣闆塊

備注:本文僅為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轉發。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