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音頻,即可收聽)
夢江南
晚唐·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搖曳碧雲斜。
【詞句注釋】:
夢江南:本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原名“望江南”,又名“憶江南”等。
恨:離恨。
天涯:天邊。指思念的人在遙遠的地方。
搖曳:猶言搖蕩、動蕩。碧雲:青雲。

【詩詞題解】
《夢江南·千萬恨》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詞作。此詞通過描寫思婦在孤單的月光下獨自思念的情景,表現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傷。通篇寫恨,實際是以恨之切,襯愛之深,思之極。前二句純用白描,并運用民歌的頂真格式,詞句明快流暢;後三句觸物生情,借物抒懷,以無情襯有情,詞句流利宛轉。全詞以意境取勝,首尾一貫,率直而深婉,餘味無窮。
【白話譯文】
恨意千萬如絲如縷,飄散到了遙遠的天邊。山間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綠水清風中,鮮花獨自搖落。花兒零落中,明月不知不覺地早已經斜入碧雲外。
【作者簡介】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唐代詩人、詞人。
溫庭筠出身沒落貴族家庭,為唐初宰相溫彥博後裔。富有天賦,文思靈活,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羁,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又不受羁束,縱酒放浪;是以得罪權貴,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身潦倒。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于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隐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豔精緻,内容多寫閨情。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對詞的發展影響很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文筆與李商隐、段成式齊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稱“三十六體”。其詩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其詞今存七十餘首,收錄于《花間集》《金荃詞》等書中。
【創作背景】
溫庭筠有兩首《夢江南》小令,《草堂詩餘别集》在此調下有題“閨怨”。可見此詞是為閨中女子代言之作,其具體創作時間未得确證。
【整體賞析】
這首詞刻畫了一個滿懷深情盼望丈夫歸來的思婦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後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現了詩人對不幸婦女的同情。同時也寄寓着詩人遭受統治階級排擠,不受重用的悲涼心情,也是感慨懷才不遇的作品。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萬”直貫下句“極”字,并點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遠“在天涯”,滿腔怨恨噴薄而出。說“恨”而有“千萬”,足見恨之多與無窮,而且顯得反複、零亂,大有不勝枚舉之概。雖有千頭萬緒之恨,但恨到極點的事隻有一樁,即遠在天涯的那個人久不歸來。這是對全詞的主旨作正面描寫。
“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三、四兩句,初讀起來很是平淡,仔細玩味卻覺得是妙手天成。這兩句是從側面闡述其“恨”之深。女主人既有千萬恨,其“心裡”有“事”是理所當然的了,更使她難過的卻在于“有恨無人知”。“恨”是一種無形的心理情緒,是難以把握和捉摸的,而詞人卻善于借景将它烘托出來:像風掠過水面時蕩起的陣陣漣漪,像花兒随風落去時的缤紛缭亂,像悠悠白雲在天空搖曳時的飄忽迷離,這樣一來,抽象的“恨”就變得形象、可感了,使人們能夠清晰地體驗到它的紛亂、動蕩的狀态,也增強了詞的審美價值。
“搖曳碧雲斜。”夜對山月,晝惜落花,在晝夜交替的黃昏,搖曳是程度不怎麼明顯的動蕩,是輕輕移斜了角度的晃動。此句看似單純寫景,卻狀出了凝望暮色與碧雲的女主人的百無聊賴之态,說明一天的光陰又在不知不覺中消逝了,不着“恨”字而“恨極”之意已和盤托出。
來源:威格茲繪畫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