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中關村寬帶無線專網應用産業協會、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家協會、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中國北歐創新創業基地、中關村跨界創新産業聯盟、北京科創空間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創E+、首鋼基金承辦,新浪直播、映客直播協辦的2021中關村論壇國際技術交易大會新技術新産品首發與推介大會中英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專場釋出活動于9月28日上午成功舉辦,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通過新浪微網誌、映客直播等平台進行全程直播,累計觀看人數超160萬。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中關村醫療器械園主任張旭緻辭

活動現場瑞查森、英國牛津大學團隊OXSIGHT LTD、牛津儀器Andor、蓋蘭德、湖北新縱科、祥龍國際、中科院基因組所研究團隊、中科知影、中科國納、諾思蘭德、諾誠健華、源生康泰、和利康源、中科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博雅輯因等20餘家企業釋出近30項新技術、新産品。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瑞查森聯合創始人首席醫學官胡元介紹深部真菌實驗室快速檢測技術開發及産業化。該技術能在15分鐘完成檢測獲得結果,不依賴實驗室裝置,操作簡單,實作了床旁快速檢測(POCT),具備高敏感性、高特異性特點。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英國牛津大學團隊OXSIGHT LTD(中國區CEO陳雪松)視訊釋出了OXSIGHT智能仿生眼鏡。該産品利用高效的計算機視覺算法,增強實時圖像處理能力,幫助視野缺失的低視力人群重新“看見”世界,在可穿戴性、功能性和易用性這三個方面達到了平衡,具備差異化競争優勢。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牛津儀器Andor Technology中華區業務發展經理王剛介紹桌面式高速共聚焦顯微鏡BC43,該裝置具備熒光标記生物樣品的高分辨率成像、活細胞動态3D成像以及3D圖像資料的分析功能。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蓋蘭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太平介紹了三個異種移植早期産品:角膜内皮組織片、異種活性皮膚和生物人工肝。角膜内皮組織片2021年獲得臨床研究倫理準入;異種活性皮膚在豬-恒河猴皮膚移植模型上獲得成功,将推動作為醫療器械産品進行申報;生物人工肝産品驗證了在體外灌流條件下肝髒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巨大的臨床開發價值。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湖北新縱科病毒疾病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視訊介紹高通量液相懸浮晶片系統,該系統支援核酸、蛋白标志物的高通量多名額聯合檢測;實作分子產品自動化,适合不同場景下的科研及臨床檢測需求;作為開放式儀器平台,支援各類應用開發,相容同類型第三方試劑。同時,該系統具備高通量、成本低、靈敏度高等特點。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中科知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帆釋出原子磁力計腦磁圖,主要用于癫痫診斷術前定位、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發育異常診斷、精神類疾病診斷和腦科學研究。目前樣機已穩定用于多家科研機構和高校的腦科學研究項目和多家醫院的臨床研究項目。

中科國納康達(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薛殷彤介紹納米生物制藥平台。該公司擁有中國自主研發的全新制藥機制,即“過程仿生纖維化機制”,能夠識别、消滅病原體。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北京諾思蘭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聶李亞釋出重組人肝細胞生長因子裸質粒注射液。該産品用于治療嚴重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可填補嚴重下肢動脈缺血性疾病治療藥物空白。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北京諾誠健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藥理學和轉化醫院進階總監張斌釋出第二代泛TRK抑制劑ICP-723,可用于治療攜帶 NTRK 融合基因的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包括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等,以及對第一代TRK抑制劑産生耐藥的患者。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北京源生康泰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杜鵬程博士釋出資料驅動的基于納米孔測序的病原檢測一體化方案。該方案通過內建自動化核酸抽提與建庫、高性能計算、GPU加速、5G資料傳輸和納米孔測序硬體子產品,以及源生病原檢測大資料雲平台用戶端系統,實作可視化的實時測序和一鍵式操作,為推動納米孔病原檢測裝置入院提供了硬體基礎。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北京和利康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業務戰略總監兼市場品牌中心總經理張秋菊釋出MD6120N中藥調劑裝置。該裝置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顆粒調劑方法和完備的顆粒調劑安全保障,實作多品種顆粒快速自動化調劑。

持續突破、不斷創新  多款黑科技應用為患者帶來福音

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田哲釋出用于疫情監測預警的水中病毒檢測系統。該系統能自動化檢測污水中病毒含量,病毒疫情發展追蹤和預估感染規模,病毒溯源和預警。同時具備采集水量少、處理時間短、檢測限低、适用病毒種類多、成本低和可實作重點點位的無人值守連續監測等特點。

博雅輯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副研究員袁鵬飛視訊介紹治療β地中海貧血基因編輯療法研究産品ET-01,該産品獲國家藥監局準許開展臨床試驗的基因編輯療法和造血幹細胞療法研究,目前正在進行多中心I期注冊性臨床試驗。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科技發展的目的是造福人們的生活,未來将會有更多的黑科技産品為廣大病患帶來福音,開啟健康科技新時代!

聲明:本文為廣告資訊,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違規或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