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何心悅/文 董亮 賀志泉/視訊)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全國人大代表激動落淚?5月25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周口東新區許灣鄉希望國小校長李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起了疫情期間的一些往事,其間她數度哽咽、激動落淚。
今年2月4日,李靈與學校同僚自駕車輛,滿載酒精、口罩和肉制品、奶制品、友善面、蓮子羹、香腸、瓶裝飲用水等物資,沿途捐贈給周邊的六個疫情防護值勤卡點。
除了捐贈疫情防控物資和食品,每到一處,李靈和同僚們都會把事先準備好的一面面鮮豔的國旗分贈給卡點上執勤的從業人員和附近的居民,鼓勵大家堅定必勝的信念。
周口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許灣鄉的一名女村幹部在接到國旗的時候告訴李靈:“李老師,我看到五星紅旗,感到心裡可有勁兒、可踏實、可有力量了!”
李靈感慨地說:“當時我很感動。我們就那樣揮舞着五星紅旗,雖然後來也沒再說一句話,但我相信我們在彼此的眼中找到了互相支援的力量。”采訪中,說完這句話的李靈不禁哽咽,淚水悄然滑落。

“那時候,我們感覺我們和防疫一線的從業人員,心聚在一起!”李靈說。
促使李靈這麼做的動機,是她看到了一則新聞。
“新聞裡,那天下着雨,我們的省委書記王國生來到信陽大别山革命老區,就是離武漢一山之隔的信陽,看望慰問基層幹部,以及基層的共産黨員志願者。他說:黨員的先進性就是在平常能夠看出來,關鍵的時候要站出來,危急關頭要豁出來!”李靈說。
“幹部和群衆想在一起、苦在一起,隻要幹部和群衆心連在一起,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這些話給了作為80後黨員的李靈很大的觸動。
今年全國人代會上,李靈帶來了恢複田地澆灌水渠和治理溝河管道、激活群組建鄉鎮村農業技術人員隊伍等相關建議。“現在,不少青壯年農民都外出務工,家裡隻剩下一些60歲以上年齡者和幼兒、國小生,留守人員專業技術知識相對匮乏。”李靈說,“建議政府舉辦一些短期技術教育訓練班,講一講适時農業相關知識和養殖技術,能夠讓留守人員得到實用技術教育訓練。”同時,李靈希望通過鄉村産業振興,創造更多适合農民群衆的就業機會,減少留守兒童數量,真正讓農民群衆一頭連着“錢袋子”,一頭連着“家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