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截至2021年2月13日,《唐人街探案3》豆瓣評分為6.0。這個剛剛及格的分數就像電影的水準一樣,盡管不能被劃進“爛片”的陣營,盡管電影仍有亮點并且勝過大多數同類型的國産電影,但影片的缺點比優點更為醒目。如果說電影《唐人街探案》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可以被稱為國内優秀的懸疑推理電影,那麼《唐人街探案3》無論是從推理故事的叙述,還是從喜劇元素的呈現來說,都遠遠不及前兩部。

且不論電影中有多少牽強、不合理、強行降低人物智商的情節設定,也不論明晃晃的廣告植入有多影響觀感,從故事叙述來說,《唐人街探案3》相當草率,也相當混亂。
草率展現在主線故事和支線故事支線的割裂感上。主線故事即密室殺人案是故事發生的空間轉移到東京的由頭,也是承載推理元素以及人物行動最關鍵的線索。電影的支線顯然是揭露“Q”的身份。故事确實圍繞密室殺人案展開,甚至借由該案件來囊括“本格推理”、“密室殺人”、“黑幫”、“商戰”這幾個即使單獨呈現也足夠精彩的元素。秦風、唐仁一行人抽絲剝繭,各種線索草蛇灰線,案件結尾有反轉也有煽情,盡管對于上帝視角的觀衆來說兇手顯而易見,但分開來看,密室殺人案這一個故事的完成度還算不錯。然而密室殺人案與揭露“Q”這一支線毫無關聯。而編劇為了讓主線和支線産生交集,強行讓“Q”綁架密室殺人案的關鍵人物,使觀衆産生該案件背後有更大陰謀的錯覺,然而綁架僅僅是“Q”對秦風的測試,“Q”與密室案件毫無關聯。電影讓“Q”用“巧合”來解釋綁架,是叙事線安排的無力,也是對故事缺乏尊重的表現。
混亂則展現在叙事視角的安排上。主線故事以秦風的視角呈現,無論是案件的細節、疑點,還是抽絲剝繭的過程,秦風在這一故事中是僅有理性涉入的旁觀者。支線故事涉及秦風内心的善惡抉擇,秦風在這一故事中是情感投入的當局者,支線故事以上帝視角來呈現。而主線和支線的穿插剪輯,讓叙事視角不斷跳躍,秦風也時而理性時而感性,既消減了秦風推理破案的魅力,也讓他的内心抉擇看起來并不焦灼。
電影或許想要借主線與戰争遺孤有關的案件和支線秦風與“Q”的對抗來表現與片頭語“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有關的主旨,然而割裂的故事和飄忽的視角,讓叙事的焦點不斷跳躍,甚至隐沒了對故事主旨的探讨。
從喜劇元素來說,《唐人街探案3》的笑點老套且低俗。電影極其刺眼的一大缺點是多處使用具有強烈“凝視”意味的視聽語言。比如電影中多次使用女性的胸作為搞笑的包袱,并且電影中并沒有安排其它情節和其它角色的言行來消解這種“性凝視”的正當性。長澤雅美飾演的小林杏奈登場時,唐仁評價其為“好胸”,同時鏡頭對準演員的胸部,而這段台詞和鏡頭都對故事毫無用處。此外,秦風一行人在遊行中破解“Q”出的數字謎題時,答案的提示居然真的是女孩的胸圍,這個設定不僅低俗無聊,也削弱了“Q”神秘高能的形象。
推理情節簡單,加上故事草率混亂,作為懸疑推理電影,《唐人街探案3》相比前兩部而言是全方面的退步。但如果要說《唐人街探案3》相比前兩部而言有什麼令人驚喜的地方的話,那或許是電影對“唐探宇宙”的呼應。結尾處,前兩部電影以及同名網劇中的角色一一出場,圍繞“Crimaster”的榜單和“Q”劃分出了偵探和反派組織這兩個陣營,增加主要人物數量的同時展現了這個IP背後更宏大的背景。
根據電影結尾的線索,《唐人街探案》下一部的故事将發生在倫敦。倫敦因有福爾摩斯、貝克街221B、阿加莎·克裡斯蒂等元素而極具推理懸疑的氛圍,希望發生在這樣一座城市的《唐人街探案4》能更注重電影的類型本身,至少不要再以毫無懸念的推理來敷衍觀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