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南原陽姐弟四人的《人間正道是滄桑》

孫紅雷、黃立忠主演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反映了一個革命戰争年代,三個新兄妹因為政見不同,由親人成為仇人的故事。

河南原陽姐弟四人的《人間正道是滄桑》

1925年,湖南醴陵有個楊氏家族,長子楊立仁本是個教書先生,足智多謀;女兒楊立華,有個性,有主見;小兒子楊立青,雖頑劣叛逆,但為人勇敢正直。楊立仁加入國民黨,後到黃埔軍校當教官,楊立青也到黃埔軍校學習,并結識了共産黨員、黃埔政治教官瞿恩,走上革命道路。随着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三兄妹的命運也發生了轉變,楊立青和楊立仁兩兄弟更是反目成仇。

在河南省原陽縣,卻真實地有類似這樣一個故事。

河南原陽姐弟四人的《人間正道是滄桑》

原陽縣那時還叫陽武縣,縣城東南有個韋城集,處于陽武、封丘、祥符三縣交界。韋城集多韋姓,其中一戶叫韋慶恩的人。韋慶恩,字壽卿,民國初年,先後任江蘇蘇州警察顧問、河南第一混成旅軍需官、河南陸軍步兵少校、蒙古新疆籌備處處長等職。因幫助鄉民辦理塌河土地免稅一事,惠及鄉裡,鄉民皆頌其德。

韋慶恩育有一女兩子和一從子。長女叫韋淩雲(1915—1997),大兒子叫韋德鎮(1917—1994),二兒子叫韋德祿(1920—1994),從子叫韋德峰(1921—1982)。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争,當日本鬼子快打到河南時,姐弟四人逃到西安的舅父家中。家中一下多了幾口人,舅父家中生活也是捉襟見肘。于是姐弟四人就出外尋找職業,韋淩雲和韋德鎮考入共産黨在延安辦的抗日軍政大學,而韋德祿和韋德峰則考上了國民黨在西安辦的無線電學校。

從此,姐弟四人由一家人分成了國共兩黨。

河南原陽姐弟四人的《人間正道是滄桑》

韋淩雲,1937年到陝甘甯邊區參加革命,在淳旭縣邊區艱苦辦學兩年。1940年進入延安女子大學學習,當年入黨。畢業後,調到中央辦公廳任幹事,在毛主席身邊工作了8年。她辦事謹慎細緻,勤勤懇懇,深受上司和同僚好評。1947年,随毛主席、周副主席等上司轉戰陝北。1948年,為了徹底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中央機關決定撤離延安到華北。因韋淩雲的丈夫在西北局任副書記,組織上為了照顧他們,便将韋淩雲留在西北局工作。1952年,任陝西省委行政處處長。1960年,任軍工電力容器廠監察書記、行政九級。1984年離休。

河南原陽姐弟四人的《人間正道是滄桑》

韋德鎮,字景堯,共産黨員。1937年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後,先後任119師文化教員、排長、連長、指導員、師部總務主任,解放戰争時任二野司令部總務主任。 1950年任中共中央馬列學院軍事教官。上世紀六十年代,因受中央黨校校長楊獻珍事件的牽連,被下放到河南省三門峽市第一中學任教師、教導主任,但保留軍籍。1991年平反昭雪,中央軍委授予少将軍銜。離休後享受老紅軍待遇。

韋德祿,1937年考入西安國民黨無線電學校。畢業後,調到青年軍任無線電報務員,後在胡宗南部下任無線電排長。1940 年赴重慶特種訓練數年。凡特務應具備的技術。無不精通。後來調到國民黨特務機關軍事統計調查局(簡稱軍統局)任無線電中校、大校台長。解放後,他接受政府審查,按給出路的政策,被配置設定到信陽雞公山任高中教師。

河南原陽姐弟四人的《人間正道是滄桑》

韋德峰,他和韋德祿一起考入國民黨無線電學校。畢業後,在胡宗南部下從事無線電工作,升任中尉排長。因某種原因脫隊返家。1947年,通過同鄉、國民黨河南省民政廳秘書長韋德懋舉薦,任河南省電台台長。解放後經審查,被安排到開封市百貨公司當了一名職員。

在國共合作期間,國共雙方都在西安開辦學校,争取人才,韋淩雲、韋德鎮年齡較大,都是高中程度,到了延安抗大,在共産黨的培養教育下,成為共産黨員、優秀幹部。而韋德祿、韋德峰年紀尚小,誤入國民黨無線電學校,成為國民黨的一分子。當時姐弟幾個還能時常聯系,商談國家前途命運。

1945年,國民黨撕毀協定,挑起内戰,國共分裂。韋家姐弟四人,也分成水火不容的兩黨。所幸新中國成立,對國民黨原人員給予寬大政策,并安排工作,才使一家人能夠再次團聚,共同為新中國的事業而奮鬥。

回顧那一段滄桑歲月,令人感歎。

(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