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樓财經 |“聽說過、沒坐過”的春秋航空,憑啥成為三季度唯一盈利航空公司?

15樓财經 |“聽說過、沒坐過”的春秋航空,憑啥成為三季度唯一盈利航空公司?

本周,國内八家上市航司國航、南航、東航、海航、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華夏航空、山東航空相繼披露前三季度的營運資料和财報。與去年第三季度多家航司扭虧不同,今年第三季度,國内航空公司均錄得虧損,唯一盈利的隻有國内最大的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

國内七航司前三季度累計虧損 293.19億元

從上市航司的三季報來看,虧損最多的是國有三大航中盈利能力最強的中國國航,前三季度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航實作營業收入574.57億元,同比增長18.58%;淨虧損103.22億元。

其次是東方航空前三季度營收177.91億元,虧損81.62億元;南航前三季度營收最高269.19億元,虧損61.19億元;海南航空營收89.24億元,虧損34.42億元。

山東航空釋出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第三季度虧損2.9億元至3.6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虧損10.15億元至12.4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6.8億元;預計期末淨資産為-2.2億元至-1.6億元,上年同期為32.34億元。

吉祥航空和華夏航空前三季度營收分别為30.8億元、9.5億元,淨虧損0.498億元和1.31億元。

10月29日,春秋航空釋出三季報,報告期内營收31.84億元,同比增長14.46%;前三季度營收31.84億元,盈利1.58億元。

在今年二季度,海航、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都實作了扭虧為盈,然而第三季度隻有春秋航空一家實作了盈利。

綜上所述,國内七航司國航、東航、南航、海航、山東航空、吉祥航空、華夏航空前三季度共淨虧損293.19億元。

虧損原因:受疫情散點式爆發和油價上漲影響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梳理各航司三季報發現,多家航司對于虧損問題給出了相同原因:受疫情散點式爆發和油價上漲影響。

首先是新冠疫情多點散發和德爾塔病毒的變異,市場客源難以有效支撐,這是影響行業恢複發展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二是今年1-10月平均航油價格上漲超過20%,加重了航空公司的成本負擔。此外,匯率波動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對航司也有一定影響。

民航局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民航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分别為669.3億噸公裡、3.53億人次、545.6萬噸,同比分别增長22.0%、25.8%和14.3%,分别恢複到2019年同期的69.3%、71.0%和100.1%。

運作保障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南航旅客868.4萬人次,同比增長22.41%;東航旅客6280.7萬人次,同比增長24.12%;國航旅客5510.37萬人次,同比增長20.1%;海航旅客3344.9萬人次,同比增長37.1%;春秋航空旅客1669.88萬人次,同比增長29.82%;旅客1435.95萬人次同比增長37.1%。

其中對比19年同期,春秋航空的旅客恢複率最高約為99.8%,已基本恢複到19年同期水準,其次為吉祥航空恢複率為86.2%。另外國、東、南三大航司旅客恢複率均超過60%,海航超過50%。

從今年前三季度從絕對值來看,累計客座率仍是春秋航空最高約為83.87%,同比增長5.43%,另外吉祥航以及海航整體平均客座率均已超過75%,分别約為77.23%、75.93%,分别同比增長,分别同比增4.4%和2.88%,與此同時東航、南航、國航整體平均客座率均已超過65%,分别約為69.96%、72.56%、69.6%,分别同比增長-0.34%、2.11%、-0.3%。

分析:春秋航空憑什麼能盈利?

面對同樣的外部環境,春秋航空憑什麼能盈利?作為國内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多年來已形成較成熟的成本及費用管控模式,有效為公司“省錢”。春秋航空采取單一機型機隊,全部由空客A320和A321構成、單一艙位不設頭等艙、商務艙,隻設經濟艙、高客座率、高飛機使用率、采用網上直銷為主管道、不開門市等低銷售費用,大大節省了不必要的開支。

特别重視高客座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查詢資料發現,春秋航空今年7月,春秋航空總載運人次216萬人,環比增長8.95%,同比增長16.65%;客座率高達90.77%,環比上升3.05。7月下旬爆發的局部疫情,對春秋航空暑運旺季初期的經營業績影響較小。

8月份疫情較為嚴重,春秋航空受到的影響也更大,總載運人次降至150萬人,環比下滑30.57%,同比減少27.10%;客座率跌至80%以下,為78.62%,環比下滑12.16%。

至9月,疫情防控穩定後,春秋航空立即呈現出快速恢複之勢:總載運人次達到189萬人,環比回升25.57%;客座率提升至84.68%,環比增加6.06%。

針對“你坐過春秋航空嗎”問題,恐怕多數北京乘客的答案是“聽說過、沒坐過”。為啥隻聽說過卻從來沒坐過春秋航空?最主要的原因是春秋航空很長時間以來未覆寫北京市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春秋航空訂票APP上無法搜尋到北京航點。實際上早在2011年,春秋航空曾在首都機場開通過第一條由民營航司執飛的京滬航線,後來因為時刻不佳等原因停飛。春秋航空APP上搜尋北京出發,會被推薦到天津乘機。

據了解,十年後的2021年,10月21日春秋航空已确認重返北京市場,第一條航線北京大興機場-揭陽潮汕機場航線,但因疫情原因航班已暫停。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蔺麗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