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133天、6場公演、57個舞台秀,“全能唱演家族誕生夜”宣告着這個關于“披荊斬棘”的故事告一段落,也再一次向觀衆用力地诠釋了“披荊斬棘”真正的意之所在。
文 | 坤同
“敬自己,敬我們自己,在秩序中稍作改變的自己。”
——哥哥們的披荊斬棘之旅,在一首《敬酒曲》中落幕。從初舞台的充滿青澀稚嫩氣息的《笨小孩》,到最後坦然灑脫、揮手緻意的《敬酒曲》,133天、6場公演、57個舞台秀,所有的叙事線在這個“全能唱演家族誕生夜”裡巧妙地形成了某種閉環式呼應,宣告着這個關于“披荊斬棘”的故事告一段落,也再一次向觀衆用力地诠釋了“披荊斬棘”真正的意之所在。
從今年夏天開播起,芒果TV全新打造這檔《披荊斬棘的哥哥》就一直勢如破竹,成為了“苦爆款已久”的國綜市場裡的一束光,不僅全方位地照見了綜藝形态的另一種可能,也将節目裡關于人生的深刻思忖照進了觀衆内心的每一個角落。
作為反複被記錄、被演繹和被闡釋的關鍵詞,“披荊斬棘”無疑是節目留給觀衆最深刻的一大記憶點。在整季節目的尾聲,它更如同一個精神坐标般,成為了突破、奮鬥與拼搏的代名詞,持續激發着哥哥們在節目之外探索更好的自己,也鼓勵着觀衆尋找獨屬于他們的“滾燙人生”。
重新做一次“笨小孩”,
是再憶少年時,也是少年正當時
回到節目的最開始,哥哥們放下音樂人、舞者、說唱歌手、演員的專業身份,在“唱演”這一條相對陌生的賽道上再度起跑。第一期節目中,他們分成8個團隊,既帶來了個人表演,也與團隊成員共同完成了合作舞台。當一首首情懷滿滿、回憶無數的歌曲被重新唱起,哥哥們仿佛回到了彼時的青蔥歲月,旋律裹挾着塵封于歲月中的記憶洶湧而來,一輪接一輪的“回憶殺”讓不少人淚目不已。
初舞台對往昔少年時的重拾和追憶,卻成為了哥哥們歸零和再出發的堅定宣示。自此以往的所有公演舞台中,他們以一種新的姿态去嘗試從未涉足的領域,用重新做一次“少年”的果敢與勇氣,向又一個全新的頂峰發起沖擊。就正如同首期節目裡所有哥哥合作完成的那首《笨小孩》一樣,“勇敢站起來,管它上山下海”,這場披荊斬棘之旅正是在這種無所畏懼的基調中正式成行。
重新做一次“少年”,對于30歲+,尤其是年近50的哥哥來說并不容易。一開始,“大灣區”的哥哥們用“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龍”的佛系自嘲,對抗改變所帶來的不适感;擔心“沒有辦法和街頭兄弟交代”的熱狗和 GAI,則對演唱其他風格的歌曲以及嘗試跳舞有着巨大的抵觸情緒;還有“争取練習0小時”的黃貫中、“随時随地買機票逃跑”的言承旭……哥哥們在走出“舒适圈”的過程中,經曆着“少年”成長的又一次陣痛。
當然,陣痛往往伴随着不期而至的挫敗感,但對于有着豐富閱曆的哥哥們而言,這些突如其來的挑戰反倒是進一步點燃他們打破自我、不留遺憾的鬥志。到了節目的中後程,所有哥哥似乎都已經習慣了被重新賦予的“少年”身份,他們愈發熟稔于“唱演”賽道的全新規則。一遍又一遍地練習音樂和舞蹈,絞盡腦汁地構思舞台效果,即使熬夜、傷痛、體力不支也堅持拼到底——他們就像是真正重回了曾經的少年時期,一腔熱血、勇而無畏,用“少年氣”戰勝了時間歲月的度量衡。
于是,在這133天裡,我們見證了哥哥們一個又一個充滿驚喜的突破。在《這世界那麼多人》的舞台上,哥哥們有着人生積澱厚度的嗓音與歌曲有着天然的契合,一字一句間都充滿了故事性和畫面感;颠覆式改編的《達拉崩吧》融入了大量暗黑系的元素,有着别樣的美感和創新;粵語經典《當年情》的複古式演繹,讓人不禁回憶起港樂的輝煌年代;《給電影人的情書》則代入了三位哥哥的從影經曆,将電影人的心酸喜樂鋪陳于觀衆眼前,自然而然的情到深處感人至深……這四個拉滿記憶點的舞台秀,也被網友們評選為“年度滾燙唱演舞台”。
在收官之夜,經過一路披荊斬棘的他們,迎來了最終的頂峰相見。留在舞台的22位哥哥分成“一枝花陣營”和“麒麟陣營”展開三輪對決,《My Boo》《Papillon》《友情歲月》《海闊天空》《星辰大海》《存在》六個大秀的完美呈現,定格了這個舞台最為高光的時刻。
此時舞台之上的他們,似乎比起初多了一份“少年感”,而這種“少年感”并不是尚未涉世的青澀稚嫩,而是涉世後仍舊能夠鉛華洗盡、歸來少年的另一種魅力。也或許正因為捕捉到了這一份披荊斬棘無所懼的“少年感”,這檔節目才在今年成為了無數人心頭無比珍罕的“白月光”。
關注舞台、關懷内心,
更觀照鏡頭之外的每一種人生
“這不是綜藝,是幾個時代向你走來”。
——彈幕中諸如此類的評價,成為了這檔節目與觀衆間最具共情力的互文。随着哥哥們披荊斬棘的過程被陸續釋放出來,我們也愈發能夠看到,這檔綜藝撲面而來的除卻那些既成記憶的黃金時代,還有一個個從過去延展到現在以及未來的、滾燙而鮮活的人生印記。
從陌生到熟悉,從朋友到兄弟,哥哥們經曆了部落建立、同盟組建,再到陣營重組、家族誕生的一系列過程,他們在延展自己人生印記的同時,也在彼此人生的勾連中産生着奇妙的“化學反應”,個體與團體、團體與團體之間的張力由此成為了這檔節目在舞台之外的核心看點。
原本就關系親密的“大灣區五子”順理成章地結成了同一部落,他們之間的默契天成傳遞的是經過時間磨砺的情誼;由趙文卓領銜的“街道辦事hood”有着武俠的江湖快意,也多了些“以和為貴”的精神共鳴;而“晉舞團”和“全員nice”營造的則是一種家庭兄弟的團隊氛圍,一種稀松平常的生活感。
為了進一步對焦這些關系之間的張力,《披荊斬棘的哥哥》每期節目都用大量的篇幅呈現了哥哥們準備舞台秀的日常,節目組也特别設計了好物推介、夏夜派對、絕活大賽、草坪音樂會、火力值比拼遊戲等環節,讓情感的發酵能夠更加充分且真實。在收官夜前夕,哥哥們也以團隊的方式聚到一起,互相追問彼此好奇的犀利問題,或是用繪畫的方式呈現心目中印象最深的團隊成員。各自的坦誠相見,以及那些瑣碎的真實,不僅是打動觀衆的力量所在,也拼湊成了多元而立體的男性群像。
而在男性群像的表達之下,節目并沒有忽視對于個體的聚焦,每一位哥哥的個人軌迹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記錄。收官夜的舞台還特意為設定了以個人之名的榮譽頭銜——張晉被評選為年度“X-Leader”,陳小春和李承铉成為年度“X- Fire”。當然,無論是否拿到這份榮譽,也無論是否能夠在“全能唱演家族”中占有一席之位,所有哥哥的改變以及他們未曾被認知的另一面都已經在節目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诠釋,他們自身也竭盡所能做到了不留遺憾,而這正是“披荊斬棘”所蘊含的旨歸。
節目收官後,不少哥哥發文總結了參加節目的心路曆程,從中,我們也能夠看到這檔節目。“如魚得水,自在遨遊。我們入海,再分支流”,張淇形容這段旅程“會化作铠甲利刃陪伴我在未來滾燙的人生路上繼續披荊斬棘”。言承旭用日記的方式回顧了在節目裡的133天,從想逃跑到逃跑失敗,最終明白“真正的勇敢,不是不怕,而是明明很害怕,但卻沒有停下腳步”。張雲龍更是用2400多字的長文講述他收獲的成長與情誼,“我也要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讓自己成為可以溫暖别人的光”。
舞台之上,每一位哥哥都曾在自己的人生裡披荊斬棘,才走到大衆的面前。這一次,他們在《披荊斬棘的哥哥》的舞台上全新出發,重新開機一段相約頂峰的披荊斬棘之旅,就像是開啟另一種人生的“隐喻”,其中包裹的是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的熱望。舞台之外,這種“披荊斬棘”的精神力在哥哥們的诠釋中也變得愈發充滿“煙火氣”,并由此有了更為強大的共振能力,讓觀衆得以照見自我,在哥哥們作為榜樣的示範和鼓舞下,嘗試去打開屬于自己人生的另一重想象。
在落幕時出發,
用“披荊斬棘”書寫不被定義的未來式
哥哥們用133天身體力行的诠釋,讓“披荊斬棘”變得可感可知。也正因為如此,即使節目告一段落,但“披荊斬棘”所代表的精神力卻仍舊在有力地脈動着。不止于此,《披荊斬棘的哥哥》第二季創作信号的釋出,也讓我們對這份精神力的傳承和發揚有了更大的期待。
在“家族誕生動員大會”上,“唱演家族”與《披荊斬棘的哥哥》節目組簽署了新的合作意向書。從既有的資訊來看,“唱演家族”或将作為核心班底在新一季節目中得到保留,哥哥們“披荊斬棘”的故事将在不久的未來再次被續寫、被見證。
而之于芒果TV而言,《披荊斬棘的哥哥》本身也是其作為頭部長視訊平台,于行業中“披荊斬棘”的一次果敢嘗試。無論是節目中打破行業天花闆的舞美呈現、“唱演家族”概念首創和落地、系列IP節目的同步衍生開發,還是節目外所引發的社會關注與讨論,無不宣示着這檔先鋒創新綜藝的成功試水。
我們很難将《披荊斬棘的哥哥》歸類于既有的綜藝形态,它徹底擺脫了傳統綜藝的“套路”,摒棄了所謂的流量、人設與話題,不粉飾、不油膩,沒有刻意雕琢,也沒有矯情造作。隻是純粹地去呈現和诠釋“披荊斬棘”的精神核心,就讓這檔節目有了高開高走的底氣和實力,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以往綜藝的創作邏輯。
《披荊斬棘的哥哥》更像是給觀衆開辟的一片心靈歸屬地——既做足了觀衆想象之中的男性群像,又讓每一位嘉賓的獨特個性表現得足夠立體鮮活,也讓我們能夠在更加真實的感動中汲取到更正向的精神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從芒果TV綜藝内容的規劃版圖來看,《披荊斬棘的哥哥》或許是其宣告全面開啟“披荊斬棘”的“前奏”。在不久前舉行的進擊2022芒果營銷内容釋出會上,芒果TV一口氣釋放了一衆綜藝IP,将在多元賽道上火力全開。其中,既有為觀衆熟知的“綜N代”,包括《大偵探7》《密室大逃脫4》《再見夫妻2》等;也有融入國潮、中醫、外交等元素打造的全新品類,例如,國内首檔藝人漢語進修班養成真人秀《好優美的中國話》、大型中醫榜樣競技賽《天下弟醫》、國内首檔聚焦中國外交外事工作紀實觀察綜藝《你好,外交官》等。
今年以來,鮮見“爆款”國綜市場已經啞火了很長一段時間,同賽道上的“内卷”無時無刻不在消磨着行業和觀衆的期待。直到《披荊斬棘的哥哥》開播,這種沉寂才算是被徹底打破。與此同時,芒果TV在此番“破局”的基礎上,正在用更具有前瞻性的綜藝内容布局,持續拉開自身的差異化競争優勢。芒果TV這場搶跑的“披荊斬棘”征程,已然是鋒芒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