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作者:娛記四道杠

文/空山 枨不戒

萬茜的積壓劇,又有一部釋放庫存了——《第十二秒》。2018年殺青,壓了三年。

噱頭不小,犯罪懸疑類型,萬茜一人分飾兩角(雙胞胎姐妹),但播出後沒什麼水花。

根據貓眼專業版統計,開播10天以來,《第十二秒》全網熱度單日最高排名僅在第16位,開播首日甚至隻排在第46位,一大批完播劇、新劇、低成本劇排在《第十二秒》之前。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與之對應的是,《第十二秒》的豆瓣短評區,多條四星、五星好評。其中部分賬号,不像正常豆瓣使用者。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比如将《第十二秒》關聯《沉默的真相》的這位使用者,10月16日,一天之内在豆瓣标記想看作品數超過120部。兩天之後,《第十二秒》開播,TA寫了五星好評。

像水軍,或者像為偶像沖鋒陷陣的粉絲。在一些流量明星參演的作品條目下,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另一個現象是,萬茜的多條微網誌,評論量超過1萬。在内娛,這個數字可算“流量化”的一個标志與标配。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那麼,萬茜是流量明星嗎?萬茜是國民演員嗎?

很可惜,她既不是楊幂、趙麗穎,也不是孫俪、馬伊琍。在《浪姐》之後,她走出了一條獨具個人特色的尴尬道路。

時至今日,回看去年夏天那場乘風破浪的爆紅,萬茜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

參加《浪姐》之前,萬茜是個高雅的符号。

中國影視圈存在一條不言而喻的鄙視鍊,話劇似乎高貴于電影,電影似乎高貴于電視劇,文藝片似乎高貴于商業片,小衆似乎高貴于大衆。

萬茜一個人占全了。

她20歲的時候,就在羅馬尼亞的舞台上演過古希臘悲劇。30歲的時候在電影裡演了“秦淮八豔之首”柳如是,那是一部文人電影,到今天這一類型幾乎已經在華語影壇絕迹。

她的演技被金馬獎蓋過章,憑借《軍中樂園》拿下最佳女配,盡管她的戲份更像女一。最出圈的戲份,《你好!瘋子》裡結尾一人分飾七角,震住不少觀衆。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不論事實是什麼,萬茜代表着小衆、藝術、實力、格調,仿佛是滄海遺珠。這樣的标簽貼在身上,能讓不認識她的人也心生一點敬意。而喜歡她,就意味着審美獨特、品味不俗。

在輿論場或社交場上,萬茜像一首被私藏的小衆音樂,是有價值的社交貨币。剛參加《浪姐》時,她幾乎受到了“萬人追捧”的待遇。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她的初舞台表演是彈着吉他唱《敬你》,文青感、小衆感更強了。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但很快,随着節目的熱播、觀衆強烈的情感投入,萬茜的形象迅速發生變化。

她算比較有神秘感的演員之一,家庭和感情狀況是什麼樣大家都不知道,大衆似乎隻隐隐知道,這是一個追求藝術、淡薄名利的演員。

無處不在的鏡頭,把萬茜扔到了聚光燈下。彼時狂熱的觀衆,拿着放大鏡觀察每一個細節,伊能靜、黃聖依在節目早期都遭受大量争議,萬茜也不能避免。

一方面,常常跳錯動作,卻能名列前茅,讓場外觀衆深感憤怒。當時有網友将其稱為“皇族”,即内定冠軍。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一方面,心懷怒意的觀衆開始檢查她的言行。萬茜在采訪裡說自己沒參加過綜藝節目,主持人立馬反駁,你參加過兩次。淡泊名利、人淡如菊,仿佛也被擊碎了。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萬茜氣質清冷,骨相、面相在娛樂圈裡都算不俗。但參加完《浪姐》,卻被貼上了“油膩”标簽,她氣息不穩的wink和ending動作,被制作成動圖廣泛傳播。

她失去了神秘感、小衆感,在不具備頂尖唱跳能力的情況下,屢屢因高名次激怒觀衆。

就連她出車禍,帶傷開工都被諷刺是炒作。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萬茜身上展現了一種小衆腔調變成流行神曲的尴尬。流行神曲,關鍵點在于接地氣,而萬茜缺乏的就是接地氣。

她做演員是合格的,可是做明星,“死角”太多,做流量更是失敗,背後的團隊也極不成熟。

她的知乎賬号點贊甯靜黑帖事件,引起網友嘩然。随後知乎、網易郵箱甩鍋,更掀起群嘲,讓萬茜騎虎難下。

雖說黑紅也是紅,但萬茜是有點黑而又不夠紅。

《浪姐》為甯靜、張雨绮等女星增長了超高人氣,也讓王霏霏金晨等女星迎來了事業第二春,沉寂多年的張含韻也重回主戰場。

萬茜雖然在成團位中排名第二,也拿下了一些商業代言,拍了時尚雜志,獲得了已經貶值的春晚舞台票,還參演了《大地飛歌》這樣的主旋律話劇,但在演員的本職工作上,她至今沒有展現出更強的潛能。

不能扛票房、不能扛收視是一方面,更關鍵的是,她的演技或許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比如今年8月上映的《兔子暴力》,跟天才型選手李庚希對戲時,明顯小演員更勝一籌,萬茜的刻意、用力已經溢出銀幕。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而且萬茜自己有一個長久的問題——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眼睛,特寫鏡頭中尤其明顯。

《人潮洶湧》中跟劉德華對戲時,一句台詞的長度裡,萬茜眨眼的次數我都有點數不過來。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演電影的人,自己的臉在大銀幕上有一兩層樓那麼高的人,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就是控制眼皮、控制眼神,以及控制呼吸,拍特寫鏡頭時,不讓眼神、頭和上半身亂動。

《第十二秒》裡,她的眼神也總是微微飄忽,飄忽的那幾個瞬間,她就離開了角色。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不知道觀衆有沒有發現,僅僅在眼睛上,萬茜常年用一個“偷懶”的表演設計——情緒轉變用一次眨眼來完成。

《第十二秒》裡演姐姐的時候這樣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演妹妹的時候這樣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演伏壽(《三國機密》)的時候是這樣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演熊青春(《獵場》)的時候也是這樣

萬茜,《浪姐》最大的“受害者”

你現在往上滑這篇文章,會發現《兔子暴力》那張動圖裡,她轉變情緒時,也大大眨了一次眼睛。

她總順從自己,而沒有全力去貼近角色。這種眨眼、飄忽,會讓我覺得她心虛、不自信,不敢于直面對手演員的眼神。整場戲裡,她常常是眨眼次數最多、眼神最飄忽的那個,反而早年一些作品裡,這個壞習慣更少。

僅僅從這一點上來說,萬茜最近幾年不進反退,跟頂級演員相比還有很多距離。她的角色和她的表演,很難支撐她在“獎項”上有所斬獲。

國民度上的進取,隻能依靠大爆劇。細看她的作品表,在《浪姐》之前她的資源其實不差。待播劇裡,還有國劇門臉正午陽光制作的《我們正年輕》。

跟秦昊主演的《大博弈》,跟陸毅主演的《人民警察》,都頗具氣象。

但觀衆對她的負面印象還在,想要扭轉,必須拿出絕對的實力。《浪姐》一役看似讓她走紅,實則讓她受拖累。

如果萬茜從未參加過《浪姐》,她現在會是怎樣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