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中東問題專家:宗教問題并非巴以問題沖突核心

中東問題專家、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範鴻達經常靜坐在耶路撒冷老城大馬士革門口處,觀察進進出出的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他們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或者更恰當地說,他們已經被塑造成了不一樣的人。”

他曾在這一地區通路,在耶路撒冷老城附近停留了五個月。近日再次爆發的巴以沖突,引發國際社會擔憂。在範鴻達看來,沖突已經成為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戰争本身并不能解決雙方的問題。

專訪中東問題專家:宗教問題并非巴以問題沖突核心

14日,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了範鴻達。作為研究中東問題的學者,也是巴以沖突的親曆者,他眼中的巴以沖突實質是什麼?沖突又将向何處去?

宗教問題并非巴以問題沖突的核心

南方日報、南方+:在本輪加沙—以色列爆發軍事沖突前,此次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沖突的核心區域仍位于耶路撒冷老城聖殿山,這是否意味着宗教沖突仍舊是巴以沖突中最為尖銳的沖突之一?近年來是否有激化巴以沖突的新問題出現?

範鴻達:雖然以色列警察和巴勒斯坦人在耶路撒冷老城伊斯蘭教聖地阿克薩清真寺區(也就是猶太教聖地聖殿山)發生了嚴重沖突,但是這并非意味着宗教沖突是巴以沖突中的最尖銳沖突之一。

事實上,發展至今,宗教因素在中東很多問題上的影響力已經在下降了。在很大程度上講,阿克薩清真寺區隻是給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警察的沖突提供了一個場所,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的關鍵性沖突基本都在阿克薩清真寺區以外。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早已經是一對力量嚴重失衡的對手,巴勒斯坦人在捍衛自己利益方面越來越力不從心。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特朗普政府宣布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并且抛出嚴重損害巴勒斯坦人利益的所謂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亞布拉罕協定”等等,都進一步傷害到巴勒斯坦人的利益。國際社會幾十年來公認的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兩國方案”遭遇到嚴峻挑戰。新冠疫情則令處境本已經非常困難的巴勒斯坦人雪上加霜。再加上以色列猶太人對巴勒斯坦人土地和房屋的不斷侵蝕和侵占。困難不斷疊加,未來希望渺茫。這些都激化了部分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不滿情緒,更何況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高壓政策一直在持續。

沖突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南方日報、南方+:就您曾經在耶路撒冷的經曆來說,當地各族群對于此種沖突的态度如何?他們對戰争的态度如何?

範鴻達:耶路撒冷不僅是宗教聖城,而且也是世界上政治敏感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這個特征在西耶路撒冷表現得也不是太明顯,因為那裡生活的基本都是猶太人。但是在東耶路撒冷,随着以色列和一些正統猶太人組織向東耶路撒冷有計劃的猶太人口擴張,多年來在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共存或有交集的東耶路撒冷的一些區域,日常小摩擦是屢見不鮮的。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像年度性的以色列“耶路撒冷日”慶祝大遊行、巴勒斯坦人的“災難日”紀念,還有一些宗教活動等,也都周期性地彰顯着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的沖突。在東耶路撒冷,不管是猶太人還是巴勒斯坦人,對目前這樣的沖突基本不會感到意外。甚至,對雙方中的一些人來講,沖突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當然,除了少數人外,少有人喜歡戰争。因為既往已經清晰表明,戰争本身并不能解決雙方的問題。

專訪中東問題專家:宗教問題并非巴以問題沖突核心

他們被塑造成了不一樣的人

南方日報、南方+:就您的觀察而言,以色列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對巴以沖突持何種态度?此次沖突更新是否會讓阿拉伯裔以色列人陷入更深的身份認同困境?

範鴻達:在很大程度上講,以色列的阿拉伯裔公民在這個“猶太國家”是一個另類存在。在居住區域、教育體系和工作機會等多方面來看,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再加上一些阿拉伯裔的公民還與巴勒斯坦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是以一旦巴以發生沖突,以色列的阿拉伯公民心情是有些複雜的,他們也往往會得不到猶太人和以色列政府的信任的,迄今在這個義務兵役制國家阿拉伯人不允許服兵役就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過去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曾經屢屢因為阿以戰争和巴以沖突陷入身份認同的困境,這次也會如此。更何況,目前以色列國内已經爆發了極端猶太人針對阿拉伯人的襲擊,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會是以更加困惑,或者憤怒。

南方日報、南方+:您在耶路撒冷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經曆,讓您更深刻了解巴以沖突?對我們該如何了解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之間的糾葛?您對此抱有何種願望?

範鴻達:耶路撒冷是一個非常特别的城市。身處其中,你可以看到信徒們對自己信仰的無限虔誠,也可以看到不同宗教信徒之間的赤裸裸的仇視。可以看到猶太人在西牆處盡情表達自己的信仰,也可以看到以色列警察對穆斯林到阿克薩清真寺區踐行自己的信仰的嚴加限制。在耶路撒冷時,我還經常靜坐在老城大馬士革門口處,觀察進進出出的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以及坐在我旁邊的時不時還互相聊上幾句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警察,他們給我的非常突出的印象是,他們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或者更恰當地說,他們已經被塑造成了不一樣的人。根深蒂固的心理仇視,令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真正和解還難以看到希望。巴以和平,任重道遠。

破局關鍵點在國際調節

南方日報、南方+:在您看來,此次巴以沖突更新是否可控?巴以問題破局的關鍵點是什麼?

範鴻達:盡管目前加沙武裝組織和以色列都表現得很強硬,但是我仍然認為雙方的沖突是可控的,因為雙方都缺乏嚴重更新軍事對抗的條件或意願。盡管迄今來看加沙武裝組織的火箭彈與以前相比的确更新換代進步了不少,但是與強大的以色列的武裝相比,加沙的軍事打擊能力實在是太軟弱。但從軍事的角度講,以色列軍方擊潰加沙武裝力量并非難事。另一方面,雖然以色列相比較加沙擁有絕對優勢,但是如果以色列用兵太過分的話,一些國家和力量很可能不會坐視不管。近日以色列本土遭受的火箭彈等的襲擊已經說明,以色列本土并非是安全之地,戰事一旦更新擴大,以色列隻會遭遇到更為猛烈的本土襲擊。不管是加沙地帶的武裝組織還是以色列的決策者,都是有智慧的人,他們都會看到各自面臨的優勢和劣勢,不會不加限制地任憑局勢持續惡化下去。

目前破解巴以軍事沖突的關鍵點在于國際調解。聯合國、埃及、阿聯酋等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土耳其和各世界大國等都會為之而努力。

南方日報、南方+:在目前國際形勢下,有關各方能夠為巴以沖突做些什麼?

範鴻達:目前聯合國、埃及、阿聯酋等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以及土耳其、世界大國要盡快開展切實有效的調解工作。不加限制的巴以軍事沖突一定會導緻更大區域的動蕩甚至是戰亂,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這會令巴以、中東和世界面臨更多困難。因為控制巴以沖突的進一步更新有利于前述國際各方,而且更有利于巴以,我相信國際調解會對降低甚至消除這次的巴以沖突起到良好作用。畢竟,加沙和以色列等經不起軍事沖突嚴重更新可能會帶來的後果。

專訪中東問題專家:宗教問題并非巴以問題沖突核心

【記者】王詩堃

【實習生】蘆熹鳴

【作者】 王詩堃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