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古道爾(Jane Goodall)已經老了,她的角色和身份也發生了變化。

珍·古道爾|在2018年維基百科,穆罕默德·馬赫迪·卡裡姆
/ 自己的作品
過去,她獨自走過原始森林,是黑猩猩研究專家和動物行為學家。
不變,是一顆珍惜生命、熱愛大自然的心。
11歲時,古道爾讀了一本書《泰山》,一個生活在叢林中的男人,迷上了黑猩猩,夢想着能夠和森林裡的黑猩猩一起度過未來,了解它們的生活和行為,寫關于它們的書。但當她把夢告訴别人時,大家都取笑她,認為這不切實際,也不是女孩子應該做的;
在古道爾的親戚朋友中,隻有她的母親一直鼓勵和支援她追求自己的夢想。媽媽說,如果你有自己的夢想,就應該從現在開始努力實現它,永遠不要放棄。她從母親那裡了解到,她剛剛能夠有意識地移動,她喜歡爬到可以飛或移動的物體旁邊。一歲半的時候,她從花園裡拿起一把鎬頭,把它帶到床上和她一起睡覺。年紀稍大一點,有一次為了說服鲸魚阿姨是哺乳動物而不是魚,居然和長輩吵架,阿姨就是不相信,最後她居然哭了。
傾聽内心的召喚,抓住機遇,終于讓沒有大學學位、更不專業訓練、研究動物的夢想成真。幾十年來,她在非洲叢林中"紮根",對黑猩猩的觀察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發現了黑猩猩群落中個體的各種互相作用和生态習性,扭轉了許多關于黑猩猩的誤解,也發現黑猩猩與人類有許多相似的行為和智力,能夠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進而颠覆了科學界對動物和人類差異的最初定義,成為動物學的經典典範。
叢林中的黑猩猩|皮克薩拜
自1970年代以來,在目睹人類不斷破壞黑猩猩栖息地後,古道爾一直感到困惑,憤怒,絕望,并問道:"為什麼人類如此具有破壞性?"為什麼這麼自私和貪婪?為什麼有時候會這麼邪惡?每當我想到這一點,我就覺得地球上的生命毫無意義。如果這沒有任何意義,難道不是像紐約一個憤世嫉俗的光頭黨所說的那樣,人類隻是一個"進化的東西"嗎?"
通過經驗和反思,古道爾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和愛自己的生活,也應該尊重和愛我們周圍的人,互相尊重和愛。我們應該共同努力,重建立立我們與自然和我們周圍的精神力量的聯系。這樣,我們就可以帶着勝利和喜悅進入人類進化的最後階段。
這就是變革理念帶來的境界提升!
在困惑和憤怒中,古道爾再次看到了希望,基于四個原因:人類的大腦;自然的複原力;世界各地年輕人擁有或能夠喚起的能量和熱情;以及一個無敵人類的精神。
重要的是行動!
古道爾決定将重點轉移到野生動物保護教育上。很快,在她的上司下,簡·古德羅爾及其根芽團體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組織年輕人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和教育。如今,古道爾本人每年花近300天環遊世界,号召人們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地球環境,積極推動野生動植物事業和世界各地的環境保護事業。"很多人問我,'你想通過這項活動拯救地球嗎?不,我不這麼認為。我們沒有能力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嘗試改變一個人或一個地方,我認為這就足夠了。"
在"拯救瀕危動植物的希望故事"中,古道爾記錄了他多年來親自參與瀕危動植物保護和救援以及他的所見所聞。在這本書的扉頁上,她寫了一個發自肺腑的忏悔:
這本書是為了紀念瑪莎,她是最後一隻懷頓小姐紅疣豬,也是世界上最後一條白鳍魚。他們孤獨而無助的結局激勵我們更加努力地工作,以防止其他面臨同樣命運的珍稀動物重蹈覆轍。"
在目錄的背後,有一句長長的"謝謝",特别是對講她故事的科學家。
其實,經驗豐富、吃苦耐勞的古道爾,有很多故事,同樣善于講。她經常提到一件事:
一天早上,她打車去倫敦希思羅機場,準備去美國講課。司機知道她正在研究黑猩猩,他批評了那些在動物身上"浪費"了大量資金的人,包括他為動物保護組織工作的妹妹。他說,這麼多人受苦,這麼多孩子受到照顧和保護,這是"惡心的"。
古道爾聽了,意識到司機是那種不了解的人,很生氣,但需要意識到這一點,"顯然,這輛計程車應該坐在我裡面。是以,古道爾開始講述黑猩猩的故事,告訴他黑猩猩可以學習手語,有些黑猩猩喜歡畫畫,它們如何感受情緒,互相關心,甚至互相拯救,以及狗和其他動物如何拯救主人的生命。"
我說我們對圈養的動物負有責任,因為我們剝奪了它們保護自己的能力。已經有很多人關心人類的問題,是以有些人出來關心動物是無可非議的。"
然而,古道爾的話似乎在向牛彈鋼琴,司機仍然固執地認為關心動物是浪費時間。當他下車時,古道爾給了他兩英鎊給自己小費,給他留下了一點小費,剩下的錢都給了他的妹妹保護動物,盡管古道爾不認為他會這樣做。
令古道爾驚訝的是,當她從講座回來時,她看到計程車司機姐姐的一封信,上面寫着:"我哥哥把你的捐款給了我。你真是太善良了。最奇怪的是,我哥哥變了。你到底是怎麼啟迪他的?他突然對我特别好,問了我很多關于動物的問題。他對我的工作非常感興趣。他判處了這兩個人。你為他做了什麼?"
這就是古道爾長達一小時的疲勞故事所得到的回報。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了解這個"道"。霍普還提到,當鹽溪虎甲蟲被列入美國聯邦瀕危物種名錄,美國聯邦政府撥出資金拯救這些特殊昆蟲及其栖息地時,許多人感到驚訝,震驚和困惑。有些人甚至說:"當數百萬人仍然流離失所和挨餓時,我們應該羞于用五十萬美元拯救一隻甲蟲!""
Jane Goodall和Lou Perrotti(攝于2009年)為Hope |維基共享資源,大衛·尚克伯恩 / CC BY-SA(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對于這個"不值得"的問題,古道爾的"粉絲"、"希望"大師翻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黃玉明并不是第一次問,他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重要的是要明白,動物和我們人類一起生活在地球上,他們有權得到這種待遇。生态系統中的每一個物種都非常重要,無論是我們人類,珍貴的大熊貓,還是不起眼的蟲子。一個物種的滅絕會産生嚴重的後續影響。"
應該說,人們所做的不僅僅是為了拯救他們。
美國著名天文學家、科普作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認為,了解世界是一種樂趣,不幸的是,人們沒有被鼓勵積極思考。
本書探索了古典科學作品的興趣,展現了科學閱讀的美感,對書評書集有着廣闊的科學視野,題材涉及近百部不同領域的傑作。在橫截面上,既有時空背景科學的恢複,也有精神情感激情的出現。了解和欣賞科學,愛上科學閱讀,将從這裡開始。
作者:于傳紅,中國科學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原《科學時報》主編
編輯:鞠強
版面:雷瑩
圖檔來源:維基媒體 commons.com
本文版權屬于"我是科學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Kop China"公衆滿意度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