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們和家長們參觀垃圾焚燒控制中心。
■小朋友們和家長們體驗垃圾分類互動小遊戲。
■小朋友們和家長們了解廣州垃圾處理的曆史。
“共建綠色廣州”親子團打卡第三資源熱力電廠
“原來廣州每天産生那麼多垃圾,垃圾處理竟然這麼高科技!”10月30日,由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的“終端設施創新發展 綠色廣州邀您共建”活動在廣州第三資源熱力電廠舉行。18名小朋友在家長們的陪同下接受了生動又深刻的垃圾分類處理科普教育。
疑惑:資源熱力電廠究竟長什麼樣?
“垃圾分類是新時尚。”當參觀的大巴剛駛出廣河高速福山出口,車上的孩子就被綠色山頭上資源熱力電廠挂着的大字深深吸引,紛紛念出來。
在第三資源熱力電廠的大堂,新快報記者“考”了一下即将開始科普之旅的孩子們,發現他們對于處理垃圾的資源熱力電廠都有着不同的誤解。比如,有些孩子說:“(這個電廠)會有很多煙的。”有的說:“髒髒臭臭的。”而對于垃圾在資源熱力電廠處理完會出來什麼産物,孩子們給出的答案是:肥料、可循環利用的生活用品、電力……
帶着好奇的心情,小朋友們一起來到了第三資源熱力電廠宣教中心,展廳大門的“綠色之眼”亮起——這隻“綠色之眼”運用聲、光、電和人工智能技術,用充滿儀式感和魔幻感的方式為參觀者打開綠色體驗之旅,孩子們的參觀熱情瞬間被點燃。
震撼:市中心一天能産生那麼多垃圾!
進入亮點多多的環保宣教中心,小觀衆們開啟了互動學習之旅。這個總面積3600平方米的宣教中心分為4個展示區,集合了24個展項及互動體驗裝置,從場地設計到高科技的應用,整個科普參觀的過程都充滿驚喜。在“賽車”體驗區,孩子們操縱着方向盤回答系統提出的各種有關垃圾分類的問題;在透明的觸摸屏展闆前,孩子們通過觸摸了解容易分錯的垃圾種類;在環保愛心樹旁邊,孩子們手寫環保心願實時上傳到樹頂進行展示……
“哇!”從垃圾卸料廳轉入垃圾儲坑,大小觀衆都情不自禁地驚歎起來。30.5米深,76米長,可以容納2.2萬噸垃圾的單個儲坑讓大小觀衆都深受震撼。當看到直徑5米的垃圾抓鬥一下子抓起7噸至10噸的垃圾,驚歎聲更是絡繹不絕。“我們市中心一天就能産生那麼多垃圾,太恐怖了!”面對小觀衆的慨歎,講解員适時倡導垃圾減量:“是以我們都要一起努力減少垃圾的産生!”小觀衆們聽後紛紛點頭。
感慨: “沒想到垃圾處理廠周圍有如此景觀”
離開環保宣教中心,參觀團獲邀乘坐電梯登上資源熱力電廠煙囪上的觀光平台。120米高的煙囪坐落在海拔超過262米的山上,觀光平台位于92.5米處,視角非常好。由于采用了落地玻璃,在平台上可以360度俯瞰周圍的景色:四周綠樹成蔭的群山,蜿蜒盤旋的公路,正在施工中的資源熱力電廠二期場地。
“大家把口罩取下來,聞一聞有異味嗎?”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大小觀衆都取下口罩聞了聞周圍的空氣,回答:“沒味道啊!”此時天空飄着小雨,遠眺層巒起伏的群山,可以看到缭繞的雲霧。參觀者宋先生感歎,沒想到垃圾處理廠的周圍有如此景觀,超乎了自己的想象。
當講解員介紹,2020年福山循環經濟産業園就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入選“第一批廣州網紅打卡地名單”及廣州市内遊精品旅遊線路,今年6月又進入新出爐的廣州公園名錄時,大家都露出意想不到的表情。當知道福山循環經濟産業園還要繼續打造成4A景區時,小朋友們都忍不住放飛想象的翅膀。陳澤宇小朋友希望未來的景區能增加更多的互動遊戲,讓大家都體會到垃圾分類的好處。董韻希小朋友期待能增加垃圾分解、重新利用的展示環節,讓大家都知道垃圾是怎麼發生變化,再回歸利用的。
體會:
“回去以後要做好垃圾分類”
“廣州的垃圾一天不處理,就能鋪滿近10公裡的東風路,厚度達0.5米以上。”在交流環節,廣州環投福山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小輝告訴大小觀衆,廣州的垃圾分類與減量迫在眉睫。“5年前我感覺垃圾增長非常迅速。最近幾年垃圾分類做好了以後,雖然我們城市規模不斷擴充、人口不斷增加,但(垃圾數量的)增速放緩了。餐廚垃圾分出來以後,焚燒垃圾的熱值也提高了。”他說,希望大小觀衆能把垃圾分類觀念帶回去和身邊朋友分享,大家一起堅持做這件好事。
在離别之際,小朋友們忍不住和記者分享參觀的體會。宋佩淩小朋友覺得抓鬥抓取垃圾的環節很震撼,他說:“原來廣州一天産生那麼多垃圾,我回去以後要做好垃圾分類,減少垃圾。”
曾子洪小朋友稱贊資源熱力電廠“很漂亮!”他說:“我學到了很多垃圾分類的知識,回去後可以分享給同學。”楊宗澤小朋友坦言:“資源熱力電廠沒有原來自己想象中那麼髒,還很‘高科技’!”
■本版采寫:新快報記者 李佳文 通訊員 成廣聚
■本版攝影:新快報記者 孫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