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随筆||匆匆那年,已是二十年前

随筆||匆匆那年,已是二十年前

校園一角 -- 蘑菇亭 (圖檔來源:網絡)

時光清淺,歲月嫣然,四月的溫暖,總是那麼容易撩撥懷想。窗外的新綠舒展着嬌嫩,連脈絡都長得小心翼翼,清新而透亮,仿佛它剛要看清這個世界;縷縷陽光下的灰塵顯得肆無忌憚,把厚厚的老葉子蒙上了一層灰,昨夜一場似有似無的毛毛細雨,讓這些本就失去了光彩的“粗線條”更顯出了千瘡百孔的滄桑。渾厚的葉片,高高地長在枝上,守着初萌的細葉,護着含苞待放的花蕾,等待着一場大雨的洗滌,享受着悠悠年輪賜予的清歡。

随筆||匆匆那年,已是二十年前

校園的後花園 -- 萬卷園 (圖檔來源:網絡)

光陰潇潇灑灑,不對任何事物留情,讓每個生命個體都有自己成長的歸途與方向。我們像極了站在枝頭的“粗線條”,既渴望向陽而生的張力,卻又害怕歲月流逝的滄桑,曲折的人生讓我們成長得慌慌張張,時常被蒙上了一層灰,不經意間在慢慢變了模樣。可這又如何?生命裡的平仄又如何?我們也曾是嬌嫩透亮的新綠,也曾有過最華麗的篇章,也曾揮灑汗水,無怨無悔!回眸往事如水,散場的青春舞曲依舊會被傳唱,匆匆那年,已是二十年前,那些曾屬于我們的青春印記,它依舊那麼熟悉而親切。

那些被時代淘汰的CD光牒,刻錄着我們曾經的青春夢,昔日的老照片成了永恒的紀念。昨日重制讓我們瞬間看哭,模糊的影像卻模糊不了内心,我們依舊深深地愛着,那門,那牆,那窗,那黑闆,那課桌,就連那長在操場台階下的小草都清晰地浮現如初,仿佛我們又回到了從前,回到了那個白裙飄飄的年代……

随筆||匆匆那年,已是二十年前

福建工程學院倉山校區 -- 學校大門 (圖檔來源:網絡)

那些年,熟悉的校園風景線

母校的校園風光與别的學校不盡相同,當年跨入校門的第一天我便驚呆了,“建築人”設計的學校就是不一樣,跟迷宮似的。雖然沒有其他學校的教學樓那麼氣派巍峨,但這是建築人自己的特色,一花一木,一樓一舍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母校的建築是建在半山腰的,邊坡設計和錯層設計是主要特色,我們在高高的教學樓上就可以俯瞰福州的山水全景,校園的綠植層層疊疊的,從校門口的斜坡上來,喬木、灌木、爬藤植物都形成了各自的風景線。一組組的老照片,勾起了我的思念,一股熱流充滿眼眶。這個地方,我不再屬于她,但我曾經來過,并留下美好的回憶,這已足夠!

随筆||匆匆那年,已是二十年前

學校禮堂 (圖檔來源:網絡)

親愛的校友,你是否記得,咱們那個極富光影效果的幾何形大門?

你是否記得,946公交站亭?校門口左側上坡那開滿紫藤花的浪漫地方!

你是否記得,長滿爬山虎的禮堂?那是讓我們青春飛揚,放聲高歌和表彰紀念的地方!

你是否記得,充滿曆史韻味的紅磚樓?那是我們第一次寫生的地方!

你是否記得,清幽靜谧的“萬卷園”?那是适合晨讀和情侶約會的地方!

你是否記得,讓我們肆意揮灑汗水的籃球場?軍訓和開運動會的田徑場?

你是否記得,我們第一次架起測量儀,測量學校每一道斜坡高差的情景嗎?

你是否記得,城建樓的中庭設計是“福建建專”的字母開頭簡寫嗎?

你是否記得,建工樓?建經樓?成教樓?還有我們經常通宵畫圖的簡易教室?

你是否記得,伴我們生活起居的宿舍?和被我們親切喚作“伊伯”和“伊姆”的生管叔叔和阿姨嗎?

你是否記得……

随筆||匆匆那年,已是二十年前

城建樓教室 (圖檔來源:網絡)

那些年,我們流行的校園生活

那些年,我們拿着塑膠磁性飯卡,打了五元錢就能吃得很飽的四菜一湯,懷念食堂的回鍋肉,懷念校門口小賣部的煮泡面,懷念可以多加點酸菜的沙縣小吃,懷念讓我們每周必逛的學生街……烤鱿魚串、福州魚丸肉燕、山東雜糧煎餅、福鼎肉片、沙茶面、水果沙拉……,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吃不到的!

那些年,軍訓會操、歌詠比賽、模型比賽、校運動會,校周年慶等大型的賽事彙演,讓我們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

那些年,廣播站、報社、文學社、籃球社、樂隊等各種校園社團活動讓我們感覺新奇,各類社長、主編、隊長都會面試挑選自己的“幹事”,大家可謂是竭盡所能,将自己的才華發揮得淋漓盡緻,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找回了喪失多年的自信!

那些年,熟悉的鄉音總會在“稻香莊”的四周響起,一屆又一屆的迎新“老鄉會”,讓剛入學的新生倍感溫暖和親切。

那些年,也是記憶特别深刻的幾年。男足出線,我們聚集在食堂通宵看球賽,進球時刻,喊聲四起,個個激動相擁。2002-2003年,非典在廣東爆發,作為有外出見習的我們配合校部做了自我隔離的措施,事隔十幾年仍然記憶猶新。

那些年,老師帶領我們遊曆蘇州、杭州、上海等多個地方,參觀沿線的古建築和園林植物,我們一路飽覽風景,一路寫生

那些年,……

随筆||匆匆那年,已是二十年前

學校食堂 (圖檔來源:網絡)

那些年,一起走過的純真之旅,讓我們瘋狂,感動,依依不舍

那些年,全宿舍偷偷追劇,花一個晚上的通宵,隻為看一個完美的大結局;

那些年,我們上着一小時三塊錢的網,在流行的對白裡聊天,等待着,螢幕的那一頭,那隻灰色企鵝的忽然跳動;

那些年,我們勤工儉學,宿舍聯誼聚餐,一堆人群中總會摻雜着一對又一對;

那些年,我們在校園的舞池裡邂逅,演繹着童話裡的公主和王子相遇的浪漫傳奇;

那些年,我們相邀去遊山玩水,一起賞月看溪,一起看流星雨;

那些年,聽着刀郎嘶吼的旋律,我們看到了福州“2002年的第一場雪”;

那些年,陪伴我們出入校園的是帆布鞋,休閑T裇和喇叭牛仔褲;

那些年,周末的晚上,我們會在一起悠閑地打牌,排隊煲電話粥;

那些年,生活的儀式感特别重要,我們會集體慶祝每一個節日,在宿舍裡偷偷吃火鍋;

随筆||匆匆那年,已是二十年前

福州倉山區舊學生街 (圖檔來源:網絡)

那些年的美好已彙成一首永遠被傳唱的歌,這首歌的歌名叫《青春無悔》!匆匆那年,已是二十年前!匆匆那年的事,依舊讓我們鼻子發酸,眼眶發紅,回想我們一起走過的日子,有激情,有感動,有千頭萬緒交錯在一起。四月的暖風又将吹醒五月的花海,我的母校,盡管我不再屬于你,你也不是當年的你,可回憶如此珍貴,想念如此熾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