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當塗洞陽村的天子墳引發了專家們的強烈關注。
從外形上看,天子墳形似大土墩,北依十裡長山,南眺姑溪河。
此處風景宜人,地勢北高南低,極為符合中國古代風水學說中的絕佳風水寶地!
果不其然,這裡的地下可謂暗藏玄機!隆起的土墩,很有可能是座大型墓葬的封土!
而當塗恰是古代金陵的京畿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由此看來,天子墳中均有可能長眠着一位六朝時期的天子!
由于當年的考古科技及保護手段有限,專家們放棄了對天子墳的發掘計劃。
直到2015年,由于鄉村建設與發展,天子墳的發掘不得不提上日程。

很快,發掘工作就正式展開了。
天子墳上的土墩長約20米,寬約13米,高10米,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
但在實際發掘中,墓葬的具體規模仍讓專家們大吃一驚。
經過一個多月的不懈清理,一件瓷器終于露出了真身。這可是判定墓葬年代的重要依據。要知道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瓷器,可都有不同的制作風格。
天子墳中出現的瓷燈盞是件典型的唐代器物。這下專家們之前的推測可受到了質疑。
可另一件随葬物的出現,卻讓大墓的具體年代陷入了重重迷霧之中。
這次出土的是一尊三足青瓷樽,它來自六朝三國時期的東吳。
青瓷樽内外滿工,采用了中國最早的釉下彩工藝制作而成。
瓷樽底部刻畫着一位翩然起舞的仙人,側面各有一隻飛鳥與天狗。
瓷樽三足緊貼樽底,銜環輔首,造型頗為肅穆。
這隻三足尊似乎證明了墓主人六朝貴族的身份,想當年,釉下彩可是六朝貴族專用的奢侈品!
土中大量散落的細小金銀器,涵蓋了掐絲,金箔炸珠等古老制金工藝,做工十分精美。
其中最為獨特的執節金羽人可謂破迷之關鍵!
三國時期道教在建康一帶十分盛行,羽人就自自于道教的傳說。
相傳羽人是背後長有羽翼,可以飛翔的神仙。他們手持執節,能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1989年出土的一件六朝青瓷盤口,壺上便繪制有羽人的形象。
這種羽人一度流行于漢末至六朝時期,到了唐代,便就十分罕見。
看來專家之前的推測沒有錯,這就是座六朝貴族墓。
而那隻唐代燈盞很有可能來自一群喪心病狂的唐代盜墓賊,這就是他們遺留下的照明工具。但是墓道中為何會出現如此衆多的細小金銀器物呢?
若是盜賊所留,他們又為何如此倉促?
專家考證後做出了推測,這些小型金銀器很有可能是一件大型金銀器的組成部分。
經過一年多不懈的清理,這座大墓的全貌終于展現在後人眼前!
這是座券頂結構的磚室墓,由前後墓室和雙耳室組成。
墓坑全長33米,寬處約13米,有兩條象征高貴身份的斜坡墓道。
墓室前部有兩層以方磚壘砌而成的長方形祭台,左右兩側各有一間耳室。
墓葬後室中的墓主人的棺椁與屍骸早已不見了蹤迹。
磚室墓自西漢中期開始流行,并逐漸成為西漢時期主要的墓葬形式。
四隅券進式穹頂磚室墓則出現較晚,主要流行于三國時期。
但是由于其造建造方式十分獨特,故而深受達官顯貴們的喜愛。
這種墓葬的建造是四角先各起1/4圓弧,再由中間部分合攏,形成圓形穹頂。
這樣修建墓室可以讓墓葬顯得大且深,也更為寬闊,十分牢固美觀。
天子墳的墓葬形式與東吳左司馬朱然墓十分接近,并且墓磚上還發現了永安4年的紋樣。
永安是孫吳景帝的年号,永安四年是公元261年,看來大墓的主人是東吳貴族無疑。
天子墳中一共出土了181件精美的随葬品,随葬品不僅做工精美,更是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其中做工精細的金器瓷器陶器,無一例外不彰顯着墓主人皇族的身份與顯赫的地位。
金器的造型之美,功力之精湛,無不令人歎服。
其中一件掐絲金龍,頭長5厘米,龍首微微上揚,氣勢更是非凡。
雖然金銀器物十分罕見,但墓葬裡那些貌不驚人的瓷器才是真正判斷墓主人身份的重要線索!
墓中一口氣出土了9件大小形态十分接近的陶鼎,他們通體灰黑,雙耳豎立。
雖然通身未見紋飾,但是它們勝在造型端方,頗具古風。
土中還有8隻敞口陶器,它們束頸鼓腹。造型十分質樸。
您不要以為它們隻是普通的瓷器,這些敞口瓷器是祭祀時使用的重要禮器!
它們其實也不叫敞口陶器,它們的學名叫做簋!
這看似尋常的器物組合之下,那可就顯得極為不尋常!
九鼎八鬼在遙遠的西周時期那可是周天子崇高地位的象征!
在西周嚴苛的立法制度下,人們依據不同的身份等級使用數量不同的青銅禮器予以祭祀,春秋以來雖禮崩樂壞,周天子形同虛設,但人們仍舊以陶器代替青銅器祭祀天地。
由此可見,雖然曆史時代發生了變遷,但一脈相傳的禮器制度仍在中國大地所延續,從未斷絕。
從出土器物來看,這天子墳中果然埋葬着天子!而這位天子莫非就是東吳景帝不成?
查閱史料,專家發現嘉靖十年修撰的《太平府志》中曾對吳景帝陵有詳細的描述。
景帝帝陵在當塗縣一個名為洞陽的地方。看來這天子墳中埋藏的還真有可能是孫休!
衆所周知,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而吳景帝孫休卻不為人熟知。
三國志吳主傳中曾有記載,公元252年,吳國開國皇帝吳大帝孫權病死。
當年年僅10歲的孫亮繼位為帝,僅僅六年後,孫亮就遭廢黜毒死。其兄孫休繼位,史稱吳景帝。為了更好确定墓主人天子的身份,專家們在墓中展開了非常謹慎的搜尋。
很快玄機出現了,墓葬的剖面層和封土極不尋常,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
這說明天子墳中的墓道與封門都曾被人為打開過。
結合史料記載,專家得知,孫休死後僅僅一年,他的皇後朱氏也去世了,二人合葬于墓中。這段記載與現實發現完全吻合!墓葬裡同樣發現了二次墓葬的痕迹!
公元264年,年僅30歲的孫休突然離世,他的弟弟23歲的孫皓登基稱帝,史稱吳末帝,由于孫皓專權殘酷,他在景帝過世一年之後,便逼死了自己的嫂子朱夫人。
可歎年少情深的夫妻二人,僅僅一年,便同穴而眠,世代相守。
較之孫皓最終遭受司馬氏羞辱後再身死人手的悲慘下場,孫休夫婦恐怕會慶幸自己的早逝。雖然大家早已認定墓葬的主人是孫休夫婦,可這個推測由于缺乏實物支撐而未下定論。可最後的定論竟隐藏在一件看似普通的随葬漆器腐朽後的漆皮上!這是一塊漆皮的殘片。
漆皮身上帶着令人激動的殘缺不全的文字!
它明确的記載揭示了這件器物真正的主人!
墓主人應該是一位東吳皇後!結合時間推斷,漆器應該就是皇後當年使用的貼身器物!
文物一點點與文獻吻合,曆史的真相被逐漸還原。當塗大墓的主人果然是孫休夫婦。
這座大墓在曆史上可不叫當塗大墓,準确來說它是東吳定陵!
可歎,當塗大墓裡也曾廣藏珍寶,雕龍刻鳳,奢華無比。
但在長達千年的歲月中,它曾幾經盜竊,珍寶不複。
但值得慶幸的是,墓葬裡殘留下的痕迹,依舊記錄着中國古代匠人們巧奪天工的功力,與動人心弦的奇妙構思!
好了,本期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的朋友點點關注,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