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聽說過“望氛”嗎,這是兩千多年前一種有趣的觀雲習俗

作者:東山雅韻
你聽說過“望氛”嗎,這是兩千多年前一種有趣的觀雲習俗

望氛之習

春秋戰國時代,有種叫“望氛”的行為,是天子諸侯們用來預兆吉兇的活動。那麼,什麼是“望氛”呢?可能你不能想象,其實“望氛”就是檢視雲氣之象,簡單的說就是通過觀看雲彩來判斷吉兇。隻是“氛”,大多數時候說的都是兇兆。

《左傳》裡說“楚氛甚惡”,《國語》裡說“兇氣為氛”,《漢書》說“氛邪歲增”,“氛”所産生出來的詞語都不是好詞語,如“氛邪”是邪惡之氣,“氛厲”是禍害之氣,“氛穢”則是邪惡肮髒之氣。還有“氛妖”,說的是所謂妖氣。《禮記》裡有“氛霧冥冥”,《詩經》裡有“上天同雲,雨雪氛氛”,說到“氛”似乎就是不可抑止的悲情。

中國人向來講“居安思危”,對于“氛”之妖孽,早在兩三千年前的人們就極為重視,周文王築有“靈台”,就是專為“望氛”之用。在那個年代裡,天子諸侯們多喜歡築造高台,就是殷纣王也曾修築鹿台,詩曰“鹿台高聳透雲霄”,若說鹿台為“望氛”之用,也是有可能的。周文王“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務亟,庶民子來”,可見為“望氛”,就是作為聖人的周文王也是不惜大興土木的。

你聽說過“望氛”嗎,這是兩千多年前一種有趣的觀雲習俗

“天子有靈台者,是以觀祲象、察氣之妖祥也”,可見天子諸侯們多半皆築有“靈台”以“望氛”,《國語》裡就記載有楚莊王修築““匏居”高台,就是“高不過望國氛”。

春秋戰國時代,精通“望氛”的人多為熟悉星象者,魯國就有個叫梓慎的職官,專門負責星象占蔔之事。魯昭公時期,“梓慎曰:吾見赤黑之祿,非祭祥也,喪氛也”, 梓慎參加魯國的一場重大祭祀活動,結果就在“望氛”環節的時候預言官員将有喪事,後來魯國大夫叔弓果然就是在參加祭祀活動的過程中不幸死亡,可見梓慎預言之精準。

梓慎不僅在預言魯國的事情上很準确,通過“望氛”梓慎還曾預言過别國之災禍, “梓慎望氛……今茲宋有亂,國幾亡,三年而後弭,蔡有大喪……無禮已甚,亂所在也”,這年裡宋國果然就發生了華氏、向氏劫持宋元公之事,蔡國的公侯也是在這年裡死掉。

你聽說過“望氛”嗎,這是兩千多年前一種有趣的觀雲習俗

“望氛”之事對國家大事皆有準确預兆,而在晉、魯、楚等國皆有“望氛”之職官,可見諸侯貴族們皆重視“望氛”,在“祀與戎”中“望氛”也多有重要作用。當年晉國讨伐翟國,有“見翟租之氛,歸寝不寐”,晉獻公行“望氛”之事,發現翟國的氛象為兇兆,但又對此頗為懷疑,是以就搞得晚上也睡不着覺。

這幅畫面其實非常具有戲劇感,晉獻公與負責“望氛”的職官在高台之上,望着翟國方向的天空,發現那裡黑雲密布,似在翟國正發生着某種重大動亂,正是晉國大舉進攻的好時機。于是晉獻公帶領大軍攻破翟國,可見晉獻公對“氛”之征兆也是相當依賴的。

殷纣王、周文王、楚莊王、魯昭公等天子國君,當他們在高台之上,望着遠方層層黑雲,便是有欣喜之意,而若是看自己國家的上空充滿霧霾,那便會心中疑慮,會舉行更為重大的祭祀活動,以求取和平。上古之事,觀雲之習,竟是如此有趣,想必很少有人知道!

注:整理編寫自《先秦民俗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