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早底,很多松江新人都選擇這家飯店辦婚宴

作者:上觀新聞

在松江老城的中山中路、谷陽南路口,原來閑置多年的地塊上,塔吊、打樁機等正緊張施工。

該地塊原來是區供銷社機關、松江供銷職工中等專業學校等用地,臨街的一幢6層的建築,即是松江飯店,也曾先後被稱之為松江大酒店和古城大酒店。過去生活在松江老城廂的松江人都對松江飯店留有難以抹去的印象。

老早底,很多松江新人都選擇這家飯店辦婚宴

時光倒退到四十餘年前,1975年,當時的縣商業局(1978年後改為縣供銷社)毅然決定,籌措資金建造松江解放後最大的商業項目——松江飯店。翌年,松江飯店竣工開業。落成後的松江飯店層高4層,成為上世紀70至80年代的松江标志性建築。飯店設餐飲部、旅館部,底層為餐飲,2至4層為客房。在當時的物質生活條件下,餐飲和客房甚為簡陋,餐飲隻有大堂沒有包房,客房也無獨立的衛生設施,隻設二人、四人和六人間的統間。

為了加強對松江飯店的經營管理,建成後的松江飯店為縣公司架構的縣商業局直屬機關,稍後幾年才有縣飲食服務公司所屬國營飲食總店接手管理。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勁吹,縣供銷社和飲食服務公司等松江飯店的上級主管機關乘勢而為,于1982年克服困難,在松江飯店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又加蓋了兩層(在建造時就是打的6層高的樁基,囿于資金困難才建了4層),增設了兩個樓面的客房,改二樓部分客房為雅緻的小包房。同時順應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松江市民開始到飯店置辦婚慶宴席的市場需求,辟建能容納百餘人同時就餐的婚慶宴會場所,推出承辦婚慶宴席的經營項目,擴大了飯店經營規模。

不僅如此,還調配“精兵強将”,将松江餐飲行業年富力強的中年業務骨幹,松江唯有的兩位特級廚師(經上海市供銷合作社郊縣烹饪行業協會評定)郁增雷、衛林元從其他餐飲飯店調入松江飯店掌勺。上海新江機器廠職工食堂的主廚大師傅周師傅夫婦倆聞訊也情願放棄市屬大企業的優厚待遇,自願加盟到了松江飯店的廚師隊伍。

自始在大廚們的主理下,松江飯店的餐肴品種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引得四方賓客和日漸富裕起來的市民紛至沓來,門前車水馬龍,人流絡繹不絕。每遇國慶、春節等節假日更是燈火璀璨、人聲鼎沸。鼎盛時期餐飲部和旅館部兩個部門的九十餘名職工一直處于滿負荷工作狀态,呈現一派興旺紅火的景象。

記得那些年胞兄胞姐和不少親朋好友的婚慶宴席都是在松江飯店舉辦的。新郎新娘們在此舉辦婚禮自是心中竊喜,覺得在親戚、鄰居和同僚面前很有面子。

在松江人的心目中松江飯店最令人難以忘懷和啧啧贊歎的是上世紀80年代國中期,餐飲部推出的早市蟹粉湯包和蝦仁馄饨。松江飯店廚師隊伍技術精湛,領銜“紅案”(餐飲業行業俗語,燒菜的謂“紅案”,做點心的謂“白案”)的有上述的郁、衛、周等大師傅;善做“白案”的則有曹元龍、朱二官兩位進階點心師。備受市民喜愛的蟹粉湯包和蝦仁馄饨就是曹、朱二位師傅在精選食材,并對餡料反複研發調配的基礎上面市的早餐品種。

蟹粉湯包的蟹粉和蝦仁馄饨的蝦仁經精心篩選,蟹粉湯包皮薄味鮮,一口咬下去就是滿滿的浸潤着蟹粉味的湯汁;蝦仁馄饨的肉餡選用個頭飽滿的蝦仁,用高湯做湯料,佐以蛋皮,入口即感鮮美無比。

那時飯店西首的早餐餐飲部的堂吃店堂每天早晨顧客盈門,前來吃早餐的市民先要排隊買票,然後去領餐處,等候蒸格中出籠的蟹粉湯包和大鍋中出鍋的蝦仁馄饨。如此這般才能端至餐桌就坐品味。盛夏時節,早餐店在午後和晚上還推出刨冰、冰鎮綠豆湯等飲品供應,也大受青睐。

1993年,縣飲食服務公司與上海一家混合所有制性質的公司合作,對松江飯店重新裝修,原來旅館統鋪性質的房間全部改為帶有衛生設施的标準客房,增設若幹中進階配置的會議室,開設“君悅城”,吸引年輕一族休閑娛樂。大酒店始以二星酒店的标準對外經營,承接住宿、餐飲、會務、婚慶等酒店經營業務。

老早底,很多松江新人都選擇這家飯店辦婚宴

1993年,中山中路(人民路至谷陽路段)街景 唐西林/攝

1999年,松江飯店在原松江大酒店中斷合作租賃經營後,轉租給了一家民企,開設古城大酒店,至2011年租賃到期歇業關閉。前幾年處于動拆遷的松江飯店被整體拆除。松江飯店從興建、輝煌和消亡,再到地塊的破繭重生,無疑是松江改革開放40餘年來的縮影和寫照。

通訊員:顧益君

圖檔:王姝姝、資料圖

編輯:王姝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