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珠斯螢葉甲!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發現昆蟲新物種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圖/海珠濕地提供

日前,在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開展的生物多樣性調查項目中,科研人員發現了我國葉甲科昆蟲一新物種:海珠斯螢葉甲,該成果已在昆蟲分類國際性學術期刊《昆蟲分類學報》發表。

海珠斯螢葉甲!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發現昆蟲新物種

據悉,經過9年的修複與保護,海珠濕地作為半人工半自然的複合型濕地公園,昆蟲種級數量水準有顯著提升,生态恢複明顯。

去年7月啟動昆蟲多樣性調查

生物多樣性是生态環境的重要名額,而昆蟲是動物界中最大的類群,也是能在短時間内評判生态環境恢複成效及健康程度的一個重要訓示性生物。經過9年的修複與保護,生态環境狀況是否有明顯改善?海珠濕地亟需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昆蟲資源本底狀況調查。

海珠斯螢葉甲!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發現昆蟲新物種

2020年7月,海珠濕地與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合作,啟動昆蟲多樣性調查,全面客觀地評估海珠濕地昆蟲多樣性的狀況,為後期的長期生态監測及課題研究提供基礎資料支撐。

調查團隊于海珠濕地各公衆開放區、限制開放區和濕地保育區内共安裝采樣點28個,調查主要以馬來氏網法、陷阱法、飛阻法為主,掃捕法、黃盤法、燈誘法作為輔助調查方法,力求全面、系統、準确評估該地區昆蟲多樣性現狀。

海珠斯螢葉甲!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發現昆蟲新物種

截至2021年7月,此次昆蟲調查采集所得标本已基本完成目級階元标本的整理,所獲标本達15萬餘号,新增記錄1目26科192種,昆蟲種類由原來的346種提升至535種。

新物種為世界首次報道

此次昆蟲多樣性調查中,一個矚目的成果當屬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楊星科研究員團隊發現鞘翅目葉甲科螢葉甲亞科斯螢葉甲屬。團隊将其命名為海珠斯螢葉甲。

海珠斯螢葉甲!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發現昆蟲新物種

該新種體長6.0-6.5 mm,體寬4.0-4.3 mm。體黃色;觸角黑褐色,1-3節黃色;每個鞘翅7個黑斑,基部、中部和端部不遠各1對,端部1個黑斑;身體腹面及足黃色或黃褐色,中、後胸側闆黑褐色。頭部較隆,具明顯刻點;足發達,前、中足較短,後足最長。

海珠斯螢葉甲!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發現昆蟲新物種

據介紹,螢葉甲亞科種類豐富,是葉甲科中較大的類群,全世界已知7000餘種,中國1054種。在此之前,斯螢葉甲屬全球共有25種,國内明确記錄共11種,在中國以西南地區分布為主,之前在廣東記錄有3種。此次采集的兩頭斯螢葉甲屬标本經調查團隊查閱相關文獻、檢視大量國内外模式标本并對标本進行解剖鑒别後,确定這種斯螢葉甲不同于以往發現的任何一種斯螢葉甲,是一個世界首次報道的新物種。

海珠斯螢葉甲!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發現昆蟲新物種

該種于海珠濕地核心保育區内馬氏網及埋罐采集所得,附近為芒果、黃皮等果樹,對比相關類群的生物學特性,進一步推測其幼蟲可能在地下取食植物根部生長。因在采集地附近多次燈誘暫未獲得更多的标本,推斷其成蟲沒有趨光性。該新種首次發現,目前發現其種群數量十分低,加之相關參考文獻甚少,故目前無法得知其具體生活習性。結合分布區域分析,海珠斯螢葉甲為廣東省特有新種。

海珠濕地物種豐富度遠超預期

據介紹,廣東省目前存有的昆蟲标本不超過200萬号,而一年内在海珠濕地采集到的昆蟲标本超過15萬号标本。在公衆的認知内,城市公園的物種多樣性一般會比較匮乏,但是“海珠濕地(昆蟲物種)的豐富度和多樣性,颠覆了我們的想象”楊星科說,“根據這一年多的監測和調查,還有目前我們掌握的标本數量和涉及到的類群,我相信海珠濕地内不止這一個新物種,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物種有待發現。”

海珠斯螢葉甲!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發現昆蟲新物種

研究團隊根據我國濕地昆蟲多樣性資料,選取了研究範圍涉及整個昆蟲綱且鑒定至屬級階元以下的濕地昆蟲多樣性資料進行比較。對比發現,海珠濕地昆蟲種級數量水準自上一次昆蟲多樣性調查(2018-2019年度)之後,又有了十分顯著的提升。

海珠斯螢葉甲!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發現昆蟲新物種

從目級水準來看,新增紡足目。從科級水準來看,紡足目新增1個科,鞘翅目新增1個科,鱗翅目新增2個科,雙翅目新增3個科,膜翅目新增14個科,半翅目新增5個科。從種級水準來看,紡足目新增1種,鱗翅目新增16種,鞘翅目新增25種,雙翅目新增42種,膜翅目新增98種,半翅目新增10種,等翅目新增1種。

除了這次發現的新物種,海珠濕地增加了大陸新記錄種賽氏黃體繭蜂,原記錄僅分布于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斯裡蘭卡,推測在原産地和廣州之間的地區應有更多種群分布,這為探讨該種的起源和擴散提供了線索和證據,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理學意義。

海珠斯螢葉甲!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發現昆蟲新物種

此次調查所記錄的衆多昆蟲中,包括紅色名錄瀕危物種細螅科四斑細蟌,還發現了叩甲科麗叩甲、蜜蜂科中華蜜蜂、蟻科雙齒多刺蟻等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還有一些極具觀賞價值的昆蟲為海珠濕地公園增添了不少美麗色彩,如:鳳蝶科統帥青鳳蝶、燕蛾科大燕蛾、步甲科寬斑青步甲、叩甲科麗叩甲等都是顔色亮麗又極具特色的昆蟲。

隻征不轉、修複垛基果林濕地系統、延伸“濕地+”、建設濕地公園智慧管理系統……建成九年來,海珠濕地貫徹系統治理理念,多措并舉,園區面貌煥然一新。作為一個罕有的特大城市中央濕地及城市内湖濕地與果林鑲嵌交彙的複合人工濕地生态系統,海珠濕地是比較年輕的、人工幹預比較明顯的一個生态環境。

“此次發現的海珠湖斯螢葉甲,極具研究價值和保護意義。說明在有人工幹預的情況下,海珠濕地的自然生态環境是良好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是有成效的。”楊星科表示,“新物種的發現是為世界增添的科學财富,豐富了生物多樣性,對于農業害蟲防治、生态保護、研究所學生物的進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詹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