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努力肩負時代重任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作者: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 習近平總書記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各界引起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努力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水準大幅提升,我們完全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乘勢而上,大展宏圖。” 雖然是周末,清華大學高技術實驗室副主任鄧甯仍在為啟元實驗室的建設規劃而忙碌。這個專注人工智能的新型研發機構,主要面向智能科技領域的重大需求開展前沿探索,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鄧甯說,作為奮戰在一線的科研工作者,自己将努力加強原創性研究,以锲而不舍的“釘釘子精神”力求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着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智能制造業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一汽智能網聯開發院副院長周時瑩說,作為直面市場和使用者的終端企業,自主品牌車企必須根據行業痛點,建立協同晶片、人工智能、通信等多學科融合創新的智能網聯汽車科學技術體系和産品開發生态,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當好産業鍊的“鍊長”、保證供應鍊的安全。 目前,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世界科技強國競争,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準研究型大學要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長期從事微納器件、低維材料等交叉領域研究工作的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王曾晖表示,将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産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助力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展望未來的科技“大棋局”,各地正立足實際、精準落子,加速布局科技創新。 “要支援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或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使之成為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新興産業技術創新、全球科技創新要素的彙聚地。”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番話,給武漢市委常委、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汪祥旺打了一劑“強心針”。 “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第二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将主動擔當起國家戰略支點責任,力争在2035年全面建成科學特征明顯、科創特色突顯、創新活力昭顯、生态人文彰顯的世界一流科學城。”汪祥旺說。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的一棟寫字樓裡,奧比中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黃源浩正和項目團隊“頭腦風暴”,研讨一款應用新技術的3D視覺感光晶片的技術難點。 “作為民營科技企業創業者,我們将與科研機構和上下遊企業協同發展,努力補全我國3D視覺感覺産業鍊的薄弱環節,早日實作3D視覺感覺關鍵核心技術完全自主可控。” “實踐證明,我國自主創新事業是大有可為的!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為的!總書記的肯定與鼓勵,讓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我國高鐵裝備行業技術領軍人梁建英說,我們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投身到科技創新工作中,為保持我國軌道交通系統走在世界前列作貢獻,為我國高品質發展譜寫新篇章。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王思北、範思翔、溫競華、張泉、吳曉穎、徐海波、李思遠、馬曉澄、蓋博銘、王奕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