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9萬醫保藥店,40%要轉型

作者:藥店經理人

随着“雙通道”管理的落地,醫保藥店分管徹底鋪開,醫保藥店轉型迫在眉睫。

下月底前,各地必須有“雙通道”藥店

按照國家醫保局要求,原則上2021年10月底前,各省份要确定本省份納入“雙通道”管理的藥品名單并向社會公布。2021年11月底前,各省份要實作每個地級市(州、盟)至少有1家符合條件的“雙通道”零售藥店。

在此背景下,各省市在最近相繼公布了有關檔案,緊鑼密鼓的展開對“雙通道”藥店的遴選及落地工作。

根據國家醫保局檔案,隻要符合條件的醫保藥店,都可以申請成為“雙通道”管理醫保藥店。但是與普通醫保藥店有差別的是,成為“雙通道”管理醫保藥店的要求更高。具體如圖:

39萬醫保藥店,40%要轉型

(注:該資訊為國家醫保局政策解讀)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最近,河北省一馬當先,出台了“雙通道”醫保藥店遴選規程,以“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隻要醫保藥店滿足11項基本條件,即可申請成為“雙通道”定點藥店。

從11項基本條件來看,涉及經營時間、營業面積、執業藥師配備等申請條件。例如,要申請“雙通道”定點藥店,定點藥店必須要有獨立區域,實際經營面積100平米以上以及具有2名及以上的專職執業藥師。

醫保藥店,開始分類管理

然而,随着各地“雙通道”遴選工作的開展,醫保定點藥店徹底被分為兩種形态,一種以“雙通道”管理為主的專業藥房(主要銷售慢病、特病用藥),一種以滿足普通醫保品類銷售的定點藥店。

知名職業經理人(藥店圈)李震告訴筆者,國家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對現有藥店進行分級對待,能活的繼續活着,抓不住機遇的就淘汰,把原來的整個藥店分成N個系列,逐漸形成達标的方式。

至于“雙通道”政策帶來的影響,他表示,會導緻定點藥店的分類分級,同時醫保也會拆分(例如:慢病報帳隻限制在慢病藥房等),未成為“雙通道”醫保藥店的,就隻能賣一些普通的醫保藥品了。

其實,早在2019年,醫保部門就有相應的動作了。當時,在普通醫保定點藥店基礎上,針對慢病患者用藥,各地相繼增設了醫療保險慢性病定點零售藥店。

對此,賽柏藍—藥店經理人曾發文談到,未來醫保藥店将分為兩類:一類為慢病醫保定點藥店,禁售非藥品,可享慢病處方外流紅利;一類為普通醫保定點藥店,可擺放銷售非藥品,但禁刷醫保卡銷售。

相對今天的“雙通道”政策來看,該政策成為轉變的關鍵點,徹底拉開了醫保藥店分管的局面。換個思路來看,當初的慢病醫保定點藥店也就成為了今天的“雙通道”管理定點藥店。

醫保藥店業績下滑,競争加劇

根據中康CMH最新資料,相比上月,9月份零售藥店店均銷售額略有下滑;與2019年的平均水準比較,客流量依舊比較低迷。

就醫保定點藥店客流是否下滑,福建福州大參林執業藥師李左标告訴筆者,其所在的醫保店今年到店客流有所下滑,線上客流有所增加,總的來說還是有下滑。

“受疫情影響,感冒藥、止咳藥等銷量下滑,秋末冬初,感冒藥本來是家庭常備藥,但疫情期間需要登記身份證等資訊,有些顧客就不買了。”他還談到,除了這類藥品銷量下滑外,總體業績都在下滑。

賬号特約撰稿人李思博也表示,其所在的醫保定點藥店整體效益也不太理想。由于疫情管控,有關藥品必須憑7日核心酸檢測陰性報告購買。

一方面,藥品零售行業整體低迷,另一方面,競争愈發激烈,很多新創立的企業早已瞄準院外藥房市場。據了解,國内已有兩家專業藥房陸續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毫無疑問,這些企業未來将借助資本的力量加大布局。

其中,圓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目前營收已超36億,旗下圓心藥房是國内最早抓住院外處方藥市場的企業之一,有251家門店,217家位于醫院附近1公裡以内,170家藥房為國家醫保定點藥房,37家藥房被指定為大病醫保雙通道藥房。

另外一家是思派健康,其成立于2014年,營收總額為27億元,線下門店有81家,目前已有30家獲當地醫保管理部門頒發“醫保雙通道資質”。

在2021星辰會上,國大藥房董事長趙小川就談到,國家醫保局出台的“雙通道”的檔案是未來處方外流的破局之舉,先試試水,看看藥店的服務能力,下一步可能是完整處方外流。 他表示,一旦處方外流,第一桶金一定是院邊店。

當然,這一轉變也會引發行業變局,給現有醫保藥店帶來新的挑戰,能否轉變為專業藥房,将決定其承接處方紅利的能力及影響到未來發展。

40%的醫保藥店,面臨轉型

很早之前,有知名營銷專家表示,我國其實隻需要20萬家藥店,目前的狀态屬于過度競争。一般國際慣例是每6000人一家藥店,而中國現在是每3000人一家,實際上它們整體是過剩的。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大陸人口共14.11億人。如果按照國際慣例6000人一家藥店,目前我國需要将近23.5萬家藥店。

根據國家藥監局最新消息,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零售藥店數近58萬家。截至2020年底,全國醫保定點藥店數量已達到39萬家。

如果按照1:6000規劃隻要23.5萬家藥店,則有34.5萬家藥店(近60%)面臨淘汰。同時,即使這23.5萬家藥店全為醫保藥店,也要有15.5萬家醫保藥店(近40%)面臨淘汰。

在由賽柏藍承辦的“第三屆DTP大會”上,經濟學博士倪滬平曾指出,“中國醫改是漸進式改革,既要抓住主要沖突,又要保證平穩推進。考慮到目前藥店市場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銷售模式,短期内休克療法式改革必然導緻船大難掉頭,大批藥店倒閉、大量從業人員失業,這不是改革所願意看到的。”

綜上來看,政府不會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去改革,那麼多出來的34.5萬家藥店(包括15.5萬家醫保藥店)如果不想被淘汰,隻能選擇轉型,要麼把專業性變得不可替代,成為那23.5萬家藥店之一,要麼拓展出新的經營業态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