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主任教你如何看懂上司批示

老主任教你如何看懂上司批示

行走機關,有一道工序大家應該不陌生:呈檔案給上司批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要呈,拿到批示之後又要悟。能不能領悟上司的批示,一定程度也展現了機關幹部的悟性。那麼,傳閱上司批示,該注意些什麼?

探讨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一起來看看,批示主要有哪幾種?根據呈閱、批示内容的不同,批示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日常“請示”“彙報”等需要上司給予答複的“批示”,上司批示了,就表明他知道這個事情了,接下來,下級就要根據上司的訓示開展下階段工作;另外一類是“簡報”“通報”“經驗材料”等帶有“傳閱”“經驗”性質的檔案上作出的“批示”,主要表明上級上司對下級某方面工作的态度。一般來說,上司的批示次數、詳略、側重點等,都是直接衡量工作進展成效的重要名額。

批示内容的不同,意味着傳閱邏輯、對象的不同。有的檔案,上司隻是簡單批了一個“閱”字,然後,作為保密檔案鎖在檔案室裡;有的,上司批了“請XX同志會簽”,然後就需要轉給其他部門;有的,上司批了“請XX同志辦理”,那麼,重視程度也就不一樣了,需要進一步跟進該項工作的落實;有的,上司批了“請組織全體人員學習”,然後,整個系統都要學習貫徹。

模糊的批示,要微妙化了解。有的上司,習慣批“拟同意”,那麼,到底是同意了還是沒同意?“拟同意”和“同意”差别很大:“拟同意”是近些年來才開始流行的,取代了“基本同意”,常見于各類敏感話題的批示中。如果負責檔案傳達和落實中,收到了“拟同意”這種批示,那就需要進一步跟上司溝通:是對請示内容已經滿意,還是僅僅表示謙虛?或者是有什麼難言之隐不便于表态,是以用“拟”字?這些細節,一定要弄清楚。此外,收到“請酌情考慮”“請按規定辦理”“請嚴格控制比例”等批示,處理更是要慎之要慎。如果該事情按規定不能辦理呢?怎樣的比例才是嚴格控制了的?是以,面對這些模糊批示,要多問幾個為什麼,甚至可以翻翻會議記錄,看看這個上司對這個事情的具體表态是什麼。當然,最好可以當面在細問一下。對這些模糊批示悟的不同,會帶來執行上的差別。

逐級批示,逐級傳達,逐級保密。職場中,上下級分工明确,有時候,一級職員同時是好幾級機關的下級,這時候,就有一個“逐級批示,逐級傳達”的原則。何為逐級批示,逐級傳達?下級機構,隻能看到直管上級上司的筆迹,再往下傳達,就需要“抄清”了。并且,越往下傳達,除特别要求外,一般要隐去上級上司的姓名,用“省(市)主要上司批示”等。在這個過程中,批示内容要逐級保密,各下級部門不得擅自影印和留存批示件副本。