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騰訊官宣首檔導演競技綜藝《導演請指教》,這也是繼《演員請就位》後節目組又把焦點放在了一個影片的核心人物導演身上,其實要是照着這樣的套路來,那麼後面是不是還有編劇、攝影……好像可以引發出好多idear。
這一次,《導演請指教》邀請了16位導演同台競技,同時請到4位制片人與優秀導演和實力演員共同創作,郝蕾就是四位制片人之一。

這也是郝蕾繼《我就是演員》擔任表演指導後再次參與此類節目,不過說來也奇怪,郝蕾雖然演技不俗,卻沒有拿過太多獎。
想當初,在《我就是演員》節目中,郝蕾對于表演的深刻了解和對演員這個身份的清醒認識就被頻頻刷上熱搜。
不僅如此,在剛剛熱映的青春片《盛夏未來》中,郝蕾飾演陳辰的母親,把一個離婚但依舊渴望愛情,跟女兒一起成長的中年女性角色演繹得多面豐滿,再次證明了自己的演技。
郝蕾似乎天生就是個演員,她說自己小的時候就經常到處給同學簽名,說自己以後一定會成為有名的演員,到時候她的簽名肯定特值錢,那時候所有人都當那是小孩子的無心玩笑,但郝蕾卻是認真的。
她從5歲開始就喜歡站在舞台上,15歲的時候考進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劇團,演了人生的第一部作品《青蘋果紅蘋果》。
1996年,郝蕾如願以償地考進了上海戲劇學院,大二的時候她就主演了被譽為青春校園劇鼻祖的《十七歲不哭》,飾演女主楊宇淩。
當時,這個角色給很多觀衆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高昂着頭告訴别人,“我叫楊宇淩,盛氣淩人的淩。”
這也許就是郝蕾的本色出演,20歲不到的年紀,有無窮的傲氣和鬥志,可以淩駕于一切。
拍完這部戲郝蕾就沒再離開校園,而是安安心心地完成了大學學業,等她走出校門時當初“楊宇淩”的熱度幾乎已經散盡,但這并不影響她的職業生涯,大學期間憑借優異的專業課成績,郝蕾已經被很多導演關注到,畢業第二年她就出演了《少年黃飛鴻》中的十三姨。
正值青春年華的郝蕾,嫩得能掐出水來,配上一身洋裝,笑起來龇着一顆小虎牙,該劇一經播出郝蕾就給觀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郝蕾的這個角色在多年以後依舊被網友評為熒屏女神之一。
此後又有很多同類的美人角色找到郝蕾,而郝蕾在衆多劇本之中選了最難最壞的角色,那就是《少年天子》中的靜妃。
不得不承認,那時候的郝蕾是真的好看,一身大紅的喜服穿在身上,出場就足夠驚豔。
從初入宮時的千嬌百媚對皇上的愛慕崇敬,對後宮任性跋扈,到最後深陷愛而不得的癡纏,被嫉妒折磨得瘋魔,最終變成一朵枯萎的殘花敗柳。
這個女人夠壞夠狠,但也夠讓人心疼,能讓觀衆了解一個反派的内心世界,歸功于演員純熟的表演。
《少年天子》讓郝蕾一炮而紅,可是她卻突然離開了觀衆的視線,為了磨煉演技,找尋自己真正喜歡的表演方式,郝蕾脫離開量産的影視劇,加入到孟京輝導演的話劇《戀愛中的犀牛》,飾演女主明明,這是一部實驗戲劇的經典之作,而孟京輝第一次見到郝蕾就覺得她适合這個角色。
這一年郝蕾演的明明震驚了孟京輝,他評價郝蕾的表演“有棱角又很圓潤,很奇怪”,而這樣的郝蕾也驚動了另一個大導演那就是鬼才婁烨。
于是同一年,郝蕾主演婁烨的《頤和園》,雖然這依舊是一部禁片,但這部影片至今仍被很多影迷奉為婁烨的封神之作。
影片裡婁烨使用了郝蕾在《戀愛中的犀牛》中演唱的歌曲《氧氣》,幹淨透亮的聲線,不用任何修音,直接能唱到人心裡,是以也有人說郝蕾是最會唱歌的演員之一。
最終,《頤和園》入圍戛納,郝蕾也是以接觸到了港台的導演和演員,之後便參演了《地下鐵》等熱播電視劇。
2009年郝蕾成立個人工作室,之後主演電影《第四張畫》郝蕾飾演被生活追趕壓迫的母親,憑借這一角色郝蕾拿下了第47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這也是她迄今為止拿到的為數不多的獎項中最高的一個。
2012年郝蕾跟婁烨二度合作,主演懸疑電影《浮城謎事》,這部影片讓她被金馬獎、亞洲電影大獎等五項大獎提名,距離影後隻有一步之遙;電視劇《情滿四合院》被白玉蘭獎提名最佳女主角,郝蕾一次次與大獎擦肩而過。
金馬女配是她迄今為止拿到的最有分量的獎項,可是她卻缺席了那場頒獎典禮,因為那天她有一場《戀愛中的犀牛》演出。
孟京輝說可以為她改期,但是她說不能讓那麼多觀衆遷就她一個人,後來還是孟京輝在生日那天為她補了一場紅毯,這也許就是她拿獎不多但底氣十足的原因,因為對表演的追求和對演員這個職業的敬畏。
郝蕾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采訪中說過,“希望我的名字出現在表演教科書裡,我的精神是會被遺留下來。”
當時這句話被很多媒體曲解,說她不自量力,但是大多數人關注的點是教科書而不是精神,這就是輿論引導的力量。
在《我就是演員》節目中,郝蕾憑借犀利的點評頻頻被送上熱搜,比如讓愛豆還是别費勁回去搞唱跳吧,讓歌手不要随便跨界回去好好唱歌。
這些話聽起來有些刺耳,但卻都是郝蕾的大實話,很久以前她就曾批判過媒體常用的“演技炸裂”,這個詞在她眼裡隻是大學二年級的水準,因為那時候老師會教這種炸裂式的完全放開的演技,到了大三大四才會教如何收放自如恰到好處,是以在郝蕾眼中“炸裂”是最不成熟的表演。
而面對當下的年輕演員,節目上的郝蕾雖然句句都是一針見血,但是她卻能清楚地看到他們的局限,被市場驅動,被公司禁锢,他們連認識自己都沒有辦法做到,如何去認識角色呢。
她了解這些偶像的無奈,再給出自己最中肯的意見,而非為了節目效果而強裝委婉。
其實,年輕時候的郝蕾要比這鋒芒畢露得多,她曾對李靜說,除了表演其他的都不是自己的工作,包括坐在這裡接受采訪,除此之外,她還是為數不多能讓易立競為難的被采訪者。
是以,要問她到底哪裡來的底氣,那一定是敬業的态度和紮實的演技。
郝蕾對自己的演技是有充分自信的,她曾說自己演過很多爛片,原因很簡單為了賺錢,但是她的原則是片子可以很爛,但是不能爛在自己這兒。
拍《少年天子》的時候,導演說她在弄死一個妃子的時候沒有表現出恐懼,當時還不太紅的郝蕾就在片場怼了導演,靜妃那時候已經是個壞人了,殺了情敵怎麼會恐懼,恐懼是最普通的表演。
此外,郝蕾的身上還有種無懼無畏的力量,年輕的時候無懼名氣,為了提升演技選擇話劇和文藝片。
随着歲月的流逝她從不擔心年華的老去,而是坦然接受了現實,從不裝嫩去演少女,她可以演出各種各樣的妻子、母親,《親愛的》裡她是丢了孩子崩潰的母親,《盛夏未來》裡她可以是表裡不一的母親。
她也從不向其他女演員一樣擔心身材,節目中她曾說,“我這麼胖還能自信地坐在這兒,是因為我的演技是誰也偷不走的。”
是以,論演技她真的沒話說。賈樟柯評價她的表演可以擊中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能讓你在電影院裡放聲大哭,之後在燈光亮起之前擦幹眼淚繼續面對生活;婁烨說她沒有台詞的時候更耀眼。
除了演技出衆,郝蕾還相當敬業,為了《戀愛中的犀牛》她犧牲掉了爆紅的機會,為了《頤和園》她犧牲了刻骨銘心的愛情,但是每當有人問她後悔嗎?郝蕾的回答永遠都是,不!
為表演而生的郝蕾就是憑借這樣的底氣才讓業界都稱她為“滄海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