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了那個行裝,扛起那個槍,雄壯的那個隊伍浩浩蕩蕩,同志呀,你要問我到哪裡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1963年11月11日,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接見參加鐵道兵黨代會的上司同志,曾唱起這首歌。《鐵道兵志在四方》歌曲雄壯有力,歌詞樂觀向上,展現了鐵道兵文明之師、威武之師的雄風,充分表達了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艱苦奮鬥”的精神。雖然鐵道兵已成為曆史,但她為共和國建設奮鬥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又将這支雄壯之師帶進了我們的視野,抗美援朝期間,十幾萬鐵道兵出國作戰,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雖然不在一線戰場,但卻時刻面臨着美國飛機的狂轟濫炸,雖然沒有直接接觸敵人,但卻同樣有許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作為一名鐵路公安,聽到這樣的故事,而感到激動萬分,他們的故事可歌可泣,讓我們後來人代代相傳。
“登高英雄”楊連第在解放戰争中修橋築路,戰功卓著。1950年底通往前線的沸流江大橋被炸毀了,上級決定要在七天内修複,派楊連第帶領一個組完成鋼梁起重任務。白天敵機輪番轟炸,晚上現場沒有燈,隻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冒着寒風作業,在楊連第精心組織下,躲過敵機的空襲,工程進展很快,沸流江大橋終于提前三天修複通車;他多次克服艱難險阻,出色地完成鐵路搶修任務。1952年5月上旬,美機對清川江大橋又加緊轟炸,并投下大量的定時炸彈。楊連第帶領他的連隊連續搶修,始終保持列車順利通過。5月15日清晨,楊連第正在指揮戰士校正鋼梁,一顆定時炸彈爆炸了,彈片擊中楊連第的頭部,鮮血灑在橋梁工地上。楊連第犧牲後,中國人民志願軍上司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授予“一級英雄”稱号,并命名他生前所在連隊為“楊連第連”;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号,同時授予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1951年8月起美軍對北韓北部的鐵路、公路采取不分晝夜的連續轟炸,妄圖掐斷志願軍的補給線,擊垮志願軍。鐵道兵團一師十一團在修複K3橋之即,不料接軌時因鋼軌螺絲型号不對,鋼軌無法連接配接,此時恰有十八列滿載軍火物資的軍列到達,天亮前軍車若不能過橋,敵機會密集轟炸,後果将不堪設想;史阜民參軍前會木匠、愛動腦筋,不相信就沒有了辦法,他試遍現場所有螺絲,卻沒有一個能用,其他戰士有勁使不上,個個焦急萬分!隻見史阜民迅速爬上枕木跺成的橋墩上,裝好鋼軌連接配接夾闆,把螺絲闆子尖端插在鋼軌夾闆眼裡,站穩腳根、收緊身子,兩手緊緊握住闆子,回頭示意讓等待的列車通過。一列列沉重列車從橋上隆隆駛過,車輪猛烈撞擊鋼軌連接配接夾闆,橋墩和橋梁都産生巨大的震動,史阜民用整個身體抵住劇烈震動的闆子,他咬緊牙關,使盡全身力氣拼命把住闆子,把自己當成一顆螺絲牢固地固定在鋼軌上,直到十八列軍車全部過橋,保證志願軍軍用物資安全到達前線。
袁孝文的戰友黃初富在文章中寫到:發現的袁孝文時候,他在雪地上躺着,身子蜷曲成一團,兩隻褲筒粘乎乎的,雪地上黑黑的一片全是血。“來,我背你回去,送到醫院去就好了。” “别背我,火車快開來了,快,快去檢查線路!”“線路沒關系,剛才開過去一列火車了。”“啊!真的?火車過去了嗎?”袁孝文像是從夢中驚醒似的,灰白的臉上流露着笑意。他剛才是昏死過去了,連過火車都沒聽見。袁孝文排除了鐵道上的第一批子母彈,使他失去了左腳,是以留下一攤血。責任感使他忍受着劇痛,手模着鋼軌繼續爬行,偵察線路。不料黑暗中第二顆子母彈又炸傷了他的右腿,但他仍然堅持着執行任務,留下兩條深淺不一的“血線”。直到聽到火車響,他才爬出鐵道,滾下路基……
楊連弟、史阜民、袁孝文的故事,我們讀起來感慨涕零,深知革命先烈,為了保家衛國,抛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他們這種堅定的意志和勇敢獻身精神,感到振奮和希望。同時更要珍惜,我們的鐵路成網,高鐵世界第一,國家強大,繁榮昌盛,都來之不易。作為一名鐵路公安,我們要向鐵道兵一樣志在四方,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曆史使命感和工作責任感,激勵今後要更加堅守初心使命,築牢忠誠警魂,努力為公安工作高品質發展增光添彩,努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作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