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晉:造夢與圓夢

“從國術演員出道,到披荊斬棘出道,我對初心,從未改變。”

在《披荊斬棘的哥哥》正式成團後,張晉在微網誌這樣寫道。

前後耗時133天,這場被網友稱作國内男藝人最強“内卷”的節目最終劃下圓滿句點。從國術演員到金像獎最佳男配,再到如今唱演男團的X-leader,張晉又一次觸達人生驚豔拐點。在發表感言時,他再次向大衆介紹道,“大家好,我是演員張晉。”

台上的張晉滿載榮譽,台下的蔡少芬淚流滿面。如果能開啟上帝視角,那麼此刻你将會看到,這一幕與七年前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幾乎一模一樣。

台上的興奮、喜悅、自滿,是夢想成真後的淬煉。

台下的感動、狂喜、驕傲,是蛟龍得水後的釋放。

似乎,這一刻才是張晉,夢的開端。

張晉:造夢與圓夢

1鏡頭背面,夢的開端

外界認為,張晉的演員夢,做了十多年才成真。

事實上,這場“夢”遠比大衆想象中要長得多。

1974年,張晉在重慶出身,成為家中老幺。11歲進入四川少年國術隊,一路輝煌,獲獎無數,成為繼李連傑之後唯一獲得過全運會國術冠軍的武打演員。

上世紀80年代,是香港武俠、功夫片的黃金時代。張鑫炎的《少林寺》掀起兩岸三地的功夫熱;洪金寶成立洪家班一時風頭無量,90年代後,更進入好萊塢一展身手;之後,成龍的《醉拳》、《快餐車》等影片重燃影迷熱情,硬橋硬馬、風格寫實的功夫片一時風靡,進入高票房時代。

那時,功夫夢的種子就在張晉心中悄然種下。

1998年,張晉的一個師兄在演藝圈做國術指導,讓張晉跟他一起出來拍戲。于是在國術隊待了快20年的張晉放棄了可以留下當教練的機會,開始追夢。

2000年,張晉接到人生中的第一個角色——《武林外史》裡的男N号“驢蛋”,一個配角的配角。可這個角色,讓張晉等了将近三年。

拿到角色時,張晉内心有狂喜、有慶幸、有釋然,但唯獨沒有夢想成真後的失重感,“我已經在劇組待很長時間了,雖然不是做演員,是做武行,但我還真沒緊張。”于是,“驢蛋”成為張晉第一次從鏡頭背面探出腦袋的角色。

張晉:造夢與圓夢

在往後十多年裡,張晉的身份在演員和武指之間反複橫跳。他陸陸續續接過很多戲,也因為《水月洞天》認識了現在的太太蔡少芬。還為《英雄》《夜宴》《霹靂嬌娃》《夜魔俠》等多部大片擔任國術指導。可不論是哪一種身份,張晉始終缺少一個發光的機會。

直到2013年,這道光才真正照進來。

當年,王家衛執導的電影《一代宗師》開拍,張晉受邀出演宮二的師兄——白猿馬三。衆所周知,王家衛的戲,向來沒有完整劇本,如何塑造好馬三這個角色,隻能張晉自己去摸索。到了東北第二天,張晉連自己要拍什麼都不知道。“導演說,你是宮二的師兄。拍火車站那場戲之前發生什麼,導演隻用口述,他不會有劇本給你。”

他也和王家衛聊過,對方告訴他,試着和鏡頭“戀愛”。這句話張晉想了很久,究竟要怎麼樣才能真正成為馬三。“王家衛導演說你在跟鏡頭相處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談戀愛,跟鏡頭談戀愛,就是在跟觀衆談戀愛,你要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愛。”

張晉:造夢與圓夢

于是,有了《一代宗師》裡,張晉和章子怡在火車站切磋的名場面。

一列火車駛過的速度裡,高手頻頻過招,馬三從這場對決中的志得意滿,到最後幡然悔悟、怅然落敗的細節橋段,考驗的不僅僅是演員的武戲,更多的是人物的内心變化。這段戲的功夫對決,在王家衛的鏡頭語言裡,潇灑又克制,非常美。

2014年,張晉憑借馬三這個角色拿下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那一刻,他終于向大家證明了武打演員也能憑借自己的努力站在主流舞台。當時,他在台上感謝了很多人,導演、演員、從業人員、妻子……唯獨忘記謝謝自己。

那年,張晉已經39歲了。

2聚集與失焦

鮮少參加綜藝的張晉,今年成為了《披荊斬棘的哥哥》中的一員。

在節目播出的90天裡,張晉在微網誌的熱搜在榜時長達到110.4小時,關聯熱搜數高達32條,這意味着,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個關于張晉的熱搜。

知乎上,網友一緻票選張晉組的《好春光》是整季節目的名場面之一。

一開場,張晉以國術擊鼓,李響以中國舞姿勢擊鼓,兩人這段剛柔并濟的編排驚豔衆人。其後張晉等人還表演了一段舞劍,将中國傳統國術與國風舞蹈相結合,有新意的同時又展示了多變的舞台風格,給觀衆們帶去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視覺盛宴,看得網友們直呼要體驗一下蔡少芬的快樂。

B站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都觀看了張晉的《MMA》舞台,聽不懂歌詞的外國小哥說中國功夫行雲流水,簡直像看了一部動作大片。豆瓣網友甚至将《MMA》稱為“首輪公演TOP1”。

張晉:造夢與圓夢

這無疑是屬于張晉的高光時刻。

談及參加節目的初衷,張晉希望讓大衆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那一面。“雖然我自己喜歡唱歌跳舞,但都是業餘愛好,也沒有機會去學習怎麼系統地唱歌、正規的排舞,最後呈現在舞台上。”

然而,除了展現自己的另一面,張晉還有更大的“野心”。

回看張晉所有的公演舞台,基本都有國術元素。而每每當他在台上表演國術時,台下觀衆的熱情總能被瞬間點燃,這其實是張晉有意為之,“我想讓更多人看到中國國術,從國術演員出道,到披荊斬棘出道,我對初心,從未改變。”沒人能想到,這個念頭,萌生在張晉參加節目的起點。

作為一名武打演員,張晉深知這行的殘酷與現實。在他看來,當下中國功夫電影的稀缺,讓很多武打演員難有出頭之日。

這成為張晉當下最大的焦慮。

時間再往前推二十年,李安的《卧虎藏龍》和張藝謀的《英雄》先後進入奧斯卡,為中國功夫電影打開海外市場。而放眼現在,這樣印有中國文化的功夫片屈指可數。張晉認為,很多人不敢去做這個,是覺得功夫好像已經過時了,“沒有人在做的東西,市場就會自然而然覺得它被淘汰了。其實不是被淘汰了,是沒有人可以把它做好。”

張晉:造夢與圓夢

對張晉而言,與他在舞台上所收獲的聚焦截然不同的是,他引以為傲的中國功夫卻在逐漸失焦。

在收到《披荊斬棘的哥哥》節目組邀約時,張晉意識到機會來了。在考慮了幾天後,他欣然答應了參與錄制,從那一刻開始,張晉肩上所背負的,不僅僅隻是個人的榮光,還有讓中國功夫重回大衆視野的使命。

3從藏起來到站出來

在成為如今滿載榮譽的張晉前,他也曾曆過至暗時刻。

在張晉的認知裡,“鏡頭”與自己的關系始終在變化。做武替時,張晉是藏在“鏡頭”背後的人。那時的他,甚至會羨慕劇組的路人甲們。“路人甲是可以露臉的,但替身不行。有時候爸媽問這部戲你拍了?怎麼沒看見你?是以我那時都羨慕路人甲,我想做路人乙行嗎?”

下定決心要當演員時,張晉是被“鏡頭”拒絕的人。全國國術冠軍的出身,卻成為張晉演員之路的絆腳石。“因為我履曆上寫着是練國術的,人家會覺得你是體育界的,不是電影學院畢業的,沒有演戲經驗憑什麼用你。”很多時候,對方隻是讓張晉留下資料,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痛苦的背面往往是成長。過去時間裡,在幕後,跑龍套、當武替的日子,反倒成了張晉最好的養料。

過去的經曆被張晉統統搬到現實。在《給電影人的情書》那場表演中,張晉讓自己又重新“藏”到了鏡頭背後。旁白一聲“來,開機!”,張晉猛然撞向身前的玻璃,倒地不起,直到那句“cut”出現後,他才慢慢起身。

張晉:造夢與圓夢

之後他緩緩坐下,舞台的燈光也由明轉暗,這就是做武替那段時光的他,沒有台詞、沒有正臉、沒有姓名、沒人在意。

張晉:造夢與圓夢

在這場令所有人破防的表演裡,張晉用自己的構思帶我們進入一段平行時空。如果沒有他對夢想的堅定、對演員的執着、對表演的熱愛,那麼現在的他,可能還是某某的替身,開始于“action”,終止在“cut”。

張晉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長時間待在鏡頭後,讓他擁有了敏銳的觀察力。他将做幕後所培養的構思力,運用到自己的表演中,形成獨具自我特色的鏡頭語言。“有時在節目舞台上也會用幕後角度去想,去設計一些動作。”

能吃苦,也是張晉藏在鏡頭後的日子裡所學會的“技能”,“這個跟以前做武替的時候也有關系,《披荊斬棘的哥哥》每一次舞台的舞蹈量都是巨大的,是以對我來說,我能扛下來,跟以前的經曆也有很大關系。”

如今的張晉,成了站出來的那個人。而推動他站在聚光燈下的,則是從小就埋種在心中的功夫夢。

張晉認為,時裝、格鬥類的動作,國外導演也能通過武指、特效實作,但中國傳統的功夫電影,是真的需要你在國術或者功夫上有一定的造詣才可以拍出來。“不管是拍的人還是演的人,這個魅力是隻有中國才可以做出來的功夫電影,是以我很想花時間去研究一下,怎麼把它拍得更好。”

從藏起來到站出來,張晉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演員。他曾在舞台上說,“電影人就是造夢者,他的作品就是他所造的夢。”事實上,為了追逐自己的夢,張晉犧牲了很多。

“比如我在拍戲時要能夠追求好的動作效果,那就必須忍受傷痛去呈現”。問他是否還記得身上每一處傷都是怎麼來的時,他馬上說自己幸運,從沒斷胳膊斷腿。最害怕的一次,是拍攝《黃飛鴻》,右眼角處縫了五針,“因為離眼睛太近了,後怕”。最初反對他做演員的父母,現在隻是擔心他太辛苦。

除了身體上的,甚至不惜是利益上的。在張晉看來,好劇本不僅僅是自己的夢,也是衆多演員的夢,隻要腳步不停,就在向夢靠近。昨晚成團夜上,張晉也毫不掩飾自己對演員這份職業的熱愛和敬畏,“隻要劇本夠好,片酬真的不重要。”

張晉:造夢與圓夢

蟄伏多年,命運的激流挾帶張晉過盡千山,從武功卓然的國術冠軍,到事業多舛的無名演員,他無從把握這命運的方向,卻順勢修煉出了寵辱不驚的氣場和強大平和的内心,正如歌裡唱的那樣,“以身外身,做夢中夢”。

在劇組做武替的那段日子,張晉曾無數次問自己,“我的功夫比别人打得更好,憑什麼就不能是我呢?”

如今站在聚光燈下,張晉完成了向演員、歌手等多個身份過度,那些曾經被藏着鏡頭之後的天賦、努力、才華盡數展現。但他依然會不甘地問道,“憑什麼不能呢?”

隻不過,這次他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那些藏在鏡頭背後的中國功夫和武打演員。

張晉:造夢與圓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