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博會訊)2021年10月28日,在第十一屆數字出版博覽會和中國期刊創新年會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和龍源數字傳媒集團共同釋出了2020-2021國内外人文大衆期刊數字閱讀影響力TOP100、城市知識閱讀TOP100排行”。同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也在專版做了正式釋出。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所所長、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數字文化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徐升國對三個榜單做了題為“數字化成就期刊傳播力”和“知識閱讀讓城市更美好”的權威解讀。

徐升國在解讀中将本屆國内海外期刊“雙百”榜單和數字城市知識閱讀榜單歸納為四個現象和三個特點:
現象一:名刊大刊等優秀期刊持續“霸榜”
本屆國内、海外雙榜的前三名及其排序,與上屆(2019年度)完全一緻,這都表明了優秀期刊難以撼動的影響力。國内榜單中,有40家刊物是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上榜,有36家刊物連續兩年上榜。持續上榜的期刊,多為較早介入數字傳播且一直重視數字閱讀市場,是以培養了閱讀慣性,形成忠實讀者群。這些期刊在各屆排名中的檔次變化不大,這也反映了讀者群的穩定。
現象二:文學文摘類、健康生活、時政類占優勢
按期刊類别來看,文學文摘、健康生活、時政綜合這三大類在國内數字期刊閱讀市場占優勢,分别錄得26%、20%、19%的閱讀量;文學文摘、時政綜合、文化綜合類這三大類在海外數字期刊閱讀市場占優勢,分别錄得25%、22%、15%的閱讀量。
文學文摘、時政綜合曆來是閱讀的重心。目前在融媒體新形勢下,這些雜志繼續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弘揚主旋律。比較來看,國内榜單前兩位都是文學文摘類,海外前兩位都是時政新聞刊物。這個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海外網民了解國内時政的管道沒有國内網民多;海外華語閱讀群體的平均教育程度更高,更願意閱讀時政深度内容。
現象三、“小精專”表現搶眼
榜單中又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是,前10名往後,開始密集出現分衆類的專業期刊。如國内海外榜單前20檔的期刊。也包括前文提及的健康生活類期刊。當大衆綜合類期刊的市場趨于飽和,網民讀者的個體。像《戶外探險》《輕兵器》等刊物,今年注重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營銷活動,帶動刊物閱讀量。科技、财經、教育、法律等專業期刊都需要進一步發揮品牌優勢,開拓多元度的深度融合。
現象四:主流回歸主流,閱讀量呈現“倒金字塔”分布。對比往屆,雙榜的總閱讀量(付費閱讀+浏覽閱讀)穩步增長。國内榜單總閱讀量363326681,其中居首位的《讀者》總閱讀量為23405233;海外榜單總閱讀量75523337,其中居首位的《南風窗》總閱讀量為2318925。
從榜單中各刊物閱讀量的結構分布看,閱讀量明顯呈現向頭部集中的“倒金字塔”形态。其中國内榜單TOP20的閱讀量之和,占TOP100總閱讀量的49.7%,而最後20家期刊的閱讀量之和,占TOP100總閱讀量的5.9%;海外榜單中,TOP20的閱讀量之和,占TOP100榜單總閱讀量的42%,而最後20家期刊的閱讀量之和,占TOP100總閱讀量的4.3%。
龍源同期進行的另一項區域閱讀次元的統計資料也可以作為佐證。龍源《2021城市知識閱讀城市TOP排行》囊括了期刊數字閱讀熱度最高的100個中國城市,各上榜城市的讀者最青睐的刊物,同樣也是國内期刊影響力排行中表現突出的期刊。
2020-2021年度釋出的數字城市知識閱讀TOP100排行資料統計依然延續了“城市數字閱讀指數”的名額體系與資料統計方式依然以“黨政、人文、國學、普法、科普、文明、健康、綜合”8個主題和次元作為知識閱讀指數的因子,根據各次元閱讀量總數除以指數比例形成指數。參照國家公共文化建設綱要的要求,反映了城市居民對全民閱讀的數量和特色,也展現了黨和國家在文化、教育、思想領域的政策導向。以此評估城市的知識閱讀供給、閱讀導向引領情況,有利于促進正能量閱讀,提高主流文化、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力。不同城市在閱讀中折射出的文化光譜,從排行及分項名額資料中一目了然。
本屆上榜城市與2019年TOP榜單比較,2020-2021年城市知識閱讀有以下三個方面具有特點,包括:閱讀内容、區域人口規模和數字化發展程度、政府的重視和閱讀組織的推動。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釋出
1、閱讀内容突出特征
黨政内容閱讀的數量大幅度提升,是本次城市閱讀排行的突出特征。這和建黨100周年各地廣泛開展了各種相關活動有關,反映了廣大市民對黨的曆史,黨的發展等知識更加關注和重視。
普法閱讀的大幅提升也是2021年度城市知識閱讀劇增的又一方陣。國家“民法典”推出之後,龍源及各網上平台和各種閱讀終端推出了“民法典知識庫“及“普法驿站”大屏等産品促進了普法知識庫閱讀,形成了較大的閱讀流量。
健康閱讀的資料上升顯然與疫情有關。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也大大提升了人們的健康意識。一方面人們居家閱讀的時間增加,另一方面健康内容的數量和品質也大大加強。
2、區域人口規模和數字化發展程度
閱讀指數也和城市的人口規模有關。本次TOP100的排行序列也反映了這一基本因素。但是,城市人口和上網人數、數字閱讀人數仍然有差別。南方的整體文化水準和學習意識也是重要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城市知識閱讀的八個次元名額的閱讀情況因城而異。有些城市“科普閱讀“可能超過“國學閱讀”,有些城市的“健康閱讀”可能超過其他城市的“文明閱讀”。因篇幅的限制無法在榜單充分呈現。是以,區域特征也反映在知識閱讀中。
3、閱讀指數的提升與政府的重視及城市閱讀組織的活躍度有關。比如廈門、滄州的人口并不是最多,但政府對全民閱讀的重視和具有規模組織的讀書會活動推動了知識閱讀的指數明顯上升。國家電網的書香電網投入了上千台數字職工書屋閱讀大屏終端。其中北京、武漢、西安等城市的每台大屏平均帶來了上千次的閱讀量。
“2020-2021年城市知識閱讀TOP100排行”突出了“知識閱讀”的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情況。下一步,我們還将把讀書會、書店、新媒體等的閱讀資料逐漸統計進來,讓城市知識閱讀成為推動全民閱讀的一個助力。讓城市知識閱讀的指數更科學,次元更完整。讓知識閱讀使城市更加美好。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與龍源期刊網自2005年起龍源對中國人文大衆期刊的數字傳媒閱讀量資料進行跟蹤統計分析,每年釋出國内和國外數字閱讀影響力期刊TOP100,今年是第16年的連續釋出。數字城市知識閱讀TOP100釋出今年是第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