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棚種植的是鐵皮蕃茄,元旦前後上市,預估産量1800公斤,現在都已經預訂出一半了。”10月19日,在曹妃甸區李家房子村,桑園家庭農場負責人李文霞看着滿園已經開花、長出小青果的蕃茄秧,笑意溢滿了臉。
今年49歲的李文霞,原來從事貨輪污染物應急清除工作。回鄉探親時,她發現村裡人種植大棚水果收入可觀,于是在2017年拿出1200萬元辦起了家庭農場,在承包的135畝土地上,陸續種上了桃子、葡萄、鐵皮蕃茄等水果。
“2018年底,我抱着試種的心理在山東考察時引進了500株鐵皮蕃茄。這個品種特别适合鹽堿地種植,口感酸甜,80塊錢一公斤,成熟後很快就被搶購一空。”一說起種植,李文霞和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鐵皮蕃茄一年産兩茬,8個棚産量1.5萬公斤,能夠收入48萬元。我一共有32個棚,除蕃茄,還有桃子和葡萄,今年收入100多萬元。”
在為自己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李文霞的家庭農場還為周邊群衆提供了務工機會,帶動起20多戶村民發展水果産業。
“農場建起來後,我就到這裡打工了,施肥、修剪這些活我都會幹,一年能收入3萬多塊錢。”村民張漢林說,“到農場打工不僅能增加收入,還能學到種植管理技術。”
李家房子村是遠近聞名的桃萄水鎮。由于這裡土壤有機質高,富含氧化鎂,産出的水果尤為鮮美。現在村裡從事大棚種植産業的農戶達到了215戶。村“兩委”積極探索新模式,先後引進桃、葡萄等新品種15個,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3項,并覆寫到全村的産業發展。建立合作社、農業科技公司等,并且與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建立了租金、股金、傭金等聯農帶農機制。通過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圍繞主導産業,建立一二三産業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2020年村子大棚種植産值5390萬元,個人所得4.2萬元。
桃萄水鎮延伸了水果的種植、生産、運輸、初加工等環節,推進了農産品多元化開發、多環節增值。該村成立了赫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新發地農産品批發市場、高碑店農産品批發市場建立了合作關系,幫助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對接倉儲保鮮冷鍊設施,實作了線上、線下銷售的保險倉儲。今年,李家房子村油桃、葡萄實作電商銷售1000萬元。
“近年來,我們大力鼓勵規模化種植,目前已培育了3家合作社、5家農業産業科技有限公司、4個家庭農場。在技術上,定期聘請專家對農民進行教育訓練;在品牌上,打造了桃萄水鎮、邱李油桃等品牌,帶動全村的油桃、葡萄等農産品的壯大。” 村黨支部書記杜建勝說。
一個個家庭農場發展壯大了,也讓李家房子村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甜美。(回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