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四五”時期中國将推動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減排

作者:春河月亮
“十四五”時期中國将推動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減排

在景山上拍攝的故宮博物院(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倪元錦)生态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大偉6日在服貿會“2021年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上表示,“十四五”時期,将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減排,并進一步強化氮氧化物減排,着力補齊揮發性有機物控制短闆。

論壇還釋出了北京市現階段大氣PM2.5來源解析結果。在北京本地排放中,各類源絕對量實作“瘦身”,移動源占比(46%)仍最大,生活源占比(16%)躍升為第二大源,揚塵源占比顯著下降,工業源占比略有下降。

資料顯示,PM2.5來源中,區域傳輸與北京本地排放呈現“四六開”,分擔率分别為42%和58%。區域傳輸以東南、西南傳輸通道為主。

“十四五”時期中國将推動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減排

遊客在北京南宮五洲植物樂園劃船(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北京市生态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說,随着能源、産業結構優化提升,包括支撐城市剛性運轉、服務業和涉及居民生活排放在内的生活源污染進一步凸顯,呈現出特大型都市的典型污染特征。

北京市生态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李翔介紹,“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将加強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工程減排與管理減排并重,并充分利用大資料等科技手段驅動決策。

“PM2.5和臭氧具有同源性,兩項污染物有共同的前體物,即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是以,協同控制的核心,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協同減排。”李翔說。

張大偉表示,就整個國家而言,“十四五”時期,大氣治理的“重點區域”将延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并将新納入蘇皖魯豫交界地區。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東北地區、天山北坡城市群,将在未來五年,被納入國家‘指導區域’。”張大偉說。

據介紹,“十四五”時期,在大氣治理領域,中國将聚焦三大攻堅戰,包括“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柴油貨車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的優化調整,并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全流程、全環節綜合治理,推進重點行業氮氧化物污染的深度治理。

張大偉介紹,“十三五”時期,中國的産業、能源、交通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中國的空氣品質改善目标全面實作。資料顯示,2020年與2015年比較,全國PM2.5濃度下降28.8%,優良天數比率提高5.8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PM2.5濃度分别下降35%、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