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為軍委寫賀電:“此戰勝利,整個蘇魯戰局好轉。”

作者:湖畔風雷
毛主席為軍委寫賀電:“此戰勝利,整個蘇魯戰局好轉。”

李劍鋒

在當年的戰地宿遷市開紀念會及紀念館重建開幕儀式,很有紀念和教育意義,關于宿北戰役戰略意義的認識問題,我講兩點:

一,打大殲滅戰的光輝典範

宿北戰役,一仗殲滅敵人2.1萬多,這是自衛戰争全面爆發半年以來,華東戰場打的第一個大勝仗,也是全國的第一個大勝仗,是華東戰場由被動轉入主動的關鍵的一仗,是華東戰局轉折的标志,是打大殲滅戰的開端。

這一仗在三年解放戰争時期,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他是華野首長全面,準确,靈活的貫徹毛主席戰略方針,取得重大勝利的光輝典範。

自衛戰争開始,毛主席就提出:以自衛戰争粉碎國民黨的進攻。随後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基本情況,得出:“蔣必敗,我必勝”的論斷。決心争取3年到5年時間打倒蔣介石。并作了戰略安排,1年内線,2年外線,3到5年打到南方去。要完成這個任務,首先取決于軍事上的勝利,取決于打大殲滅戰。要求在前三個月消滅敵25個旅之後,于第二個三個月再殲滅敵25個旅,要整師、整旅的殲滅,每戰殲滅3至4個旅。這個任務完成的時候,我軍必能争取戰略上的主動,由防禦轉入進攻。宿北戰役正是在第二個三個月裡,而全殲整編69師三個半旅的大勝利。

這是第一個全勝的大殲滅戰。毛主席很高興,為軍委寫的賀電說:“此戰勝利,整個蘇魯戰局好轉。”《解放日報》社論:宿北大捷對于今後的戰局,将産生重大影響。

毛主席講大殲滅戰,多次以宿北戰役為例,在給陳粟複電中說:以戰養戰,打一仗進一步口号很好。以宿北戰役為例,打大殲滅戰,再打三、四仗,即可停止敵人的進攻。在魯南戰役前說:希望打馬勵武能獲宿東同樣戰果。孟良崮戰役前又說:吸引敵人北上,再打三、四個宿北、魯南這樣的大殲滅戰。反複以宿北戰役為例,提示、指導其他各次戰役,這都說明:宿北戰役是貫徹毛主席戰略方針,打大殲滅戰,取得重大勝利的光輝典範。

二,打大仗,大支前的大演練

打大仗必需有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保障,有廣大的人民參加支援,這次宿北戰役是最好的實踐。

部隊在戰鬥中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彈藥送到陣地、送到連隊,支前的擔架隊,戰鬥時就跟在連隊後邊,傷亡的同志得到及時搶救處理,不增加連隊的負擔,我們連隊在漣水戰鬥中傷亡較大,戰後新兵及時送到連隊,參加宿北戰役,戰鬥剛結束又補充新兵,執行新任務。

我們在戰鬥中構築防禦工事,缺少材料,鄉親們就把家裡準備蓋房子的木料、門闆,甚至連準備做棺材的棺材闆都送給我們做工事,人民的無私支援,是鼓舞鬥志的強大動力。剛補到連隊的解放戰士,都非常感動,說:在國民黨那邊,隊伍一到,老百姓就跑、就藏,要東西不給就搶、就奪,咱們現在要什麼東西都給送,對咱這麼好,還能不打勝仗嗎?打起仗來當然就有勁喽。

毛主席說:戰争的偉力之源在人民群衆之中,這是很深的道理,又是很實際很具體的道理。

在宿北戰役前後,為了準備支前的力量,各級上司做了大量的工作,組成數十萬支前大軍,号召“不丢傷員,不缺糧食,不誤彈藥”,數萬輛小推車、數萬支擔架、數千條船支,真是浩浩蕩蕩的支前大軍。參加支前的上司,親自帶隊,擡傷員、送彈藥,幫助部隊做工事等,為減輕我們部隊清理陣地的負擔。有一位縣長同志,曾親自在我們的陣地上幫助拉國民黨兵的死屍去掩埋。這種精神,我永遠不會忘記。

是以宿北戰役,是人民軍隊大打殲滅戰,人民支前大演練,人民戰争的偉大實踐。 千軍萬馬齊出動,都為大打殲滅戰。

實踐告訴我們:隻要認真、堅決、自覺的執行毛主席、黨中央的方針原則,聯系實際積極行動,一定會勝利;軍民之間,各部隊之間,講團結,搞協作,顧全局、守紀律,服從指令聽指揮,意志統一、行動統一是勝利的關鍵。不管過去和現在,絕不能忘記這個好經驗。

最後說幾句:宿北戰役傳捷報,全國人民情緒高,兩野打仗顯威風,人民支前立功勞,感謝蘇北衆鄉親,破家支前風格高。

(李劍鋒在紀念宿北戰役勝利60周年上的講話)

毛主席為軍委寫賀電:“此戰勝利,整個蘇魯戰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