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真香——香之尊者
降真香乃古代道教祭祀頭香,頭香乃尊,方可祭天,符雲:一炷真香達上蒼,邪魔魍魉盡伏藏。謹祝真香,虔誠上啟。曆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元末明初人陶宗儀在《辍耕錄》中寫道:“道家者流,為人典行醮事曰:‘髙功其有行業精白者,則必移檄南嶽魏夫人,請借仙鶴,或二隻,或四隻,青鸾導衛,翔骛澄空,昭揚道妙。”

降真香——帝王之香
詩雲“紅露想傾延命酒。素煙思爇降真香。五千言外無文字,更有何詞贈武皇”。降真香為曆代貢品,每朝都有記載,明代黃省曾所著《西洋朝貢典錄校注》中,詳細記載了各國向大明皇帝進貢降真香的史料。特别是在唐代,降真香香文化最盛行。明初,軍民之家并不許販賣存留。《廣東通志》載:“建文三年(1377年)十一月,禮部為禁約事。奉聖旨:……檀香、降真、茄蘭、木香、沉香、乳香、速香、羅斛香、粗柴香、安息香、烏香、甘麻然香、光香、生結香……
降真香——避邪神香
古人認為降真香是能降真神的香。《本草衆新》雲"燒之能降真,故名"。 《列仙傳》的作者還認為小兒佩戴降真香能辟邪。令小兒佩戴降真香的習俗一直延續至明清。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編的《普濟方》中即記載:“(降真香)辟邪惡氣(出《本草》)。右(指前文“辟邪惡氣”四字。古人書寫由上而下,由右而左。故此)用降真香,令小兒帶之。” 《普濟方》是部古代醫學經典,是以,這是這位周王開的藥方。
降真香——修行首香
“醉倚斑藤杖,閑眠瘿木床。案頭行氣訣,爐裡降真香”。薛逢詩雲“殿前松柏晦蒼蒼,杏繞仙壇水繞廊。垂露額題精思院,博山爐袅降真香。” 黃老徒周君景複居焉。迨八十年,不食乎粟,日唯焚降真香一炷,讀靈寶度人經而已。“欲知白日飛升法,盡在焚香聽雨中”
降真香——藥香至寶
《海藥本草》:溫平,無毒。主天行時氣。《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玉楸藥解》:入足太陰脾、手少陰心經。《綱目》:療折傷金瘡,止血定痛,消腫生肌。《玉楸藥解》:療梃刃損傷,治癰疽腫痛。《本草再新》:治一切表邪,宣五髒郁氣,利三焦血熱,止吐,和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