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醫聯盟

愛情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謎
當你暗戀的人到你身旁時,為什麼會有一種眩暈的感覺?
愛在大腦中的“位置”是在哪裡?
它對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為什麼我們會愛上我們愛的人?
為什麼我們會一直相愛,又是什麼讓我們不再相愛?
科學家們已經研究了幾十年,以了解愛的機制,包括愛如何在大腦中表達機制,以及愛如何“讓我們行動”。雖然我們可能還不完全了解這一深刻的人類體驗,但我們确實有一些好的指針——腦科學和神經生物學。
本期我們将基于這些的研究成果向你解答這些謎團......
一、愛在大腦的什麼地方?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塞莫·薩基教授和學生進行了一項科學研究:他們對17名健康的志願者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對象為年齡在21歲至37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這些志願者稱自己“真正地、深深地、瘋狂地愛上了某人”。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神經報告》(NeuroReport)雜志上。在這項研究中,他們對志願者進行了腦部掃描,同時讓他們觀看自己夫妻的圖像。掃描結果顯示,當志願者凝視他們所愛的人的臉時,大腦的某些特定區域“被激活”。這些是島葉内側,前扣帶皮層,和背部紋狀體的部分。然而,也有一些大腦區域似乎失活了。這些區域包括右額葉皮層、雙側頂葉皮層和颞葉皮層。
評論出現在2007年2月信,澤克教授指出,“他所涉及領域(愛的神經化學的),在皮層内側腦島、前扣帶和海馬體,下皮層、紋狀體和部分可能還伏隔核,共同構成核心區域的犒賞機制。”
由于愛在大腦中的複雜“映射”,傷害大腦中與這種情感相關的任何一個區域,實際上也不太可能阻止一個人感受到愛。同時因為愛情涉及到太多的大腦區域、神經遞質和激素,是以大腦有特定損傷的人并不一定會是以産生愛情問題。”
二、愛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思想?
有一些腦科學假說認為,大腦特定區域的激活和失活與愛情相關的特定行為和态度有關。
英國腦科學家澤基教授闡述的觀點:浪漫的愛情會激活“大腦的犒賞、欲望、成瘾和欣快狀态相關的神經調節物質——多巴胺——的高度集中區域。”
他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戀愛中的人會持續“興奮”——因為多巴胺讓我們想要與他人建立聯系,并加強現有的聯系。然而,他補充說,當多巴胺水準上升時,另一種大腦化學物質血清素的水準就會下降。這種化學物質“與食欲和情緒有關”。大腦内這種物質的變化可以解釋為什麼戀愛中的人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喜歡的人身上,這可能導緻他們很少去想其他的事情,包括食物和情緒。
處于浪漫愛情早期階段的人可能會經曆“血清素水準的降低……達到強迫症患者的普遍水準”。
原來“情人眼裡出西施”是這樣的
當一個人戀愛時,另外兩種濃度更高的神經化學物質是催産素和抗利尿激素。澤基教授指出,基于動物研究的發現,這兩種化學信使都有助于建立聯系,并與大腦的審美系統有關。
澤基教授也指出,在浪漫的愛情中,大腦中一個叫做杏仁核的小區域變得不活躍。杏仁核是大腦中協調恐懼反應的部分,幫助人們在潛在危險的情況下保持安全。他認為,當一個人陷入愛河時,恐懼會被抑制,這一事實也意味着恐懼反應會被抑制。
他還補充說,大腦中另一個區域——額葉皮層的活動減少,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墜入愛河時,會對潛在戀人表現出的危險信号“視而不見”。“浪漫愛情中所有迷人的激情都反映在我們對他人的評判标準的暫停或放松,這是額葉皮層的一種功能。”
三、愛和欲望重疊嗎?
當我們想到浪漫的愛情時,很多人也會想到性欲。對許多夫妻來說,愛和性是相輔相成的。
但是愛和性也會“開啟”大腦的相同區域嗎?
美國芝加哥大學精神病學家和神經學家斯蒂芬妮·卡喬波博士認為,浪漫的愛情和性欲之間有一些重疊。在她2012年一篇論文中指出:當人們看到某人的照片時,他們會覺得性興奮,而浪漫的愛情激活的大腦區域也會變得活躍。這些區域,包括腦島和前扣帶皮層,也參與了人類的獎賞回路。這加強了物種賴以生存的行為,如飲食。
然而其他研究人員指出,愛和欲望雖然在大腦中有重疊,但并不是完全重疊的。加拿大康科迪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一些研究進行了回顧,這些研究旨在“繪制”大腦中浪漫愛情與性沖動之間的“地圖”。研究小組得出結論:盡管愛和欲望似乎都與大腦的紋狀體區域有關,但它們都激活了該區域特定的、不同的位置。
欲望會激活紋狀體中與“本能的”犒賞反應相關的部分,比如吃、喝和做愛。
而愛激活了紋狀體中與“非天生的”犒賞反應相關的部分——或者是我們通過經曆和時間的流逝而産生的愉快感覺。
合著者吉姆·普福斯教授對大腦中愛情和性欲的“位置”進行了思考,推測道“愛實際上是一種由性欲形成的習慣,當性欲得到回報時”。
為什麼熱戀中的男女容易被迷惑和失去防備
四、為什麼愛會成瘾
這也是與成瘾有關的紋狀體的一部分,這促使研究人員提出,愛本身可能表現為大腦中的成瘾。他補充道:“它在大腦中的運作方式與人們吸毒成瘾時是一樣的。”
五、我們能控制愛嗎?
因為愛情是如此複雜,而且常常是令我們驚訝的經曆,是以人們是否能夠控制它呢?
2016年,腦科學研究人員朗格斯拉格和同僚們将研究領域轉向了這個主題。研究人員對32名參與者進行了研究,他們的年齡都在18歲至30歲之間,都處于戀愛狀态。研究人員的目的是評估這些人是否能夠對自己的感情施加任何控制。
他們的研究表明,“有些人認為愛情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不應該被控制,或者愛情的調節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同時她補充道,“人們實際上可以增加或減少他們對某人的感情。”
如何控制呢?答案其實相當簡單:
如果你想減少你對某人的愛,你應該想想他或她的負面品質(比如他每次打完球就把臭襪子亂丢)和你們關系中的負面品質(比如我們經常吵架),你也可以想象消極的未來場景(比如他欺騙我,劈腿)。”像這樣的消極想法會減少迷戀、愛的熱烈程度。
同時,相反的方法也可以奏效。如果你想增加對某人的愛,你應該想想他或她的積極品質(比如他很有趣)或你們關系的積極品質(比如我們有相同的價值觀)。”
然而,朗格斯拉格也提醒,“愛情調節并不像開關一樣工作。”她說:“像這些消極或積極的想法隻會改變你的愛情感覺一點點,這種效果會在短時間内消失。”
六、愛情科學的煩惱
有很多關于愛和愛在人腦中如何表達的研究,但仍有很多是未知的。這是因為研究愛情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原因之一是,浪漫愛情似乎不止一種--或者更确切地說,與浪漫愛情相關的情感和經曆不止一種。
在腦科學的研究中,至少有三種不同類型的愛:性欲、迷戀(或激情的愛)和依戀(或夥伴式的愛)。然後,有一個問題是關于人類和其他動物共享愛或吸引的相同經曆的程度。動物交配,是以它們一定有某種形式的性欲。有些動物也會形成配偶關系,是以它們必須經曆某種形式的依戀。通過研究這些動物在這種情況下的行為,我們了解了很多關于性欲和性依賴的神經基礎知識。然而,我們不知道動物們是否經曆過迷戀,或者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它們什麼時候經曆過。
由于迄今為止的許多研究——甚至那些與愛情有關的研究——都是在動物身上進行的,是以很難判斷這些發現在多大程度上也适用于人類。結果我們對迷戀(激情之愛)的神經基礎知之甚少。
詩人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甯在近200年前寫道:“我怎樣愛你?讓我來數一數,”“自由地”、“純粹地”、“帶着激情”是她在她的詩中所概括的答案,但是,要了解愛的這些屬性是如何對我們具體的人類體驗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内容和圖檔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系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