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順德一家企業,中午用餐時,主人問,想吃什麼?
吃什麼?我在外用餐原則是吃本地特色的食材和菜品,但是,整個珠三角的餐飲嚴重同質化,說不上誰和誰有什麼不同。
主人思來想去,忽然問:你吃過蒸魚嘴嗎?
魚嘴?魚嘴也能獨立成菜嗎?什麼魚的嘴能獨立成菜呢?我迅速想象,一條魚的嘴能蒸熟了吃,那這魚一定不小,魚嘴肉一定很肥厚。
是什麼特别的魚嗎?我問。
主人說,哪有什麼特别的魚,就是草魚。
草魚嘴?那草魚的嘴有肉嗎?整個魚頭除了甲骨,似乎就沒别的什麼東西,這也能成為名菜?
我想起在我的家鄉吃魚習慣,魚頭是不受人待見的。
我的幼年生活在物質短缺的時代,市場供應的水産、海貨很有限,偶爾會有鯉魚、帶魚、胖頭魚,也都是死的。種類少,吃法也簡單。印象中,最多的做法,就是——熬,熬鯉魚,熬帶魚,熬小黃魚,家鄉有道名菜就叫貼饽饽熬小魚。
熬,大概等同于其他地方的紅燒。
最常熬的是鯉魚,家鄉叫拐子,做法很重口,白糖炒色,重鹽,重油,出鍋都是深紅色。
按這種做法做出的魚,魚頭隻剩空殼,除了嘬嘬含在裡面的魚湯,找不出别的内容。一般的食用方法是魚身子給小孩,魚頭給大人。因為魚身的内容最豐富,魚頭基本就是雞肋。
魚頭都雞肋了,那麼,蒸魚嘴呢?
主人說,你要是沒吃過,那保證你今天能吃了記一輩子。
他這一說,我自然就内心充滿期待。等候須臾,魚嘴上桌,服務生端盤上來,我數了數,一個大盤子裡,12個長長的魚嘴呈放射狀擺放,上面撒着蔥花香菜。
我漫不經心地夾起一隻,放進嘴裡,可以說,到現在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當時的感受,我的舌尖觸碰到一種爽滑,柔軟,香膩的物質,一股莫名的香氣,直沖口鼻,那種感覺,我至今無法找到任何東西和它相類比,當時隻覺味蕾驟然興奮,渾身通體舒暢。
這是草魚頭?這是草魚嘴嗎?
沒錯,這就是草魚。
這香滑,柔軟的東西是什麼?
那是魚雲。
魚雲,我第一次聽說。于是,深入地細究下去,魚雲是啥?
有人說魚雲是魚頭内的腦髓,其實不盡然。魚雲是魚頭之中,魚鰓兩邊,呈白色半透明膠狀的兩小塊魚肉,又稱魚核桃肉,即魚頭咽腭部的肉,肥腴無骨,軟嫩鮮美。
魚雲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蒸魚嘴的美味就來自于它,那是美食家們的味蕾之好。
廚師介紹說,就因為魚雲,在粵菜裡,魚頭具有非同一般的位置,魚頭煲,魚頭湯,都是粵菜上品,魚頭本身就是獨立菜式。
在很多菜市場,魚頭是單賣的,而且,貴過全魚。比如鳙魚(就是胖頭魚)。
在我的家鄉,河魚拔頭籌的是拐子(鯉魚),海魚頭牌是鳎螞(比目魚),胖頭魚是不受人待見的。而在廣東的魚市,情形相反,鳙魚因其大頭而貴,原因就在于它豐碩的魚雲。
關于鳙魚頭,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評論:“鳙魚之美在頭。”
美食評論家沈宏非說:“魚頭的好吃,完全在于一個‘滑’字,豐富 的膠質之外,還帶有一定的骨感。至于骨感存在的目的,也是為了反襯這個‘滑’字。”
具體到蒸魚嘴,主人說,可以做蒸魚嘴的魚很多,草魚,鯉魚,鲢魚,鳙魚,都可以。
這都是很普通的魚種,看來美味和魚無關。那和什麼有關?為什麼紅燒的,魚頭就是雞肋,而蒸魚嘴就如此美味?廚師說,和烹饪方法有關。
紅燒會将魚皮和裡面的魚雲都熬幹,魚肉雖然可以入味,但僵死,魚皮變為幹皮,隻能唆啰,食之無味,形同雞肋,這也是我兒時,魚頭留給大人嘬的原因。
廚師說,保留魚雲美味的方法隻有兩個——蒸和煮。
做魚嘴,清蒸是王道,是保持魚原有鮮美味道的手段。紅燒,吃的是醬油和鹽乃至花椒大料的香氣,而清蒸保留了魚肉的松軟,清香的口感。
廚師強調,需要注意的是,清蒸也容易把魚蒸“老”,過火會将魚蒸“爆皮”。他介紹一種獨門秘方,把魚弄幹淨後,上碟入鍋前,在魚身上放上四、五隻鮮蝦,蒸的時候,鮮蝦因受熱而滴出來的蝦汁不斷滋潤着魚身,這樣一來魚皮就不會“爆”,二則蝦的鮮味可以滲進魚身,三則,這種煮法,就算小小過火,魚亦不易蒸“老”。上台前把蝦拿掉,一款絕頂鮮美的河鮮就可慢慢享用了。
不過,可以想象,這道菜由蝦做幕後英雄的菜式,價格幾何?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關于清蒸與紅燒的評論。他的話,讓我記起我第一次吃清蒸魚的體驗。
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我不知道魚可以清蒸。那年,一個同僚請我去他家,他們夫妻都是比較延慶人,她妻子用家鄉水庫的魚,做了一道清蒸魚。
她處理魚的方法在我看來很新鮮,去鱗,剖腹,清内髒,花刀,用料酒、鹽煨上一會兒,然後上鍋蒸。出鍋前,撒上蔥花,香菜,淋上醬油和香油。
我吃第一口就暈菜了,實在地說,我發現,活魚清蒸,那鮮美的味道比之紅燒、煎炸,簡直好到太平洋裡去了。
八十年代,松鼠桂魚風靡過一陣子。記憶裡最深刻的是東單十字路口東,路南,有家叫作蘿川飯店的餐館,是川菜館,但擅長做松鼠魚。蘸面糊油炸,擺成一個立體造型,澆上一層湯汁,甜絲絲的,很是時興一陣子。但自從吃了同僚妻子做的清蒸魚,我吃魚,清蒸就是首選了。
蒸魚嘴讓我發現了魚雲的美妙。
至于魚嘴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先将草魚嘴洗淨,斬塊待用,把魚嘴放在盤中,淋上豉汁,加鹽、雞精、胡椒粉、花雕酒調味,上籠蒸8分鐘取出,澆上熱油,紅油即可。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豉汁的調制十分重要,否則會直接影響口感。這可能是考驗廚師水準的關鍵點。
此後,我還吃過魚唇,做法與魚嘴大同小異,驚人的是食材的選擇部位更小,局限到了唇,滿滿一盤的魚唇,一口一個,真能把你吃到隻知魚之美味而六親不認的地步。
魚嘴的做法很多,清蒸,豉汁,剁椒,豆腐,蒜蓉,味蕾要吃向世界,菜式要與時俱進,有創意的廚師,會有各種很自我的想象。
蒸魚嘴,北京的黎昌海鮮也有做,但是,不知道是心理問題還是事實如此,我總覺得順德那家酒樓的蒸魚嘴,無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