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飛了43年,旅行者号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系?

作者:李論科學

在人類曆史上除了阿波羅登月這樣偉大的事情以外,還有什麼能與之相媲美。我認為它就是人類早在1977年8月和9月發射的兩顆探測器。

它們是旅行者号,其主要的任務就是拜訪外太陽系的四顆巨大的氣态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這是人類目前為止發射的探測器中成本效益最高的一次任務。

飛了43年,旅行者号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系?

因為它們至今還是工作中,并且與人類保持着聯系,43年了!足以見得這兩顆探測器身上所攜帶的能源的強大以及各種儀器在宇宙空間中的耐受性,遠遠超出了人們設計之初的壽命。

它們身上各自攜帶了三塊由钚元素制成的同位素溫差發電機,其實就是利用輻射性同位素制成的核電池,為探測器提供能源。

飛了43年,旅行者号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系?

同時身上攜帶個各種大量的探測器,像是宇宙射線探測器、太陽風傳感器、磁場強度探測器、行星廣角、窄角成像儀等多達十一種科學儀器,它們用的電都來自核動力電池。

因為要飛往外太陽系,太陽能電池闆就成為了雞肋,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除此之外,它們也是目前人類航天任務中單次任務拜訪行星最多、發回資料最多的探測器,可以說一次發射就完成了對“整個”太陽系的探索。

飛了43年,旅行者号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系?

而且它們還肩負着人類非常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的夢想。是以旅行者号是人類除了阿波羅計劃以外,最偉大的智慧結晶。

那麼今天旅行者号飛到了哪裡?它們如何與任何保持聯系?

旅行者1号實際上比2号晚發射了一個月,因為探測器故障的原因而推遲。這兩個探測器采用的不同的飛行路徑,并且速度不同,1号所獲得的初始速度更快一些。

飛了43年,旅行者号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系?

它們發射的時間也比較講究,這個時間是176年難得一遇的太陽系行星特殊的幾何排列,探測器可以利用最少的燃料,可以說不用任何自身的助推;

在特定的時間利用行星引力彈弓效應就可以獲得加速,完成對外行星的探測,并且獲得足夠的速度逃離太陽系的引力,飛往星際空間。

還有一個特别的地方就是兩個探測器都寫到了包含有聲音和土星的金色唱片,其中的資訊描述了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類各民族的語言、文化、科技、身體構造,以及地球的位置。

飛了43年,旅行者号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系?

這些資訊可以在宇宙空間中儲存數億年的時間,人類希望它們被其他某種外星生命發現,并且破譯,并找到我們。

旅行者1号速度較快,在1978年4月率先拜訪了木星,一年後達到土星。在完成對木星的任務以後,旅行者1号就結束了行星探索的計劃,開始向着宇宙深空進發。

飛了43年,旅行者号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系?

1998年1号超越了由人類在1972年3月發射的先鋒10号的距離(1995年先鋒10号與人類失去聯系),成為了飛行最遠的人造物體。這一紀錄目前一直保持。

不過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打破這一紀錄,因為這點距離對宇宙來說,簡直就像是在原地沒有動一樣,要知道就算是直徑10萬光年的銀河系,其實對宇宙來說隻不過是個質點而已。

是以還有很多的未知空間等着我們探索。

飛了43年,旅行者号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系?

就目前來說,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旅行者1号距離地球22,405,543,101公裡,約224億公裡,飛行速度每小時61198公裡,單向光傳播的時間需要20小時45分36秒;

2号距離地球18,540,785,660公裡,約185億公裡,速度每小時55347公裡,單向光傳播的時間為17小時10分鐘45秒。

這麼遠的距離靠什麼與地球聯系?

飛了43年,旅行者号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系?

沒啥特殊的技巧,依舊是無線電波,也就是電磁波,速度就是光速,上面說了發送個資訊需要十幾個小時才能被接受到,來回的時間肯定是兩倍。

能量依舊是那個使用了幾十年的核電池,據估計電池可以撐到2025年,在這之後旅行者就像一塊廢鐵不受人類控制的飛向銀河系的中心方向。

目前這兩個探測器均已飛離了太陽圈層,但完全沒有飛出太陽系,畢竟人類目前還不清楚太陽系到底有多大。看下下圖中太陽系的範圍以及旅行者号的位置你就知道了。

飛了43年,旅行者号現在到了哪裡?它靠什麼與地球聯系?

奧爾特雲的邊界延伸到了10萬AU的距離,目前旅行者1号在149AU的位置,你想想,要按照這樣說的話,它們要飛出太陽系至少需要30000年的時間。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們都已經飛離了太陽風層頂,證據就是在2013年的時候探測器上的宇宙射線探測儀和太陽風粒子探測儀分别檢測到了在180億公裡的位置,太陽風出現停滞的現象,以及宇宙有害射線大增。

這就是目前旅行者号的狀态。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就算未來人類消失,它們也會一直存在,這也是算人類為宇宙送上的一份小禮物,也算是人類曾經存在過的證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