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追尋先烈足迹,探訪紅色印記”,2021年9月12日上午,扶溝縣紅色文化研究會負責人張志華,帶領研究會常務理事邢長順、李偉、王鵬霄、李恒昌、萬山紅等一行六人,本着“走出去,請進來,緬懷先烈,學習交流”的原則,前往紅色教育基地——太康縣聚台崗水東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緬懷革命先輩。

大家按照約定時間準時出發,一路上秋風送爽,滿眼都是即将成熟收獲的莊稼,一群紅色人,一顆紅色心,一份紅色事,坐在車上還不忘讨論近期紅色研究會的工作,包括第九期紅色大講堂的籌備,下一步重走鴻昌路的計劃及實施方案……大家邊走邊談,時間過的飛快,一轉眼車就進入了太康縣高賢鄉聚台崗村,一條筆直的水東大道,一排排整齊的紅色路标,讓我們很容易就找到了水東革命紀念館。
進入紀念館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左側的以“長征”為主題的紅色文化園,巨大的雕塑“長征魂”格外引人注目,更加突出文化園的主題,雕塑上面标注了兩萬五千裡長征中十二個重要事件及時間地點,包括瑞金出發、血戰湘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泸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激戰臘子口、大會師、勝利到達延安,讓來參觀的廣大黨員幹部,對于偉大的兩萬五千裡長征,一目了然,熟記于心。
雕塑的左側是一座雪山的造型,前面幾位紅軍戰士互相攙扶,肩挑糧食及槍支,再現了當年長征當中過雪山的壯舉,右側的雕塑側突出了長征的重要意義以及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長征勝利表明中國共産黨和工農紅軍是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長征是一部艱難的曆史鬥争。
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進行的一次史詩般的英勇征程。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長征永遠在路上,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多大的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紅色主體文化園的東側,是水東革命陳列館,隻見該館建築宏偉壯麗,莊重威嚴,可惜今天是星期天,陳列館不對外開放,沒有進入展廳,心中總有幾分遺憾,在陳列館大門前,幾位熱心于紅色研究與傳播工作的同志們拍下了珍貴的照片亦作留念。
水東革命陳列館的後方是正在複原的中共水東地委舊址所在地——台南,由于正在修建,還未完工,經允許我們登上舊址,稍做參觀就匆匆地下來了,相信不久後這裡修複後的古城,一定也是一個打卡的熱門景點。
台南的後方經過一座小橋,則是修複後的水東地委機關所在地,包括了造船廠、水東醫院、豫東中學、拂曉劇團舞台、還有日軍當時的炮樓等建築,生動的再現了抗日戰争時期水東革命曆史的原貌,這些建築的前方是四座碑亭,其中有豫東特委書記沈東平、馬慶華烈士的碑亭在東側,另外兩座碑亭在西側,表達了人們對這些革命先輩的永遠緬懷。
參觀水東革命館紀念後,一行人收獲滿滿,在緬懷革命先輩的同時,也學習到了水東革命紀念館的先進管理經驗,下一步為扶溝縣紅色文化發展及場館建設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