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高丹
“趕場的人們回家了/可是我的詩沒有歸來/有人曾看見它/帶着金色的口弦/在黃昏路口的屋檐下/喝醉了酒/沮喪徘徊/喝醉了酒/沮喪徘徊/坡上的羊兒進圈了/可是我的詩沒有歸來/領頭羊曾看見它/在太陽沉落的時候/望着流血的山岡/欲哭無淚/獨自傷感……”
這首《民歌》是吉狄馬加的詩,也是彜人制造新專輯《吉狄馬加的詩》中的歌曲。

專輯《吉狄馬加的詩》
《吉狄馬加的詩》是彜人制造推出的首張實驗音樂專輯,結合了彜族民歌、吟唱、畢摩音樂等傳統古調。彜人制造已經成立25周年,而這張《吉狄馬加的詩》的制作也前後經曆了十年,團隊介紹,這張專輯與過去的流行風格不太一樣,有許多新的嘗試,而其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全部的歌詞内容都改編自詩人吉狄馬加的詩篇。
吉狄馬加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他是著名的彜族詩人,而彜族文化和傳統為他的詩歌帶來源源不斷的豐沛的、有神秘色彩的意象和情感底蘊。在詩歌中,吉狄馬加以一種看似超現實的方式,把太陽、星辰、河流、祖先和神靈的世界與現在的時空打通,他也把對于人類命運和民族命運的總體性想象、關切,投射在自己的詩歌書寫之中。他的詩歌目前已被翻譯成近40種文字。
吉狄馬加
為呈現這張新專輯中的歌曲,彜人制造在北京智珠寺大殿中舉辦了一場“‘吉狄馬加的詩’音樂詩歌分享會暨專輯釋出會”,彜人制造首先唱了延續之前風格的歌曲《媽媽》、《兄弟》、《道》,在中場“變裝”過後,他們穿着有着傳統彜族元素的服裝返場,演唱了新專輯中的《民歌》《彜人》等歌曲。
詩人吉狄馬加與彜人制造主創曲比哈布、翻譯家董強、音樂制作人葉雲川、戰馬時代創始人劉钊在對話環節共同探讨音樂、詩歌及彜族文化。
“彜人有句老話,詩歌是我們語言中的鹽巴。語言本身已經很重要,而詩歌更是精華。在彜族文明裡,婚喪嫁娶這些,都有對口詩的傳統,這種即興,需要深厚的儲備,也少不了創造力。”吉狄馬加闡述了詩歌對于彜人的重要性,同時,他也談及:“詩歌是需要利用音樂來傳播,實際上在彜族的古代時期,詩與歌本就是不能分開的。最早的詩人是祭司,他們通過吟唱和各種儀式來連接配接天地。”
“從接受文學的角度來講,任何一種藝術都會以其原始發聲的形式給大家帶來很多奇妙的東西,同時也因為其一邊聯系着它誕生的精神源頭、一邊對标到現實的生命,穿越着時間和空間而具有某種當代性。彜族的文化對神靈和自然帶着敬意,十分純粹,而彜人制造的歌曲也是如此,他們早期的作品是表達對個體所感覺的環境的歌唱,現在來看也是具有懷舊的東西,有種美好的時光停留在他們的演唱裡的感覺。”吉狄馬加說。
如果之前的演唱是“美好的懷舊”,在新專輯諸多歌曲中,則被注入更多的民族性的、精神性的内容,如以下的歌詞:“誰見過鷹的葬禮,在那絕壁上,或是,萬丈瀑布的高空,宿命的鐵錘,唯一的儀式,把釘子送上了穹頂”。彜人制造團隊也談道:“詩歌為我們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我們是站在詩歌的肩膀上走得更遠,去感受一個民族的發展,音樂增加了一種氛圍,能讓我們體會到詩歌來自遠古,卻又時尚前衛。”
彜人制造也談道,《吉狄馬加的詩》也與他們過去的流行風格不同,用了搖鈴、口弦、琵琶、法國小号、手碟等多種中外樂器,在演唱方法上也有實驗性的嘗試,比如在《彜人》這首歌中加入了一段“說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說唱,而是仿佛在用氣聲說悄悄話,說的是彜族的語言。
吉狄馬加留下了很多詩歌,關于選擇哪些詩歌來演唱,哈布說:“選歌的時候,我們認為,并不一定是最經典的詩歌,而是要注重詩歌的氛圍和畫面感,這次專輯裡用了一些很大膽的唱腔、編曲和器樂,我自己是覺得不錯。”
這張專輯的發行方戰馬時代談道,希望在疫情肆虐的時代,借由這張專輯為聽衆帶來更多詩與歌的力量。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栾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