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媛媛,從北大才女到帶貨大咖,這一現象在農村孩子身上普遍存在

作者:神吹一流

劉媛媛,從一個農村姑娘到北大學子,因演說而出名,成為衆多寒門學子的勵志偶像。然而,劉媛媛還是未脫離凡人的俗套,最終還是未能抵制住金錢的誘惑,的确,一場直播帶貨幾十萬就裝進腰包,難道誰還不願做金錢的奴隸?何況是寒門學子。

每當看到劉媛媛在直播中賣命地吆喝之時,不由得想起她在《演說家》中的激情演講,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風,不由得讓世人感歎。甚至心生疑問,人,究竟應該追求什麼樣的價值?難道隻有錢才足以量化價值的存在?或許是,或許也不是,同是北大的韋東奕就告訴我們了答案,不全是。

其實,隻要細心觀察,不難發現一個現象,貧困人家的孩子,幾乎不見什麼遠大報負,其價值觀也非常的現實。

就拿我9歲的孩子來說吧,我經常問他,長大後有什麼理想,每次都是同樣的回答,當董事長。我問為什麼不當科學家,他說科學家太辛苦。兒子多次告訴我,他長大了想住别墅,開豪車,坐遊艇。甚至孩子聽說哪個同學家開了小賣部,都顯得特别地羨慕,說人家天天都有錢進,更别說見到那些有豪車接送的同學了,對于孩子現在的情況,多少還是讓我有些擔憂。

雖然我拿自己的孩子說事兒,但這絕不是個案,而是一大現象。現在的孩子,從幼稚園就懂得了攀比,因為各家的情況不同,不僅僅是認識認知上的差别,更多的是吃喝玩樂上的差距。這就不難發現,貧困子弟苦讀詩書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也很明确,就是掙大錢。

在異常激烈的競争社會裡,錢的厚度或許真是成功與否的評判标準,作為貧困人家,更是如此,但是,當我們在鼓勵孩子勤學苦讀的過程中,能否改變一下教育引導的方式,讀書一定可以改變命運,但掙錢并不是讀書的唯一目的。

劉媛媛,從北大才女到帶貨大咖,這一現象在農村孩子身上普遍存在
劉媛媛,從北大才女到帶貨大咖,這一現象在農村孩子身上普遍存在
劉媛媛,從北大才女到帶貨大咖,這一現象在農村孩子身上普遍存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