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曆史上的太監超不過他的跋扈了,可以說他的權力跟皇帝也沒兩樣了,他就是唐朝太監李輔國,這個人一開始還是差不多的,他死心塌地的擁護太子李亨而成為太子的親信。後來安史之亂迸發,唐玄宗倉皇出逃,太子李亨則奉命在後安撫百姓。

老百姓呢希望李亨留下來抗擊叛軍,而這個李輔國也以國度大義勸說太子,後來太子遂與玄宗兵分兩路,北上靈武,李輔國見時機成熟就讓李亨稱帝,于是乎李亨登上大位,就是曆史上的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從這點上看,這太監沒缺點,是個忠臣。可是曆史比劇情更狗血,一個人有了權力,而且不加控制的話,私心就逐漸膨脹了起來,這個李輔國就是這樣的人。
這個唐肅宗性情懦弱,見這個李輔國如此盡忠本人,又這麼有遠見識大體,就把軍政大權一股腦地交給他操持,是以說這時候的李輔國位高權重,後來唐玄宗看長安比較平安了,他也回去了,可是李輔國與李亨怕他忽然搞複位,就派人盯着,李輔國更以各種理由來弱化唐玄宗的影響力,比方原先唐玄宗座駕是奢華大奔,這太監給人家改成小QQ,唐玄宗原來出行16個保镖,他給改成2個80歲老兵,就連唐肅宗想去看老爹,也被李輔國阻止了。
以至于朝廷上下包括皇親貴胄都對這個李輔國尊崇有加,宗室貴人叫李輔國"五郎",事先的宰相李揆更稱李輔國為"五父"。可見他地位之高,後來呢唐肅宗病重了,他的皇後張氏見老公不行了,就想鬧個"垂簾聽政",可是人家唐肅宗早已立下太子李豫,就做好準備謀殺太子,後來這個李輔國刺探到了音訊,先把太子安全保護起來,然後把張皇後拿下,張皇後跑到唐肅宗那裡躲藏,後果李輔國當着肅宗面把皇後帶走,這肅宗又驚又吓就走了,于是乎這個李輔國擁立李豫上位,是為唐代宗。
經過這件事後,李輔國的權力更大,行事也越來越嚣張了,基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直接對皇帝說:目前宮裡的事你管,國度大事我來。這唐代宗聽了能開心地起來嗎,可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頭,外表上還得瞅着人家神色行事,可内心卻積存力氣,結合與李輔國不對路的太監,還有本人的心腹,逐漸掌握禁軍,終于有一天,代宗覺得時機成熟了,就罷李輔國官職,進封為博陸郡王。
後來幹脆直接派殺手殺了他,把他的頭顱丢進了廁所。這種死法也是相當的悲催吧。不過李輔國好歹也擁立過本人,對着許多的群眾不能太過不去,是以唐代宗命人用木頭刻了一個頭顱,贈太傅,谥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