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錄電影《演員》上映,江心洲憑啥登上“聯合攝制方”那欄?

10月30日,紀錄電影《演員》在全國院線上映。伴随着于藍、秦怡、田華、于洋等“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一起走進觀衆視線的,還有南京市建邺區江心洲生态科技島。記者了解到,此番江心洲以《演員》聯合攝制方的身份走上了大銀幕。

紀錄電影《演員》上映,江心洲憑啥登上“聯合攝制方”那欄?

江心洲成為《演員》取景點之一

據悉,《演員》是央視電影頻道制片、主持人潘奕霖執導的處女作,用鏡頭講述 “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德藝雙馨的人生故事。他們在那個電影電視并不繁榮的年代,卻留下了魅力指數超高的傳世經典。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潘奕霖導演的創作團隊之是以與江心洲攜手,是基于江心洲建立的文化惠民品牌“周末露天電影院”,這一品牌形成已經3年,并放映了500餘場紅色經典膠片電影。

看過影片的觀衆就會發現,江心洲是《演員》主要外景地之一,影片開場就是地标“南京眼”的景色,這讓在南京幸福藍海荔枝影城出席《演員》觀摩座談會的專家學者及電影界人士倍感親切。

紀錄電影《演員》上映,江心洲憑啥登上“聯合攝制方”那欄?

《演員》觀摩座談會現場。

“周末露天電影院”品牌打開藝術之窗

記者了解到,《演員》觀摩座談會由江蘇省電影家協會新文藝群體工作委員會、南京生态科技島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建邺區江心洲街道辦事處和北京電影學院江蘇校友會共同主辦。主辦方代表省影協常務副主席、省影協新文藝群體聯合會會長郭曉偉,江心洲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周月江,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編輯王振羽、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吉愛明、省影協理論與評論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張永祎、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教授王方、江蘇幸福藍海影視集團副總經理黃斌等人作了交流。

紀錄電影《演員》上映,江心洲憑啥登上“聯合攝制方”那欄?

《演員》開拍前,潘奕霖導演(左)在江心洲采集素材。(餘泳供圖)

觀影座談會由公益電影人、南京藝術學院天星音樂劇學院院長周建明主持。江心洲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周月江發言稱:“電影《演員》今天順利公映,是江心洲‘文化惠民’的一件大事。江心洲能夠參與該片的創作出品,是源于這裡洗腳上樓、富裕起來的島民,渴望精神文化的富有,對美好生活充滿期待。恰好這個時候,南京藝術學院周建明教授,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放電影的周師傅’,帶領“菲林印記”公益電影放映隊堅持每周上島放映露天電影,為洲島居民朋友的精神世界打開了一扇明亮的藝術之窗。那些人民電影藝術家表演的經典電影和英雄形象在江心洲的社群、小區、廣場、公園、學校、工地、敬老院等各個露天放映點薪火傳播。江心洲由此與電影結緣,自2017年以來持續放映主旋律露天電影,廣大洲島居民倍受紅色經典電影的熏陶和感染,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明素養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紀錄電影《演員》上映,江心洲憑啥登上“聯合攝制方”那欄?

周月江發言。

電影《演員》創作曆時5年,江蘇南京生态科技島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學虎,建邺區江心洲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雪濤等上司全力支援創作。全程參與的周月江見證了藝術家們創作的艱辛與執著。從赴京看粗剪片到首映式看成片,他當了六次觀衆。“我每看一遍都會心潮起伏,影片通過紀實的畫面、對白、故事,生動地展現了老一輩電影人忠誠于黨、德藝雙馨的崇高品格。江心洲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參與這部電影的創作出品,是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的生動實踐。”他感慨地說。

紀錄電影《演員》上映,江心洲憑啥登上“聯合攝制方”那欄?

楊娟發言。

與會的江心洲街道洲島綠園社群黨支部書記楊娟,是一直生活在島上的原著民。《演員》劇組來島拍攝,她參與了一些工作,看完影片,她頗為激動。她說:“江心洲過去是農村,是以種植葡萄、蔬菜為主的農業小島,以前的農民生活非常單調,文化藝術生活匮乏。後來江心洲全面開發,島民搬進了新居,農民變成了市民,生活環境發生巨變。這個時候,擺在街道黨工委面前的新課題是如何提升島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演員》的出現其實僅僅是江心洲‘文化惠民’的一個個案。江心洲舉辦的三屆電影節、文化藝術節以及文化教育訓練、文化展演等活動,積蓄了厚積薄發的文化能量。廣大島民參與其中,受益匪淺。通過《演員》這部電影,人們可以多角度地了解江心洲的變遷,看到江心洲充滿機遇的未來。”

江心洲新居民華誠4年前在島上安家,島上的變化如電影鏡頭一般閃回在他的腦海裡。他說:“江心洲這幾年一直在用大家喜聞樂見的露天電影形式,引領島民追求藝術的精神,無疑是做了一件特别有情懷的事情。經過幾年的培育,電影與島民的生活已經非常契合。從《演員》這部電影當中,我看到了老一輩藝術家‘戲比天大’的藝術追求和感人事迹;看到了江心洲基層黨組織的眼光和擔當。央視電影頻道是優質平台,江心洲與其合作推出這麼一部好作品,為提升江心洲的社會美譽度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紀錄電影《演員》上映,江心洲憑啥登上“聯合攝制方”那欄?

餘泳發言。

《演員》是寫給中國電影的一封“情書”

電影《演員》首席策劃、省影協理論與評論委員會副會長餘泳,受導演潘奕霖委托介紹了創作心得。他說,電影《演員》是創作者源于對老藝術家的愛戴,寫給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史的一封“情書”。《演員》作為中國首部探讨演員德藝的紀錄電影,對于演員這樣一個職業作出了精準的诠釋,演員是什麼?怎樣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演戲,做一名合格的演員?影片以此來激勵青年演員傳承前輩們的職業精神。

紀錄電影《演員》上映,江心洲憑啥登上“聯合攝制方”那欄?

吉愛明發言。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吉愛明說,看完《演員》這部紀錄片,有12個字感受——深為感動、深受教育、深受啟發。這個作品的教育性、思想性和現實性都很強。老一代電影人、電影藝術家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那種迷人的光彩和藝術思想,通過這個片子可以找到佐證,特别值得推崇。

紀錄電影《演員》上映,江心洲憑啥登上“聯合攝制方”那欄?

主持人周建明教授。

王方教授則認為,《演員》是一部能夠喚起回憶、極具藝術價值的作品。“當影片開始時,于藍老師那個90多歲的形象出現,我腦子裡蹦出來的第一個形象是她《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這些演員所呈現的那些電影中的形象,都是非常非常熟悉的,他們跟我們成長的人生都是交織在一起的,非常溫暖。老藝術家們當年也是青年演員,他們對于角色的那種認真的态度,對自己在創作中的一些細節,今天都是八九十歲的人了,仍然記憶猶新。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高尚的人格和藝術的情操,在今天都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江蘇幸福藍海影視集團副總經理黃斌對《演員》的市場推廣也提出了積極建議。他認為,《演員》的成功在于,每個角色都賦予了靈魂,這就是藝術的魅力。片方營運可以商議選擇某一家影院做長線放映,學生寒暑假也可以推薦這部影片。

演員周惠林。

演員看《演員》有更深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與會的演員肖明、周惠林等也作了發言,他們認為,作為演員看《演員》,别人可能一帶而過的東西,他們會有更深的感受。“做演員,他們從入行開始,前輩們就一直在強調靠什麼演戲?依據是什麼?《演員》中老一代影人的藝術實踐當中,歸根結底強調“生活”兩字。我們如何去體驗生活,意味着演員表演的養分你能擷取多少。”

紀錄電影《演員》上映,江心洲憑啥登上“聯合攝制方”那欄?

演員孫岚。

據悉,編劇趙曉飛,演員馬軍勤、孫岚、滕愛弦、馬小甯,主持人大鵬、張晨,省影協副秘書長曹雨亭,省影協新文藝群體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褚福民等,以及南京藝術學院等高校一批酷愛電影的學生40餘人參加了交流會。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攝影/範素麗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