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春女兒笑語喧,綠楊影裡蕩秋千。身輕裙薄淩空舞,疑是嫦娥下九天。蕩秋千有着悠久的曆史,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荊楚歲時記》記載:“春時懸長繩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蕩秋千已經是很普遍的遊戲,并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内容,至今是孩子們都喜歡的遊戲,尤其是天真爛漫的少女更是喜愛有加。
偶見
唐-韓偓
秋千打困解羅裙,指點醍醐索一尊。
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
漁家傲
宋-歐陽修
紅粉牆頭花幾樹。落花片片和驚絮。
牆外有樓花有主。
尋花去。隔牆遙見秋千侶。
綠索紅旗雙彩柱。行人隻得偷回顧。
腸斷樓南金鎖戶。
天欲暮。流莺飛到秋千處。
采桑子-秋千散後朦胧月
宋-晏幾道
秋千散後朦胧月,滿院人閑。
幾處雕闌,一夜風吹杏粉殘。
昭陽殿裡春衣就,金縷初幹。
莫信朝寒,明日花前試舞看。
點绛唇-蹴秋千
宋-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如夢令
宋-吳文英
秋千争鬧粉牆。閑看燕紫莺黃。
啼到綠陰處,喚回浪子閑忙。
春光。春光。正是拾翠尋芳。
豆葉黃
宋-陳克
秋千人散小庭空。麝冷燈昏愁殺侬。
獨有閑階兩袖風。
月胧胧。一樹梨花細雨中
秋千
宋-張炜
彩索高懸錦柱頭,女郎花下競風流。
垂楊影裡曾窺見,飛起嬌紅一點愁。
生查子-秋千
明-宋琬
仙仙蝴蝶衣,窄窄檀香闆。
纖體欲飛飏,隻恨春風軟。
春蔥玉指柔,香汗羅襦滿。
侍女笑相扶,倩把雲鬟挽。
秋千詞
明-黎遂球
院角秋千是妾家,每于搖處挽紅紗。
侍兒慣逐香風底,拾得钗钿并落花。
點绛唇-秋千
清-張友書
舞袖淩空,彩絲搖曳垂楊徑。
樹梢花頂。時見弓鞋影。
似燕乘風,欲住渾難定。
憑牽引。纏綿無盡。弱絮遊絲并。
春光好-秋千
清-王士祿
紅索軟,錦旗平。蝶裙輕。
一倍春光照眼明。殢初莺。
人是如雲如月,天看非雨非晴。
仿佛似聞花影裡,墜钗聲。
浣溪沙-秋千
清-唐蘊貞
一簇嬌紅一縷煙。東風裝點杏花天。
垂陽影裡架秋千。
素绮衫飄蟬翼薄,紅羅鞋繡鳳頭尖。
踏青偏有許多閑。
訴衷情-秋千
清-曾廉
小亭才聽罷琴弦。又寫浣花箋。
揭簾有人來否,一徑但寒煙。
花撲雪,柳飛綿。晚春天。
何來笑語,袅袅丹霄,人上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