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宿遷:

項王故裡坐落于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梧桐巷、古黃河與京杭大運河之間,徐淮路東側,又稱為“梧桐巷”,是楚國貴族、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拔山蓋世”的英雄、西楚霸王項羽的出生地。項王故裡是中國首家以項羽和項家文化為主題的項家宗祠等,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機關。項王故裡以楚地漢風為主,兼具宮廷建築和園林建築建築風格。康熙四十年立碑以為紀念。家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碑、建坊。截至2014年11月20日項王故裡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包括項王故裡核心區、梧桐巷傳統街區、西楚大街商業休閑區、濱水文化休閑區、商業文化休閑區和濱河商業休閑區,其中核心景區占地面積260畝,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窯灣古鎮坐落于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西南部,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彙處,位于邳州、宿遷、睢甯三市縣交界處,距新沂市人民政府30千米。窯灣古鎮曆史上溯于春秋,自唐武德元年(618年)建置,已有1400多年曆史。窯灣古鎮主要景點有,吳家大院、趙信隆醬園店、中國典當博物館、窯灣民俗博物館、大清窯灣郵局、江西會館、山西會館、蘇鎮揚會館、天主教堂等景點,主要特産有,綠豆燒酒、窯灣甜油,桂花糕等。窯灣古鎮素有“東望于海,西顧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說,号稱“黃金水道金三角”、有“蘇北水域勝江南”及“小上海”之稱。2009年10月,窯灣古鎮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評定為“曆史文化名鎮”。2010年11月,窯灣古鎮被中國大運河網評為“最美運河十景”第二名。2012年,窯灣古鎮正式獲批AAAA級旅遊景區。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淮安:

裡運河文化長廊,位于中國運河之都——江蘇省淮安市,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包含世界文化遺産——中國大運河的兩處遺産點(清口樞紐、清江大閘)和一處遺産河道(淮揚運河淮安段)。景區分為“起”、“承”、“轉”、“和”四大闆塊,集高端論壇、文化旅遊、生态養生、商務休閑以及特色主題樂園多功能于一體。景區清江浦段已建成開放,其他各大闆塊均在建設之中,預計2017年全面建成開放。裡運河文化長廊北起大閘口、南至堂子巷,總範圍45平方公裡,核心區總長度15.6公裡,面積約10.8平方公裡,大小項目數百個,總投資260億元。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揚州: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水上面積700畝,遊覽區面積100公頃。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間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後将其喚作瘦西湖。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分為14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魚台等。1988年瘦西湖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曆史文化遺産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2010年被授予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4年,作為“中國大運河”遺産點之一的瘦西湖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鎮江:

金山寺(Jinshan Temple)位于今江蘇鎮江市區西北的金山上,始建于東晉,高四十四米,周長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裡。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勢,使山與寺融為一體。寺内主要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方丈室等。金山寺自建立以來,經曆代修葺,古迹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壽塔、法海洞、妙高台、楞伽台(又名蘇經樓)、留雲亭(又名“江天一覽亭”)等。金山是江南佛教聖地,梁武帝在金山設立了莊嚴隆重的水陸道場,誦經設齋、禮佛拜忏、追薦亡靈。金山寺至2016年已有1600多年曆史,總共有81位方丈。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侶數萬人。清朝時期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1983年,金山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常州:

春秋淹城旅遊區規劃總面積7.6平方公裡,分為5大區塊:春秋淹城遺址、淹城春秋樂園、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淹城傳統商業街坊和淹城寶林禅寺。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通過再現人文情景,全方位演繹春秋時代燦爛的曆史文化,積極打造中國春秋文化品牌,形成融旅遊、休閑、娛樂、科普、購物、餐飲于一體的旅遊綜合體。“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春秋淹城旅遊區,正如一顆璀璨明珠在長三角地區熠熠生輝。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無錫:

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街區内文物遺址品類豐富,集寺、塔、河、街、窯、宅、坊、弄、館等衆多人文景觀于一體,涵蓋了江南民俗文化、民族工商業文化、水弄堂文化、古建景觀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種形态。修複改造後的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具有獨特的江南文化特色,延續了運河古韻的曆史文脈,為無錫百姓尋求“老無錫味道”提供了豐富的精神享受。據統計,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内擁有國家、省、市級文保機關19處、牌坊8座、其他文物遺存17處,文化遺産之多、品質之高,在古運河兩岸城市中屈指可數,該街區将着力打造成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的示範工程。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蘇州:

楓橋風景名勝區是以寒山古寺、江楓古橋、鐵鈴古關、楓橋古鎮和古運河“五古”為主要遊覽内容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楓橋景區從1986年開始規劃建設,被國家旅遊局納入國家旅遊發展計劃。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現已成為旅遊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豐富,具有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風景名勝區。現開放景點有楓橋苑、楓橋鐵鈴關、特色旅遊項目“楓橋古鎮水上遊”、楓橋書場等。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嘉興:

烏鎮,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地處江浙滬“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蘇州均為60公裡,距上海106公裡。屬太湖流域水系,河流縱橫交織,京杭大運河依鎮而過。烏鎮原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解放後,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才統稱烏鎮。烏鎮是首批中國曆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5A級景區,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譽,擁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鎮史。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有六千年曆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1991年被評為浙江省曆史文化名城;2014年11月19日成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會址。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湖州:

南浔古鎮位于湖州市南浔區,地處江浙兩省交界處。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築合璧的江南古鎮。南浔古鎮景區占地面積34.27平方公裡,古鎮保護範圍東界至宜園遺址東側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業堂藏書樓及小蓮莊起,北界至百間樓,保護面積約168公頃,其中重點保護區面積88公頃。[2]旅遊景區共分三大區塊。第一塊是南浔旅遊景點富集區,張石銘故居、劉氏梯号等景點分布其中。第二塊是由小蓮莊、嘉業堂、文園等景點組成的中心景區。第三塊是以東大街以東的張靜江故居和百間樓為主的東北區塊。南浔古鎮素有“文化之邦”和“詩書之鄉”之稱,出現過許多著名人物,如民國奇人張靜江,“西泠印社”發起人之一張石銘,著名詩人、散文家徐遲等。2001年6月南浔張氏舊宅建築群被評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05年,南浔古鎮獲評第二批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稱号,成為湖州市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杭州: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井路1号,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幹水面。西湖的湖體輪廓呈近橢圓形,湖底部較為平坦,湖泊平均水深為2.27米,最深約5米,最淺不到1米。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澗(慧因澗)、長橋溪四條溪流。西湖地處中國東南丘陵邊緣和中亞熱帶北緣,年均太陽總輻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間,日照時數1800—2100小時。西湖有100多處公園景點,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評西湖十景”之說,有60多處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和20多座博物館,有斷橋、雷峰塔、錢王祠、淨慈寺、蘇小小墓等景點。2007年,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紹興:

浙東古運河是我國有記載的先秦時期古運河之一,處于中國南北大運河的南端,紹興運河園水利風景區是在整治浙東古運河過程中建成的集曆史、文化、生态、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園林。景區的建成改善了城市防洪能力,為沿途增添了一條充滿水鄉文化氣息的生态走廊。整個景區貫徹了“天人合一”、“古今同源”的規劃理念,充分展現了“傳承古越文脈,展示水鄉風情”的建設主題。紹興運河園是浙東古運河再現曆史文化的精華部分,全長達4.5公裡,從紹興市郊直至紹興縣界,處在浙東古運河的主幹河道。其核心有六大景區:運河紀事、沿河風情、古橋遺存、浪槳風帆、唐詩之路、緣木古渡。各個景區就像一幅幅鋪在河網地帶的巨大畫卷,立體再現了運河的水文化、名人文化和地域風情。景點設在運河沿岸樹綠水清的自然環境中,風格簡潔流暢,形成“水天一色”、“物我融合”的境界和超越時空的美感。

大運河8省 35城市35景(江、浙篇)

内容來源百度百科和其它網絡平台,圖檔來源網絡

#遇見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