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由中國科協支援,福建省科協牽頭聯合北京市、上海市、甘肅省、河南省、江蘇省、甯夏回族自治區科協,福建省教育交流協會和台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二十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在福建福州圓滿落下帷幕。
兩岸青年“雲端”辯論
強強對決 金句頻出
本次海辯賽賽程為3天時間,來自海峽兩岸的16支參賽隊伍兩兩對決,經過了小組賽、複賽共20場辯論對決後,最終大陸高校南京大學代表隊及台灣高校世新大學代表隊進入決賽,角逐冠亞軍,雙方就“少年壯志不言愁”還是“少年壯志也言愁”這一辯題展開了精彩辯論。
南京大學VS世新大學,(正方)“少年壯志不言愁”VS“少年壯志也言愁”(反方) 南京大學VS世新大學
決賽一開始,雙方首先就辯題闡述自己的立論。正方南京大學代表隊堅持“少年壯志不言愁”的觀點,他們認為:
“少年言愁是擔憂前路迷茫,是苦悶,是壯志難酬,是宣洩對未來的負面情緒。少年正值乘風破浪的大好時機,無需言愁。言愁無助于問題的解決,隻會讓少年進一步沉淪,不言愁是鼓勵少年抱着積極的态度面對問題,才能繼續向前。”
對此,反方世新大學代表隊則通過“996加班是福報”“内卷”“打工者過勞”等社會現象,表達觀點:
“一句少年壯志不言愁,會徹底封住了少年的嘴,讓想要闖出一片天的青年人隻會越來越深陷空虛的陷阱中,不敢自拔。當面對年輕人被“掏空”的事實,我們不應該繼續呼籲‘少年壯志不言愁’,而是要讓青年人知道壯志跟言愁其實并不沖突,對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勇于表達憤怒。”
之後,雙方進入攻辯環節,辯手們引經據典、你來我往、針鋒相對,“隻要一份合理的薪水、安穩的上班,這樣的壯志是壯志嗎?”“言愁是要釋放自己的不滿,那又怎麼能解決問題呢?”一個個觀點不間斷地抛出,瞬間點燃了辯論賽的緊張氣氛。
随後的自由辯論環節,雙方又借用名人事例,引用調查資料,緊緊抓住彼此的語言或邏輯漏洞,據理力争。語言與思想的交鋒,智慧與靈感的碰撞,從他們的唇槍舌劍間我們聞到了濃濃的火藥味,賽場氛圍也随之被推向了高潮。
比賽最後,由雙方四辯進行總結陳詞。經過幾輪交鋒,雙方四辯仍顯得自信滿滿,世新大學四辯遊甯築率先發言:
“不是抱怨就不實作壯志,而是實作壯志的過程中也要說出他們的處境,然後繼續實作壯志。為什麼會有‘喪文化’出現?因為在這個社會現實下,少年是不允許說出愁苦的,隻能被迫吃下許多‘包裹着糖衣的毒藥’,最後付出代價。我們要在他們願意站出來的時候,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援,跟他們統一戰線,而不是站在對立面。”
南京大學四辯丁一則認為:
“問題和态度是兩回事。壯志不言愁不是什麼都不說,而是當你面對社會問題的時候,要用什麼樣的态度去改變他。社會是複雜的,不要因為社會陰暗的一面就丢失了希望,國家創業保障政策、創業保險制度,證明了社會可以為少年的‘壯志’兜底,允許少年們百舸争流。是以面對那些困難,我們要勇敢地去克服它,要相信世界會變得更好,這是我方理想的少年模樣。”
最終,第二十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冠軍由丁一、楊子謙、嚴嘉钰、鄭浩鳴、陳家偉組成的南京大學代表隊奪得,世新大學代表隊、東吳大學代表隊分獲亞軍、季軍。同時,南京大學丁一、東吳大學劉晴瑄在多場辯論中沉着大方、應變靈活,以過人的口才和嚴謹的邏輯思維征服了評委,獲得本次海辯賽“最佳辯手”的稱号。
第二十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冠軍南京大學代表隊
第二十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亞軍世新大學代表隊
第二十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季軍東吳大學代表隊
中國台北分會場頒獎現場
搭建兩岸青年“友誼之橋”
譜寫情感交融“青春之歌”
決賽結束後,博睿法律事務所律師、2001國際大專辯論會辯手蘇柏瑞,西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西南政法大學辯論隊總教練王安白兩位評委依次對三天的比賽進行了點評。
蘇柏瑞梳理了辯手們的辯論思路,分别就三個“辯題”分享了自己的辯論方向,并指出辯論賽中高校辯手們在語言、語速控制、說服技巧上的一些問題,他表示:
“大家要多把握這種可以交流的機會,也希望在比賽過程中,每個人不要太被自己準備的東西捆綁起來。辯論比賽是動态的,在場上應該要勇敢地與對方碰撞。”
王安白教授也對每位辯手們表示了鼓勵與祝願,他還以自己的經驗教導辯手如何更好地進行辯論比賽:
“立論為本,内容為王。辯論應該更多通過立論來表達,而不是技巧。同時,辯論時最好選擇更生活化的語言,語氣不要太強硬,在辯論中引用的資料應少用資料,因為無法驗證,事例本身不能證明觀點,最好要闡述、演繹。”
為增加更多的可看性和話題度,本屆比賽新設定了“屏對屏”交流環節,以輕松的問答方式,讓兩岸選手在每場比賽後能暢談與海辯賽結緣、成長的心曆路程。
“交流彼此的想法跟不同的觀點,能使我們人生的内鍊更精彩,會更知道一件事情要如何評斷。”
“這是一種把兩岸學生連接配接起來的非常奇妙的緣分。希望下一屆海辯賽可以跟更多的台灣朋友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我們的感情升溫。”
……
正如福建省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鄭蘭荪在第二十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開賽儀式上的緻辭所說:
“真誠希望通過海辯賽持續地舉辦,兩岸青年才俊不僅能夠共同感悟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的獨特魅力,更能在思辯互動中激發共鳴,在密切交融中建立信任,在多樣包容中增進認同,在熱絡溝通中建立情感,成為互相了解、共同打拼、攜手前進的好朋友、好夥伴,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推動者、貢獻者、維護者,共同譜寫兩岸交流交往的青春之歌,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譜寫新的青春樂章。”
榮耀時刻
一、團體名次
第一名:南京大學
第二名:世新大學(台灣)
第三名:東吳大學(台灣)
第四名:福建師範大學
第五名:蘭州大學、輔仁大學(台灣)(并列)
二、最佳辯手(2名)
東吳大學 劉晴瑄(台灣)
南京大學 丁一
三、優秀辯手(16名):
政治大學林廷嘉、清華大學姚樂凱、東吳大學賴姿璇、甯夏大學孫姝源、逢甲大學李建志、鄭州大學劉源鑫、輔仁大學林俪奇、福建師範大學王浩名、彰化師範大學鄭國廷、華東師範大學侯懿軒、台北科技大學許先信、蘭州大學蘇子騰、世新大學遊甯築、南京大學鄭浩鳴、台灣中山大學宋立帆、福州大學蔣浩然(按小組賽的高校上場先後順序排列)
編輯 | 何佳怡
主編 | 張素桂
監制 | 方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