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代表着宇宙中雄渾磅礴的力量,也是維護安甯與風調雨順的祥瑞。
龍江,地處中國嶺南,魚米之鄉的順德,跻身2018年中國百強鄉鎮的第34位!
進入新時代,龍江正舞動創新龍頭,帶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同時大力豐富弘揚獨特的兩龍文化。龍江,正以龍的精神,龍的雄姿,昂首闊步,奮發前行。
<h1 class="ql-align-center">小鎮不小,龍江經濟的幾次騰飛</h1>

順德龍江區位
小鎮不小,藏有真龍!
龍江地屬珠江水系沖積平原,因江水曲折迂回、勢若遊龍而得名。錦屏、龍峰二山将全鎮分為龍江、龍山和裡海3個自然區域,人稱“二龍拱珠”。鎮内土地肥沃,河網密布,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嶺南水鄉之一。
或許正因為這樣的天然地理布局,靈秀的風水之氣,讓這塊面積73.8平方公裡的秀麗寶地迸發出驚人的力量。
曆史上,龍江是龍頭,因為開風氣之先!龍江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和中國現代家具叢集發展較早的地區之一,順德第一家機器缫絲廠就在龍江建立。
春風春雨,龍江再次屹立潮頭!改革開放以來,龍江制造業迅速發展,形成了以家具、家電、塑膠建材、食品飲料、紡織服裝五大支柱的工業體系。
如今龍江有中國馳名商标2件,廣東省政府品質獎1家,廣東省名牌産品23個,廣東省著名商标14個。
産業方面,塑膠建材産業為最大産業,這裡是中國塑膠建材産業之都,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管道生産企業也是上市公司。在這裡,每20秒就有1000米的塑膠管道鋪設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土地上。在中國的鎮域經濟中,有這樣一家企業,可謂鳳毛菱角,非常了不起。
家具産業是特色産業,這裡有亞洲最大的家具材料市場、全世界最完整的家具産業鍊。有3000多家家具企業,20000多家家具材料商,專業材料市場11個,是全國最大的家具原材料集散中心。
2018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産值855.3億元,同比增長9.2%;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90.1億元,同比增長51.43%;稅收入庫27.2億元,同比增長11.89%。位列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34位。
<h1>創新驅動,龍江高品質發展</h1>
龍入大海,飛龍在天!
近年來,龍江主動、靈活舞動身軀,注入創新活水,在創新方面奮勇争先,驅動新一輪發展。
破舊立新,活用土地。龍江把村級工業園改造作為“頭号工程”,并成為“順德區村級工業園改造創新試點”,至2018年全鎮累計推動村級工業園區改造超1250畝,增加産業載體150多萬平方米,打造了一批階段性示範項目,其中仙塘工業區(一期)是全區首個以“集轉國+挂賬收儲公開出讓”方式改造項目,也是全區容缺審批示範項目,目前該地塊正在建設萬洋衆創城。
龍江家具聞名全球
再如陳湧工業區将主要發展智能家居、電子資訊、輕型機械裝備制造産業,計劃采取“騰龍換鳥”的方式積極引進環保、高附加值等新型産業,加快改造提升龍江傳統家具産業。
融入大灣區,新龍江要再成旺地。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讓珠海中山獲得了融入大灣區的巨大機遇,而順德也在積極打通或對接大灣區的軌道、高速路橋等工程,龍江自然也不例外。廣佛江珠城軌、肇順南城軌将在龍江設站。佛山地鐵5号線将南延至龍江,打開龍江的交通格局,也将重塑龍江鎮開放的格局。根據相關規劃建設,龍江中心區将成産業創新聚集地,不僅如此,當城鎮更新城市,龍江堅持“工商并舉”戰略,優化産業結構,加快發展第三産業,生産性服務商圈和生活性商圈逐漸形成——龍江鎮中心區規劃将以“龍江站”樞紐換乘站為中心,以400~800米為半徑建立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體的綜合開發區。
龍江,從“中國家具制造重鎮”、“中國家具材料之都”、“中國塑膠建材産業之都”轉變為“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廣東省知識産權試點區域”、“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和“中國家具設計與制造重鎮”,從傳統行業獨大到機械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商貿旅遊業多行業爆發,折射出龍江利用網際網路提升傳統産業,發力工業設計和技術創新,培育新産業,實作新舊動能的成功轉換!
這一切都來源于創新,善用新技術創新,謀劃新産業創新、城市更新更新!用創新這個龍頭,舞動全身,同時迎合善用各種内外部戰略機遇,使新一輪發展有了無窮的動力!就如龍入大海飛龍在天,不斷積蓄新能量,不斷揮灑巨能量!
<h1>
薪火傳承,龍江的“兩龍”文化</h1>
藏龍卧虎,龍的傳人。
從北宋崇甯年間(1102年)開始,龍山、龍江、甘竹人在當時廣南路安撫使張朝棟的主持下,與官山、九江、河清、海舟、太平、簡村、沙頭等地群衆團結一緻,修築成當時珠江三角洲規模最大的桑園圍。
15-19世紀,随着廣東成為江南唯一開放的“市舶司”,龍江、龍山逐漸成了生絲和絲貨外貿出口的起源地。明清時期龍江出産的絲織品暢銷海内外,有貢品“玉階”和“柳葉”,龍江曆史上曾經出現“四方商賈雲集之地、六合堂奧之區”的繁榮景象。桑基魚塘造就了燦爛的“兩龍”文化,“兩龍”文化自此是廣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的确是塊人傑地靈,出龍誕鳳之地。龍江明清有武狀元1人、翰林進士108人,有陳邦彥、陳恭尹、溫汝适、彭睿壦、薛廣森、薛覺先、張翰英和陸啟铿等著名人物。
古樸見龍橋
薛廣森是民國時期廣東著名民族工業家,抗日戰争爆發後,因拒絕日僞商會的籠絡,所辦企業疊遭打擊,終至破産。溫子紹,成功地研制出中國第一艘軍用艦船,成為中國現代軍工業生産的開拓者。
他們是龍江人的傑出代表,生動展現龍江人的品格!一個地方的發展密碼,往往蘊藏于悠久和燦爛的本土文化中,讓地方形成了共同穩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乃至夢想追求。龍江經濟鼎盛,薪火相傳,離不開勤勉耕讀、争優争先、守正傳承的人文底蘊。
這裡有3500年前的麻祖崗古貝丘遺址,有貞女橋、察院陳公祠、漱玉泉、大光明碾米廠等12處省市級文物保護機關,有見龍橋、紫雲閣、金紫閣、仁園等自然人文景觀,有《真步堂天文曆算》、“觀音信俗”、龍江煎堆、東頭燒肉4項省區非物質文化遺産。
這裡不得不說的是龍江人的一大愛好——收藏!龍江人的收藏在嶺南收藏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清代乾隆年間的溫汝遂在廣東的鑒藏界就有較高地位,據《順德曆史人物》載:“嶺南畫竹名家溫汝遂也是有名的文物收藏家,其鑒賞力非常高,所收藏的古彜器、漢晉瓦當、宋元名人字畫全屬精品”。民國的蔡守、談月色夫婦也是收藏大家,藏書已達十多萬冊,其夫婦藏有古書畫、古玉器、秦磚漢瓦、還有大量的古陶壺等。
當今,很多龍江人從國外購買廣彩,展現出很好的品位,對文化傳承也起到很大作用。
你或許難以想象,有些地方在富起來後,喜歡買買買,炫富秀豪,物欲橫流,而龍江人卻把錢花在了文化消費,文化傳承上……當然還有吃上——2019年“尋味順德”美食文旅産業園落戶龍江,龍江鎮嶺南美食文化入選首批“中餐地域特色美食名錄”,龍江再次将本地的美食、生活方式弘揚推向了文化的高度,傳播海内外。
入如果你到龍江鎮會發現,這裡有許多以龍命名的地點,如石龍裡、見龍橋,漱玉泉也有龍首噴泉設計,無時無刻提醒人們,這裡是龍江,是龍的傳人之地!真正的崇文務實,這或許也是龍江能保持長盛不衰的密碼之一,也是龍江人的共同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