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鄉村歌手肯尼·羅傑斯于當地時間3月20日在家中安然逝世,享年81歲。說起鄉村歌手,中國聽衆可能會率先想起約翰·丹佛,但其實論及在美國本土市場的表現和在行業中的影響力,肯尼·羅傑斯可能比丹佛更為成功,而且他的經曆和成就遠不止“鄉村歌手”的範疇。>>>美國著名鄉村音樂歌手肯尼·羅傑斯去世,享年81歲
1938年出生于得州休斯頓市的肯尼·羅傑斯自幼家境貧寒,17歲開始他就為了生計加入音樂行業。早期,他和不同的樂隊一起嘗試了搖滾、鄉村、民謠、爵士乃至福音等各種不同的音樂類型,這也決定了他雖然是以一個鄉村歌手的身份為人所知,但其實他整個職業生涯的音樂風格是非常豐富多變的。事實上,早在1968年,他就憑借搖滾風格的《Just Dropped In》闖進過公告牌百強榜的前五位,這也是他最初的高光時刻。

這張專輯中收錄了
《Just Dropped In》。
上世紀70年代是鄉村音樂的黃金年代,肯尼·羅傑斯也正是在這個年代開始轉為鄉村風格并逐漸崛起至這個領域的一線地位的。1978年他推出的單曲《The Gambler(賭徒)》雖然在當時并不是他銷售成績最好的單曲,但這支以德州撲克為題材,融合了民謠叙事性和鄉村音樂風格的歌曲在此後的漫長歲月中散發出了隽永的魅力。其中“你該知道什麼時候要跟牌,什麼時候要棄牌,什麼時候要繼續,什麼時候該離開。”更是成了美國人盡皆知的人生寓言。在2012年,公告牌将《賭徒》評為了史上最偉大的100首鄉村歌曲的第一位。一舉成了肯尼·羅傑斯的生涯代表作,也為他打上了“鄉村歌手”的主要标簽。2017年,他舉辦的告别巡演就名為“All In for the Gambler”(為賭徒孤注一擲)。
但盡管在鄉村音樂領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肯尼·羅傑斯卻如他的歌詞中的賭徒一樣明白什麼時候要繼續,什麼時候該離開。上世紀80年代,他再一次改換了自己的音樂風格,進入了主流流行音樂的市場,并進一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并且在這一階段,他也發掘了不少音樂人才,為上世紀80年代流行音樂的繁榮做出了貢獻。
2017年肯尼·羅傑斯告别音樂會海報。
1980年,摩城的年輕創作歌手萊昂·内爾裡奇剛剛從原本的“海軍上将”樂隊中單飛出來,正當他苦苦尋找機會時,正是肯尼·羅傑斯給了他最初的助力。進軍流行市場的肯尼演唱了裡奇創作的情歌《Lady》,這毫無疑問是一次成功的合作,肯尼憑借這首歌首次在代表主流市場的公告牌百強榜上奪冠,而裡奇也自此赢得了更多機會,最終成為一代傳奇歌星。兩人也成了一生的好友。1985年,當裡奇和邁克爾·傑克遜創作出《We Are The World(四海一家)》并意圖組織群星合唱的陣容時,又是肯尼·羅傑斯第一個加入,成就了這首史上最偉大的公益歌曲。
而受到肯尼幫助的遠不止裡奇一人。1984年,他在新專輯中收錄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創作的兩首歌曲《Crazy》和《What About Me》并将後者作為同名主打。而這個年輕人就是此後以《Right Here Waiting(此情可待)》名揚四海的理查德·馬克斯。
盡管肯尼·羅傑斯本人也有着不錯的創作能力,但他非常明白自己的才華絕非無限。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他演唱了許多由别人創作的歌曲,這和大部分自作自唱的鄉村歌手并不相同。但從效果上來說,肯尼總是能造成這種自己唱片大賣,創作者出人頭地的雙赢局面。這種知人善用的能力讓肯尼·羅傑斯擁有着超乎常人的62年漫長職業生涯,并在這些歲月中拿下了兩首百強榜冠軍、11張白金唱片、過億的全球銷量、4座格萊美、16座全美音樂獎以及8座鄉村金曲獎的輝煌成績。
在流行音樂的殘酷世界裡,肯尼·羅傑斯遊刃有餘地行走在各種風格之間,憑借着出色的嗅覺成了一名成功的賭徒。他成就了自己,也發掘了更多閃耀的才華。
□優作(樂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