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消息,網際網路頭條引爆了,導火線是Facebook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周三舉行的Facebook Connect開發者大會中正式宣布,公司名稱将更名為“Meta”,以反映該公司超越社交媒體的日益增長的野心。新名稱“Meta”來自于科幻詞語元宇宙(Metaverse),來描述新公司在虛拟世界中工作和娛樂的願景,稱元宇宙将成為下一個移動計算平台。不得不讓很多人提出質疑,這回臉書玩得有點大。紮克伯格為Facebook開辟了一條走向宇宙的路?

Facebook新LOGO元宇宙Meta
Facebook舊LOGO
我們先來說說Facebook是什麼樣的公司?Facebook中文名叫臉書,中文标配說法“非死不可“,它是全球使用者數最大的社交網站。目前臉書使用者數已達35億,截至2021年9月30日,Facebook使用者數月度活躍使用者(MAU)為29.1億,同比增長6%;日活躍使用者(DAU)19.3億,同比增長6%,相比國内9億多使用者的微信,自然是規模要大得多。由于在國内沒有通路Facebook的權限,是以普通大衆可能少有耳聞。Facebook日前剛釋出了一款新的虛拟貨币,叫做Libra,這是比特币和虛拟币大行其道之後,第一家大型網絡公司發行的虛拟貨币,已經鬧得全球沸騰,現在又在元宇宙大勢招攬人氣,事實上紮克伯格除了給全世界都畫了一個好大的餅,直接把元宇宙當作下一代網際網路方向,不得不把它推向網際網路的風口浪尖。深度分析這次的巨變甚至不亞于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的變革。小編在前幾期追蹤了虛拟技術的發展風口後,再詳細介紹下什麼是元宇宙?
Facebook 在 11 分鐘内透露了有關 元宇宙 的所有内容>>
1、 曆史由來
元宇宙一詞源于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尼奧·斯蒂文森撰寫的科幻小說《雪崩》,斯蒂文森在書中描述了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網絡世界——元界,所有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個網絡分身。斯蒂文森筆下的元界是實作虛拟現實後的下一個階段的網際網路的新形态。在原著中,元宇宙(Metaverse)是由Meta和Verse兩個單詞組成,Meta表示超越,Verse代表宇宙(universe),合起來即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運作的人造空間,是網際網路的下一個階段, 由AR、 VR、3D等技術支援的虛拟現實的網絡世界。元宇宙無法完全脫離現實世界,它平行于現實世界,與之互通,但又獨立于現實世界,人們可以在其中進行真實的社交和工作。
《雪崩》
2、概念與深度分析
有些人說元宇宙是由八大要素組成的,包括:硬體、網絡、算力、虛拟平台、标準、支付與區塊鍊、内容服務資産、使用者和企業行為,八者缺一不可;有些人說元宇宙則是基于AR/VR眼鏡的下一代網際網路;阿裡巴巴達摩院譚平将元宇宙的技術構成分為四個層面:L1全息建構-L2全息仿真-L3虛實融合-L4虛實關聯,将橫跨時間、空間障礙,打通虛拟世界與現實世界。阿裡則允許商家自行搭構3D購物空間,客戶進入商鋪後就有一種雲逛街的全新購物體驗感。
全新購物體驗感
小編總結:元宇宙就是AR+VR形成的下一代網際網路。馬化騰還起了一個元宇宙的全新概念叫全真網際網路。也有很多人會說虛拟現實還是星辰大海,多年來虛拟世界的發展一直都沒有大的突破。然而,随着現在的雲計算和5G的基建推動下,自然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已是毋庸置疑一片倒的氣勢。
紮克伯格說:“我們已經從桌面經過網絡走到手機,從文本經過照片到視訊,但這還不是終點。下一個平台和媒體将是更具沉浸感和具體化的網際網路,在那裡你可以體驗,而不僅僅是看着它,我們稱之為元宇宙。”
沉浸感
3、 技術要點
從表面上說元宇宙的組成需要有在場(Presence)、虛拟化身(Avatars)、家庭空間(Home space)、遠距離傳輸(Teleporting)、互動性(Interoperability)、隐私與安全(Privacy and safety)、虛拟商品(Virtual goods)以及自然界面(Natural interfaces)八個要素。從技術上講需要硬體、網絡、算力、虛拟平台、标準、支付與區塊鍊、内容服務資産、使用者和企業行為,八者缺一不可。它是一個建立在區域鍊上的虛拟世界,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台,讓玩家可以享受所有權和自主權,通過沉浸式體驗虛拟更接近現實,主要在于虛拟資産和虛拟身份的承載。它需要創造的是一個公平、開源、可靠的經濟系統。借住區域鍊恰好能夠保證使用者虛拟資産、虛拟身份的安全,實作元宇宙的價值交換,借助整個流傳系統都會以公開透明的方式執行。這個層面上使用者既可以在元宇宙中有非凡的體感,又可以創造流傳的價值。元宇宙需要結合的是加密技術帶來的價值元素NFT。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本質來說都是基礎設施。使用者可以享有Web3.0的數字所有權。人工智能傳統三要素—資料、算法、算力不僅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息息相關,更與元宇宙的未來緊密聯系着。圍繞海量資料分析處理需求而産生的分布式計算、高性能計算、雲計算、霧計算、圖計算、智能計算、邊緣計算、量子計算等“算力“體系将成為雲宇宙發展的重要引擎。
使用者體驗->發現平台->創作者經濟->空間計算->去中心化->人機互動->基礎設施
4、 巨頭布局
現在世界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入了對元宇宙的布局, 相比海外,國内科網巨頭的布局更多為底層技術如5G、雲計算、AI等領域,還沒看到如Facebook、Nvidia、Roblox等清晰的元宇宙路徑。同時,我們認為元宇宙在國内的機會和空間仍很廣闊。如愛奇藝和哔哩哔哩擁有大量視訊版權内容,布局虛拟人技術/虛拟偶像,且已嘗試接入VR應用;兩者都具備一定的VR内容産出能力(PGC/UGC)。
2021世界VR産業大會雲峰會達成投資合作項目114個 總金額704.15億元
今年8月底,位元組跳動與騰訊競标最終位元組以90億元巨資收購了國内VR硬體品牌Pico(小鳥看看),并投資光舟半導體,為AR/VR晶片補短闆。為短視訊的全新特效做布局。快手也在“全景VR+多鍊路”直播布局。
阿裡達摩院XR實驗室臨雲鏡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通過對三維視覺探索研究,在本次雲栖大會帶來了“三維視覺重塑行業生态”的主題分享,為新零售、物流、工業、旅遊、教育、金融、地産、醫療、影視等方向帶來了全新的應用思路
騰訊首次完整公開VR計劃,野心不亞于下一個微信,而騰訊顯得謹慎很多,并沒有及時推出VR QQ和VR微信。
VR圖譜
5、 應用場景
我們看到VR/AR技術正在被快速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尤其是在教育、電信、醫療和遊戲領域。到2025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VR行業的引領者,VR産業将迎來強勁增長。因為元宇宙是一個承載虛拟活動的平台,使用者能進行社交、娛樂、創作、展示、教育、交易等社會性、精神性活動。
6、 挑戰無限
第一, VR/AR相機運動拍攝的穩定性,如何保證視訊畫面始終保持平滑、清晰和穩定。
第二, VR/AR裝置功耗過大,如何減耗成為一大課題。
第三, VR/AR資料同步處理能力,包括錄制和實時修改等。
第四, 整合5G、AI、VR/AR、物聯網和其他新興技術的融合,仍然有一段路要走。
第五, AR/VR也同樣面臨“缺芯“問題。
第六, 制作成本高,如何平民化的問題。
此外,我們仍要找出整合元宇宙和實體經濟的最佳方式。盡管如此,技術的不斷創新使我們距離改變未來的目标越來越近,未來充滿挑戰。
7、 未來
元宇宙的未來将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元宇宙賦能社交+娛樂,3D虛拟世界的主流形态是遊戲,沉浸式内容體驗+虛拟社交。
第二階段的元宇宙為全真網際網路,賦能生活+産業/工業:改變人們生活、工作、連接配接的方式;提效降本;經濟系統數字化。
Facebook的更名必然會迫使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加快布局各自的元宇宙,也許大家以後都會說騰訊元宇宙、阿裡元宇宙、位元組元宇宙,而小公司隻能抱着大腿做着應用層面的開發,事實上它确實離我們越來越近,但是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快,每一次網際網路的變革都是經過殘酷的洗牌,才能最終讓使用者接受最終走向市場化,從科幻到現實,可能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