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一星|吳應譜、樊貞子夫婦:犧牲在扶貧路上的“90後”夫妻

每日一星|吳應譜、樊貞子夫婦:犧牲在扶貧路上的“90後”夫妻

吳應譜、樊貞子夫婦生前合影

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1981名同志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号,來自江西省修水縣(以下簡稱修水縣)的“90後”吳應譜和樊貞子,是其中唯一一對犧牲的夫婦。

天地蒼茫,大山無聲,他們來過。

年輕的生命,留在這特殊的戰場

這兩天,吳應譜和樊貞子榮獲國家級表彰的消息,在他們生前“戰鬥”的鄉村傳開了。

“吳應譜,生前為修水縣複原鄉雅洋村駐村第一書記、修水縣政府辦公室幹部;樊貞子(女),生前為修水縣大椿鄉政府幹部、結對幫扶幹部”,看到“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名單,現年77歲的遊承自老人禁不住淚流滿面。“要是樊貞子還在就好了,看到今天這光景,她該有多高興!”遊承自說。

遊承自,修水縣大椿鄉船艙村村民,樊貞子生前最為關心的幫扶對象。老人妻子長期癱瘓在床、後來去世,兒子兒媳常年在外務工,3個孫子孫女正是上學的年齡,家庭十分貧困,幾間破舊的土坯房,住了大半輩子。

“第一次見面,她說,‘遊爺爺,以後我來幫扶您,希望您滿意!’後來,她一直管我叫爺爺,每次來都提着水果蔬菜,總問我穿得暖不暖和。想到我年邁不能負重,她幫着确定了養雞增收計劃,還幫着四處找銷路。”遊承自回憶說。

2018年12月16日,那天是個周日,28歲的吳應譜和23歲的樊貞子,在走訪遊承自返程途中因車輛落水而犧牲。當時兩人結婚僅40天,一起離去的還有樊貞子腹中不到2個月的胎兒。當救援隊打開變形的後備廂,裡面還裝着幫遊承自賣往縣城的3隻土雞。

“……不吃飼料,純土雞,35元/斤,一隻大概四五斤左右,深山土雞,味道鮮美,可送貨上門……”這是樊貞子生前發在“朋友圈”的最後一條資訊。

大山深處、白牆灰瓦,遊承自的屋前開闊平坦、室内幹淨整潔。“貞子,爺爺的土雞全部賣出去了,一年多前我住進了120平方米的新房。”遊承自聲音顫抖地說。

“要是沒有他們,我們家不知道還得在破房子裡住多久!”從電視上看到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修水縣雅洋村村民古和平追念起他的吳書記:“我原先住的房子又破又舊,一天夜裡突降暴雨,吳書記深夜12點跑到家裡檢視,生怕出事故,發現沒有安全隐患後又深夜離開,後來他幫着申請了危房改造資金,又幫着拆危房蓋新房。”

“千年夢想,圓夢今朝。歡呼的時刻,貞子和應譜沒有缺席。他們用生命照亮鄉村脫貧緻富的道路,他們永遠活在我們心裡。”修水縣大椿鄉黨委書記晏少兵說。

據介紹,吳應譜曾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修水縣雅洋村在2018年便實作了整村脫貧退出,樊貞子生前挂點幫扶的修水縣船艙村286名貧困群衆也于2020年全部脫貧。

每日一星|吳應譜、樊貞子夫婦:犧牲在扶貧路上的“90後”夫妻

吳應譜工作日志

在同一個縣談了一場“異地戀”

知道要去扶貧,吳應譜是修水縣人民政府第一個報名參加的。去的還是距離縣城最偏遠的深度貧困村修水縣複原鄉雅洋村。

“去扶貧之前,爸爸問他,怎麼要去這麼遠的地方啊?他對爸爸說,我不光是吳家的兒子,也是黨的幹部啊!您保重身體,明年還要幫我帶孩子呢!”吳應譜的二姐回憶說。

吳應譜把年邁的父母托付給姐姐姐夫照顧,自己則以村為家,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工作中。擔任修水縣雅洋村第一書記不到一年,他走遍全村14個自然村,寫滿8本工作日志,對263名貧困戶的情況摸得很透。村裡各項工程項目,他總是親力親為、全程參與。

同樣,樊貞子也是主動請纓,前往修水縣最遠、最深、最困難的深度貧困村大楊村去駐村。她在扶貧日記中寫道:“今天鄉裡接到了下鄉扶貧的任務,我主動報名了,我想去改變老鄉們的貧困面貌。”

每日一星|吳應譜、樊貞子夫婦:犧牲在扶貧路上的“90後”夫妻

樊貞子(右)在走訪貧困戶。

除了是修水縣大楊村的駐村幹部,樊貞子還在修水縣船艙村挂點4戶貧困戶,同時兼任鄉鎮婦聯專職副主席、組織幹事、統戰幹事,并擔任鄉鎮的報賬員和協稅員。

“樊貞子工作态度特别好,不管給她安排多重的工作任務,讓她駐多遠的村,幫扶多遠的貧困戶,她都堅決服從安排;工作特别能吃苦,不分白天晚上,周末都堅持上班,經常步行山路下村入戶,腳受傷了也帶傷工作,就連婚假也隻休了三天。”晏少兵回憶說。

打開吳應譜向樊貞子現場求婚的視訊,吳應譜情真意切地說:“你在大椿上班,我在複原駐村,确實是兩地相隔,但是從今往後,我會努力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你。”

然而,她在西北角,他在西南角。相隔126公裡山路,開車最少3個半小時,途中又多是山路,見面成為奢侈。同僚打趣說,他們在同一個縣,談了一場“異地戀”。

結婚不到兩個月,兩人靠電話和微信聯系。作為第一書記的吳應譜,時常指導樊貞子開展扶貧工作。吳應譜的二姐回憶,“出事那天中午在家裡吃的那頓飯,是他們兩口子結婚後第一次回家。飯桌上,弟弟還在教弟媳算貧困戶的收入。”

“他們的精神激勵我們不斷前進、接續奮鬥”

樊貞子家庭條件不錯,好友曾調侃她,為什麼放着“千金寶貝”不做,偏偏來鄉鎮當一個受累的公務員。她也曾想過一種“稍微輕松安逸,不用思考太多的生活”,但終究覺得自己應該“努力成長,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走訪了很多村民,其中一些是貧困戶,他們無一不跟我訴說着以前的日子有多苦,是黨和政府一直以來對他們不抛棄、不放棄,鼓勵他們重拾信心……我既然選擇了,就應該勇往直前,承擔起一名基層公職人員的使命——為人民服務。”這是樊貞子在入黨申請書中鄭重寫下的文字。這個富裕家庭走出的女孩兒,在看到貧困戶的生活境況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選擇。

“我一度勸你不要去搞扶貧,可你說不支援你的事業,我就不夠朋友。你說,我能拗得過你嗎?爸爸希望,我們來世還做父女,還做知心的好朋友……”女兒犧牲後,父親樊友炳深刻感受到女兒的責任,他拿出積蓄成立愛心基金,資助家境困難的孩子完成學業,他多想當着女兒的面再問她一次:“爸爸夠朋友吧?”

“應譜的事迹對我影響很大。他年紀輕輕跑到這麼偏遠艱苦的地方,家裡都照顧不到,還堅持深入基層,與群衆打成一片。他犧牲後我主動要求過來接替,從他的電腦裡可以發現,他之前的工作做得很紮實。我當時就想,一定要把手頭的工作做實,把應譜沒來得及完成的事業完成好。”修水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駐雅洋村第一書記查楊帆說。

“應譜、貞子夫婦是扶貧戰線上辛勤付出的代表,雅洋村、船艙村的變化也隻是全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個縮影。”大椿鄉船艙村黨支部書記徐漢表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應譜、貞子夫婦的精神,将激勵着我們不斷前進、接續奮鬥。”(吳晶 韓亞棟)

每日一星|吳應譜、樊貞子夫婦:犧牲在扶貧路上的“90後”夫妻

責任編輯:宋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